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93篇
  免费   367篇
  国内免费   517篇
林业   211篇
农学   813篇
基础科学   281篇
  863篇
综合类   3467篇
农作物   783篇
水产渔业   280篇
畜牧兽医   630篇
园艺   80篇
植物保护   369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220篇
  2021年   216篇
  2020年   203篇
  2019年   246篇
  2018年   195篇
  2017年   259篇
  2016年   352篇
  2015年   272篇
  2014年   298篇
  2013年   399篇
  2012年   511篇
  2011年   506篇
  2010年   464篇
  2009年   445篇
  2008年   388篇
  2007年   439篇
  2006年   424篇
  2005年   312篇
  2004年   211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2年   6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属典型的东北黑土区,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然而,由于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的复杂多变,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以及人类的长期干预造成的生态环境的改变,致使该区连年干旱。干旱及水土流失已成为制约该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根据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的自然特点,选取了坐水播种和苗期补灌2种抗旱节水技术和垄向区田保水技术,在甘南县国家863试验基地研究了该3项技术的集成对WUE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项技术可以显著的提高大豆的WUE值。  相似文献   
82.
通过对60%吡福甲大豆超微粉体种衣剂的试验,进一步验证了该种衣剂的防治效果。其对根腐病防效达74%,对孢囊线虫的防效达70%。与胶体种衣剂相比,减少农药使用量达53.4%,节约农药成本47%;与粉体种衣剂相比,减少农药使用量达37%,节约农药成本达49%。  相似文献   
83.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处理豆制品废水启动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处理豆制品废水,以阐明这种消化器启动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产气率,COD去除率和甲烷含量分别为3.0L/(L.d),93%,58.4%。从第26天至46天的运转期间,UASB平均COD负荷率、产气率,COD去除率,甲烷含量分别为5.2gCOD/(L.d),3.5L/(L.d),90%,59.4%。出水乙酸,丙酸浓度分别为111mg/L,98mg/L,丁酸浓度不可测出。  相似文献   
84.
2株重组根瘤菌在4个大豆品种根圈中定殖动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灭菌和未灭菌土盆栽缩影条件下,比较研究了重组大豆根瘤菌HN01DL和TA113QD在4个不同品种大豆根圈中的定殖动态与水平,并初步考察了其与共生效应的关系。结果表明:HN01DL在渝豆1号和宁镇1号大豆根圈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竞争性,而TA113QD则在Williams大豆根圈的适应性较强,在宁镇1号大豆根圈的适应性较差,且供试菌在4种大豆根圈定殖动态与水平的差异在共生效应上也有一定程度的反映,但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5.
自装载美国大豆的外轮货舱中取样,研究进口美国大豆携带杂草和杂质的含量关系:取样量为5 kg/1 000 t,是能反映进口大豆中杂草和杂质含量关系的最低取样量;把进口美国大豆杂质含量划分为1.5%、1.5%~2.0%和2.0%3个区间,其携带杂草含量和种类与杂质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进口大豆中携带杂草含量高的,检出频率也相对高,但检出的杂草总种类数少于杂草含量低的;杂草含量低的,检出频率也相对低,但检出的杂草总种类数多于杂草含量高的。  相似文献   
86.
为了进一步推广大豆种衣剂,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借助5份种衣剂研究其对重茬大豆在植株生长发育、单株鲜重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亮盾(7.5mL)+锐胜(8.8mL)+FS(5.0mL)种衣剂处理的种子较对照可提高8.0%的出苗率,增加37.9%的单株鲜重、增加15.0%的株高,以及增加22%的产量,增产大豆476kg·hm~(-2)。  相似文献   
87.
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型绿色溶剂,已引起广泛关注。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1++G(d,p)水平下,计算2-甲基咪唑与四氟硼酸结合能为-1 100.09 kJ/mol,并且采用NBO理论与AIM研究其结构与分子内氢键作用。  相似文献   
88.
Five physiological and eleven yield traits of two pairs of sister lines generated from a high generation with similar genetic background (SLs) for purple pericarp were investigated to explore the reasons behind low-yield production of colored rice. Of the five physiological traits examined, except grain anthocyanin content, there were generally similar trends between the P (purple-pericarp) lin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W (white-pericarp) lines over two seasons (in the year 2009 and 2010 separately).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chlorophyll content of flag leaves, the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of flag leaves, and the grain anthocyanin content could be easily influenced by the environment.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the traits for the P lines were more active than those of the corresponding W lines in the year 2010. The grain anthocyanin content of the P lines was much greater in the year 2010 than in the year 2009 during the growth period. The investigation of yield traits revealed that the P lines had reduced 1000-grain weight, yield per plot and grain/brown rice thickness compared to the W lines. A difference comparison of these traits and a source-sink and transportation relationship analysis for these SLs suggested that small sink size was a key reason behind yield reduction of purple pericarp rice.  相似文献   
89.
关于大豆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金晖 《北京农业》2012,(6):129+131
大豆肥料效应田间试验。共布置田间试验4个点,2010年秋实际收获3个点,3个点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处理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0.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播期大豆在苗期、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成熟期的根瘤及地上部形态特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根瘤数逐渐减少;苗期主根根瘤数多于侧根发生根瘤数,从开花期开始侧根根瘤数明显多于主根根瘤数;苗期主要发生小根瘤,从开花期开始大根瘤数明显多于小根瘤数.随着播期的推迟,株高、茎粗、主茎出叶数、分枝数、豆荚数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