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5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72篇
林业   88篇
农学   45篇
基础科学   47篇
  339篇
综合类   402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193篇
畜牧兽医   35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51.
三峡水库正常运行下库区干流浮游动物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三峡水库正常运行对库区江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为三峡库区环境保护提供基础参考资料。调查江段为位于库首的秭归、巫山江段,位于库中的万州、云阳江段,位于库尾的涪陵江段,位于库区回水末端的江津江段;每个江段设左、中、右3个样点,采样时间为2016年7月、2016年9月、2016年12月、2017年3月。共鉴定浮游动物45种,其中原生动物9种、轮虫12种、枝角类13种,桡足类11种;浮游动物密度为30.99×104个/L,其中原生动物占9.28%、轮虫占90.33%、枝角类占0.24%、桡足类占0.15%。江津、涪陵、万州江段水体为超富营养水平,云阳、巫山、秭归江段水体为富营养水平。低水位期的夏季和水位下降期的春季浮游动物密度较高,高水位期的冬季和蓄水期的秋季浮游动物密度较低;坝前秭归江段浮游动物密度最高,沿坝前江段溯河而上直到库尾流水江段浮游动物密度呈现降低的趋势。三峡干流浮游动物优势种共16种,以耐污性的种类为主。三峡干流浮游动物物种多样性指数秋季最高,夏季最低;均匀度指数以秋季和冬季较高,夏季最低。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万州调查江段均最低,总体均呈现库首至回水末端降低的趋势。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在水库的纵轴上表现出明显的分布梯度;夏季和秋季浮游动物群落主要受水温、叶绿素a、总磷、铜、汞、挥发酚、石油类的影响,并呈正相关关系;春季和冬季江段浮游动物群落主要受溶解氧影响。  相似文献   
152.
关于三峡水库消落带治理的思考——以重庆市开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三峡水库的建成,对水库消落带的治理研究显得非常滞后。在研究重庆开县消落区治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治理对策建议:开展全面系统的消落带资源调查,建立资源数据库;编制、调整消落带治理规划;建立消落带资源环境监测体系;积极稳妥地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大投入力度,尽快启动示范项目;加快建设良好的法治环境,完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53.
马尔可夫链模型在森林资源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马尔可夫链建立了鄂西三峡库区森林资源时空变化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库区到2010年时林地面积达到830165hm^2,比目前增加4022hm^2,到2030年前后达到相对稳定状态,林地面积达到834638hm^2,比目前约增加10495hm^2,比现有林地增加12.7%。达到稳定状态时,森林资源总体结构与目前相比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林地覆盖率由目前的46.8%增加到62.4%,林地质量和生产潜力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54.
We studied the nutrient cycle of a planted forest of Pinus tabulaeformis in the Miyun Reservoir Watershed, Beij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tal biomass of P. tabulaeformis stands at age 29 in the experimental area is 92627 kg/hm2, and the total nutrient store is 695.17 kg/hm2 including nitrogen (N), phosphorus (P), kalium (K), calium (Ca) and magnesium (Mg). The sequence of their contents in different organs was given as follows: needle>branch> trunk>root. The annual amount of 85.37 kg/hm2 of five nutrient elements were assimilated by P. tabulaeformis, about 0.34% of the total store in soil, and 3.30% of available nutrient store in soil depth from 0 to 30 cm. The nutrient annual retention is 35.92 kg/hm2, annual returning 49.46 kg/hm2, the rain input 26.04 kg/hm2 to the five nutrient elements. The parameter absorption coefficient, utilization coefficient, cycle coefficient and turnover period were cited to describe the nutrient elements cycle characteristic of the planted forest ecosystem of P. tabulaeformis. The absorption coefficient is the ratio of plant nutrient element content to soil nutrient element content, and its sequence of five nutrient elements was given as follows: N>P>K>Ca>Mg. Utilization coefficient is the ratio of the nutrient element annual uptake amount to the nutrient element storage in standing crops, and its sequence of five nutrient elements was: Mg>K> P>N>Ca. The big utilization coefficient means more nutrients stored in the plant. The cycle coefficient is the ratio of the nutrient element annual return amount to the nutrient element annual uptake amount, its sequence: Ca>N>P>K>Mg. Turnover period is the ratio of the nutrient storage in the crops to the annual returning, its sequence: Mg>K>P>N>Ca.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2008, 30(3): 51–56 [译自: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相似文献   
155.
余顺慧  邓洪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001-12004
在分析长江三峡库区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和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区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保护和合理开发这些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6.
三峡库区农业气候生产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钟海玲  高荣  张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6):2818-2822
选用三峡库区33个台站1961-2007年气象资料,利用“作物生长动态统计”模型方法,对三峡库区气候生产潜力的状况和改善气候条件所能获得的增产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年平均温度具有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特征,年降水量的分布与温度分布相反;而年日照时数的分布特点是,库区东北部日照时数较多,库区西南部日照时数较少。库区光合生产潜力分布基本与日照时数分布比较一致,都是东北高-西南低;受温度和水分条件的影响,三峡库区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都是东北高-东南低的分布型。三峡库区平均的水稻、玉米和冬小麦光合生产潜力分别为23 268、18 447和11 194 kg/hm^2;光温生产潜力分别为19 333、16 689和9 068kg/hm^2,而气候生产潜力分别为12 810、11 548和5 423 kg/hm^2。三峡库区生产潜力的分布空间差异都较大,玉米差异最小在29.7%-52.3%,水稻在23.4%-89.6%,冬小麦最大在49.8%-92.9%。通过改善三峡库区热量条件,水稻可以获得大约20%的增产,玉米大约10%,冬小麦在10%-40%;而改善水分条件所能获得的增产率则是冬小麦最大,水稻次之,玉米最小。  相似文献   
157.
密云水库水质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密云水库的污染物主要来自水土流失、畜禽与水产养殖废弃物、居民点生活垃圾与污水、化肥流失、网箱养鱼的残饵与粪便、水库沉积物的释放等。总氮、总磷等无机污染物质主要来自潮河流域,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等有机污染物主要来自白河流域,污染负荷主要来自汛期。1980-2002年,密云水库的总氮浓度偏高,总磷浓度较低。总氮、化学需氧量、叶绿素具有随年代而增加的趋势。溶解氧和透明度比较高,细菌、大肠杆菌、微囊藻毒素水平较低。20世纪90年代以前,密云水库的水质属于中营养状况,90年代以后总氮水平、TSICOD等指标达到或接近富营养化标准。2002年首次暴发大面积蓝藻水华。  相似文献   
158.
汤河水库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及时空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7年4—12月及2008年4、8和10月,对汤河水库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检出底栖动物18种,属于4门10科18属,优势种为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meisteri、刺铗长足摇蚊Tanypus punctipennis幼虫、花纹前突摇蚊Procladius choreus幼虫和大红德永摇蚊Tokunagay-usurika akamusi幼虫;底栖动物年平均密度为3097 ind./m2,年平均生物量为18.26 g/m2,密度和生物量均为2007年9月最低,2008年4月最高;环节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在汤河水库下游最高,而节肢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在上游最高;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平均值为0.62,Pielou均匀性指数的平均值为0.31;底栖动物、环节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与水深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节肢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与水深呈显著负相关(P<0.05);典型富营养化水体的指示生物霍甫水丝蚓、刺铗长足摇蚊幼虫和大红德永摇蚊幼虫成为水库的优势种,说明水库底(水)质富营养化趋势严重;水库底层鱼类的渔产潜力估算为19.095万kg。  相似文献   
159.
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生物操纵理论,结合三峡库区的实际,从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发展经济的角度出发,借鉴日本发展海洋渔业的经验,分析了三峡库区发展栽培渔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三峡库区发展生态渔业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0.
浙江省白溪水库水质指标季节性变化及其生态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溪水库水质指标季节性变化及其生态治理对策。[方法]对白溪水库的中心和闸前进行水样采集及实验室水质测定,并对水库水体中5项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根据2007~2008年白溪水库水质指标的监测结果,水库水体中水温、pH值、氟化物浓度、溶解氧浓度、大肠杆菌数量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性。[结论]由于水库采取了生态治理措施,2008年白溪水库的水质优于2007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