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51篇
  免费   632篇
  国内免费   1372篇
林业   989篇
农学   3022篇
基础科学   118篇
  1782篇
综合类   8021篇
农作物   1897篇
水产渔业   690篇
畜牧兽医   935篇
园艺   1119篇
植物保护   582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255篇
  2021年   325篇
  2020年   370篇
  2019年   425篇
  2018年   311篇
  2017年   541篇
  2016年   722篇
  2015年   600篇
  2014年   733篇
  2013年   1117篇
  2012年   1500篇
  2011年   1437篇
  2010年   1103篇
  2009年   1206篇
  2008年   1146篇
  2007年   1176篇
  2006年   926篇
  2005年   785篇
  2004年   602篇
  2003年   472篇
  2002年   380篇
  2001年   347篇
  2000年   295篇
  1999年   267篇
  1998年   218篇
  1997年   209篇
  1996年   232篇
  1995年   162篇
  1994年   194篇
  1993年   155篇
  1992年   169篇
  1991年   141篇
  1990年   132篇
  1989年   104篇
  1988年   70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0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2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In rice, pre‐exposure to sublethal treatment followed by harsh lethal treatment is known to improve tolerance of different abiotic stresses at the vegetative stage within and across generations. Our major aim was to test the phenomenon of thermo‐tolerance at flowering across (trans)‐generations and within generation using rice cultivars contrasting for heat stress tolerance at flowering. To test trans‐generational response, plants were exposed to higher temperature at flowering stage and seeds obtained from previous generations were exposed to heat stress during flowering, which recorded significantly lower fertility when exposed to the same degree of stress in their subsequent generations. A pre‐acclimation to moderately high acclimating temperatures imposed over three different durations during the vegetative and initial reproductive stage showed positive response in the tolerant N22, particularly under severe heat stress (40 °C). This finding indicates the possibility of acquiring ameliorative thermo‐tolerant mechanisms at anthesis, restricted to tolerant genetic backgrounds to combat subsequent harsh conditions within the same generation. However, trans‐generational memory was ineffective in mitigating spikelet sterility losses in both tolerant and susceptible backgrounds. Rice is extremely sensitive to heat stress during flowering; hence, similar exercise across other crops of interest needs to be carried out before generalizing conclusions.  相似文献   
102.
以两系超级杂交水稻(Oryza sativa L.)桂两优2号为供试品种,通过田间研究比较常规耕作和粉垄耕作条件下水稻生长及生理特性.结果表明,粉垄耕作方式有利于水稻植株分蘖中后期的分蘖生长,全生育期白根多、活力强,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极显著高于常规耕作,叶片净光合速率高,并且持绿时间长,利于光合同化物的生产积累;成熟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常规耕作,有效穗较常规耕作多27.6万/hm2,因而产量增加显著,增产约20.36%.  相似文献   
103.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下黑水虻蛋白替代豆粕对蛋鸡生产性能、蛋清品质及血清蛋白质代谢指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选用252只产蛋率相近的33周龄罗曼白蛋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7个重复,每重复12只鸡。各组分别饲喂标准回肠可消化氨基酸(SIDAA)平衡模式下配制的不同粗蛋白质水平(16.50%、14.85%、13.20%)的玉米-豆粕-黑水虻蛋白饲粮,各组黑水虻蛋白与豆粕提供等量的粗蛋白质。预试期2周,正试期12周。结果表明:1)与16.50%组相比,14.85组%和13.20%组的产蛋率和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平均蛋重显著降低(P<0.05),料蛋比显著升高(P<0.05);13.20%组的产蛋量显著降低(P<0.05),14.85%组的产蛋量无显著差异(P>0.05)。2)与16.50%组相比,14.85%组的平均蛋重、蛋清重、浓蛋白重、蛋白高度、哈氏单位和蛋清比例均无显著差异(P>0.05);13.20%组的平均蛋重、浓蛋白重、蛋白高度显著降低(P<0.05),蛋清重和哈氏单位呈下降趋势(P=0.0513和P=0.0673)。3)各组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及总蛋白、白蛋白、尿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16.50%和13.20%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蛋鸡输卵管膨大部分泌功能有轻微不良影响。由此可见,在SIDAA模式下,以黑水虻蛋白替代豆粕并使饲粮粗蛋白质水平降低至14.85%时对鸡蛋蛋清品质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4.
为提高甘蓝型油菜耐寒育种过程中的筛选效率,研究甘蓝型油菜耐低温机理,以8个不同抗寒性的甘蓝型油菜为材料,对低温条件下各材料的生物量、叶绿素、脯氨酸和相对电导率进行测定,发现在室外平均气温2.75℃时,抗性材料的生物量、叶绿素和脯氨酸的累积量都显著高于敏感材料,相对电导率没有显著差异;当平均气温7.52℃回升至12.39℃,抗性材料和敏感材料生物量的累积量无显著差异;在恒定低温10℃/4℃处理下抗性材料和敏感材料在处理前3周生物量均持续累积,但从第4周开始敏感材料新叶出现白斑,生物量减少,抗性材料老叶出现白斑,生物量维持不变。结果表明,耐低温材料在低温条件下叶绿素含量受到的影响较小,脯氨酸的积累量持续上升,具有较强的快速适应能力,在低温下具有显著的持续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105.
根据国内外关于美国红枫组织培养的研究,以及实际生产中的经验系统阐述了美国红枫组织培养体系建立的具体过程及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展望,为美国红枫的大批量组培苗商业生产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6.
为探究链霉菌30702和壳聚糖对淮山土壤微生物活性与群落的影响,采用比色法和滴定法观测土壤酶活性的变化,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Trimmomatic等软件,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细菌和真菌的发展变化。结果表明,链霉菌、壳聚糖、土壤原始微生物和培养时间等4个因素对淮山土壤的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壳聚糖浓度在0~10.0 g/kg内,土壤酶活性随壳聚糖浓度的增大而提高;随时间的延长,先升再降;壳聚糖与链霉菌之间存在交互效应。链霉菌和壳聚糖能增加淮山土壤细菌的物种丰度,减少细菌的多样性,增加艾德昂菌属(Ideonella)和纤维弧菌(Cellvibrio)等有益菌属的相对丰度,而对真菌的物种丰度和多样性的影响较小,与对照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土壤优势菌属为腐质霉属(Humicola)、枝孢属(Cladosporium)、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和uncultured_bacterium_ c_Subgroup_6。其中,链霉菌与2.5 g/kg壳聚糖复合处理的细菌物种丰度最大,细菌多样性最少。  相似文献   
107.
马齿苋水提物对热应激小鼠空肠结构及吸收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探讨马齿苋水提物(aqueous extract of Portulaca oleracea L.)对热应激小鼠空肠结构及吸收功能的影响。将4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n=10):空白对照组(C)、热应激组(HS)、马齿苋水提物组(AEP)、维生素C组(Vc),HS、AEP和Vc组每天于(40±1)℃环境下处理0.5 h,连续热应激6 d后将小鼠转置于室温下给药治疗。给药7 d后眶窦采血,并采集小鼠空肠;测定小鼠血清中D-木糖、葡萄糖含量;HE染色观察空肠组织病理学变化;qRT-PCR法检测空肠黏膜ZO-1、SGLT1及GLUT2 mRNA的相对转录水平。结果显示,与C组比较,HS组小鼠空肠黏膜绒毛高度极显著降低(P<0.01);血清中D-木糖的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空肠黏膜中ZO-1、SGLT1和GLUT2 mRNA的相对转录水平均极显著降低(P<0.01);与HS组相比,AEP组小鼠空肠绒毛高度极显著提高(P<0.01);血清中D-木糖及葡萄糖的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或P<0.05);空肠黏膜中ZO-1、SGLT1和GLUT2 mRNA的相对转录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高温处理可导致小鼠空肠黏膜脱落及吸收功能下降,而在给予马齿苋水提物治疗后可通过提高空肠ZO-1 mRNA表达量修复空肠黏膜结构,通过促进空肠黏膜SGLT1和GLUT2 mRNA的转录量改善吸收功能。马齿苋水提物能在一定程度上修复热应激导致小鼠空肠黏膜结构损伤,改善热应激小鼠肠道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108.
109.
选用4年生'珍珠'番石榴为试脸材料,采用开心形、圆头形、平头形树型结构,以果树生产中采用的自然圆形树型结构为对照,研究4种树型修剪方法对'珍珠'番石榴新梢数、花蕾数、开花结果数及果实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珍珠'番石榴树型圆头形、开心形促进开花坐果较好,圆头形有利于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10.
根据野外采样和文献查阅,系统整理了可可的地理分布记录,并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和ArcGIS软件对可可的潜在适宜分布范围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北美洲南部、中南美洲北部、非洲西部、亚洲东南部以及太平洋美拉尼西亚群岛地区均是可可的潜在适宜分布区域。其中,中国海南、台湾南部、云南西双版纳、广东雷州半岛也属于可可的适生范围。经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线分析法验证,MaxEnt模型的AUC(Area under curve)值为0.977,表明预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各环境变量重要性的Jacknife检验表明,极端最低温度、年降雨量、年温度变化范围、最暖季降雨量对可可的潜在分布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