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4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396篇
林业   21篇
农学   254篇
基础科学   132篇
  215篇
综合类   1049篇
农作物   470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214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比较国内几个玉米产区气候条件对玉米制种的适应性,以及伊犁年际气候条件对玉米制种的适应性表明,伊犁地区适合玉米制种,玉米制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2.
分析了当前制约玉米收获机发展的因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当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43.
丝素蛋白作为一种具有优良性能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被深入研究。丝素蛋白材料形态易塑,生物相容性良好,生物降解性可控且降解产物无毒,因此是理想的药物载体。本文综述了丝素膜、丝素凝胶、丝素纳米纤维和丝素微球等不同类型的药物载体,并展望了其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4.
酶的固定化在化学、生物医学以及生物感应器等领域应用较广。固定化酶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载体结构。丝素作为固定化酶载体材料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综述了国内外以不同的丝素形态作为固定化酶载体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非纳米丝素固定化酶和纳米丝素固定化酶(丝素纳米颗粒和丝素纳米纤维)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5.
对玉米蛋白粉(CGM)及豆粕(SBM)的干物质(DM)、有机物(OM)及粗蛋白质(CP)在反刍动物瘤胃内的有效降解率及瘤胃降解前后色氨酸(Trp)的质量分数变化进行比较评定。选用3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平均体质量28kg的育肥哈萨克公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尼龙袋技术对2种饲料的DM、OM及CP在育肥羊瘤胃内的有效降解率、瘤胃停留时间及降解前后的Trp质量分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瘤胃固相食糜的平均外流速度为1.84%·h-1条件下,豆粕和玉米蛋白粉DM、OM及CP的有效降解率(ED)分别为72.86%、66.16%、55.27%和59.66%、59.19%、48.10%,瘤胃停留时间(RRT)分别为14.75h和21.93h。随着豆粕在瘤胃内培养时间的延长,色氨酸质量分数显著降低(P0.05),玉米蛋白粉的色氨酸在降解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  相似文献   
46.
鲜开梅 《长江蔬菜》2014,(18):60-64
为确定适宜辣椒无土穴盘育苗基质配方,以玉米芯为发酵原料,EM酵素菌、有机物料腐熟剂、金宝贝菌剂为发酵菌剂,以筛选出最佳的发酵菌剂,后将用最佳菌剂发酵好的玉米芯与蛭石、珍珠岩按不同比例复配,进行育苗配比优化试验。结果表明,EM酵素菌为最佳发酵菌剂;玉米芯固持作用差,适合与其他基质复配,可形成理化性质良好的有机型基质,以复配基质处理A1(玉米芯:蛭石=1:1)和A4(玉米芯:蛭石:珍珠岩=2:1:1)辣椒幼苗干质量、鲜质量、壮苗指数较高,与对照水平相似,且出苗率较高,出苗期较集中。  相似文献   
47.
生物活性水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秋霞 《长江蔬菜》2014,(20):48-52
以北农青贮308玉米种子为试验材料,分别用生物活性水稀释10、25、50、100、200、400、800、4000倍对玉米种子进行浸种处理,以蒸馏水为对照,比较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吸水值、贮藏物质转运率、生物量、根长、芽长、叶绿素含量。试验结果表明,除稀释10倍处理外,不同浓度生物活性水均能显著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苗期的长势和叶绿素的含量,其中稀释100倍的生物活性水最有利于种子的萌发,稀释50倍的生物活性水在苗期对壮苗和促进株高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48.
The rheological changes in rice noodles by the substitution of corn bran and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xanthophyll content (lutein and zeaxanthin) of the corn bran-rice flour noodles were evaluated. The use of corn bran increased the water holding capacity of rice flour at room temperature while the opposite results were observed after heating. The pasting parameters of rice flour-corn bran mixture were reduced with increasing levels of corn bran and the mixture paste exhibited more dominant liquid-like behavior. The noodles containing corn bran exhibited lower expansion ratio and softer textural properties. The levels of lutein and zeaxanthin in raw corn bran were 336.9 and 123.1 μg/100 g, respectively and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P < 0.05) by heating. While lutein and zeaxanthin were not detected in the control noodles without corn bran, their levels in corn bran-incorporated noodles ranged from 56.2 to 137.3 μg/100 g and from 37.9 to 61.9 μg/100 g, respectively and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by 37.7–45.4% (P < 0.05) after cooking. Thus, the heat-labile characteristics of two xanthophylls were clearly observed. This study provides useful information on the processing performance and xanthophyll content of corn bran, possibly extending its use in a wider variety of foods.  相似文献   
49.
以玉米杂交种创奇518新种子为材料,以不同浓度配比的聚乙二醇(PEG)、二甲基亚砜和水杨酸组合作为引发剂,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通过低温种植处理,研究提高玉米种子抗寒性的3种引发剂的最佳浓度配比。结果表明,不同配比引发处理的玉米种子发芽势、发芽率、苗鲜重、活力指数、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表现出明显差异。以浓度为20%的PEG、浓度为0.5%的二甲基亚砜和浓度为0.007%的水杨酸组合处理种子的发芽率、活力指数最高,幼苗长势整齐一致,POD和CAT较对照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0.
种肥深度对东北北部春玉米氮磷钾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东农253玉米品种为材料,采用分层施肥方法,研究种肥深度变化对东北北部春玉米氮磷钾吸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肥深度对玉米植株氮磷钾积累量影响较大,在苗期氮磷钾积累量以种肥同层(D0)和种下6 cm(D-6)处理较高;成熟期以种肥同层(D0)、种下6 cm(D-6)、种下12 cm(D-12)处理较高。玉米植株干物质量及产量与种肥深度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玉米植株苗期和成熟期干物质量以种下6 cm(D-6)和种下12 cm(D-12)处理较高;玉米产量以种下12 cm(D-12)处理最高,但与种肥同层(D0)、种下6 cm(D-6)处理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种下18 cm(D-18)、种下24 cm(D-24)和不施肥(对照)。种子与肥料同层条件下会影响玉米的出苗和干物质积累量,种肥施于种下3 cm以上时,对玉米出苗及干物质积累量无明显影响,种肥的适宜深度为种下3~12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