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20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1篇
  33篇
综合类   139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35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安宁八街薪炭林树种营造技术的定量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2年7月按裂区试验要求和修改后的造林设计布置了整地方式与树种选择、密度与树种选择两个田间试验,主要供试树种为:圣诞树(AcaciadealbataLink),黑荆(AcaciamearnsiiWilld.),直干桉(EucalyptusmaideniF,V,M,),蓝桉(EucalyptusglobtilusLabill.),洋槐(RobiniapseudoacaciaL,),山樱桃(Cerasusconradinae(Kochne)YuetLi),桤木(AlnuscrenastogyneBurk.),藏柏(CupressustorulosaD。Don),麻栎(QuercusacutissimaCarruth.),毛叶山合欢(Albiziamollis(Wall.)Boiv.)等10种,加上其它供试的树种共计25种。经选择,圣诞树、黑荆、桤木、直干桉、蓝桉为入选树种,用入选树种结合选择出来的造林技术,最后找出入选树种的最佳造林技术。通过对10个供试树种的检验,并用这种方法和标准核对了在八街等地相似立地条件下生长的相应树种,符合实际,可操作。  相似文献   
82.
贵州省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被列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具有1 200年的历史。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该系统,并深入发掘该系统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意义,也为稻鱼鸭高产技术在该系统保护区域内实施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采用GC-MS方法测定土壤脂肪酸的组成和相对含量,对侗乡稻鱼鸭复合系统土壤微生物的种类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代表细菌的16∶0和19∶0脂肪酸含量,非稻-鱼-鸭复合系统(以下简称"非系统")土壤比稻-鱼-鸭复合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土壤的分别高7.97~5.16倍和425.13~43.60倍;代表细菌的11∶0、12∶0和13∶0脂肪酸含量,系统土壤比非系统土壤的分别高80.90~63.17倍、1.90~1.65倍和5.86~5.26倍;代表细菌的其他脂肪酸含量,系统土壤和非系统土壤的差别不大。代表真菌的18∶1ω9c和18∶1ω9t脂肪酸含量,非系统土壤比系统土壤的分别高9.36~7.17倍和8.28~7.19倍;代表真菌的18∶2ω6,9脂肪酸含量,系统土壤比非系统土壤的高4.38~1.87倍。代表放线菌的10Me18∶0脂肪酸含量,系统土壤比非系统土壤的略高。代表线虫的20∶0脂肪酸含量,非系统土壤比系统土壤的高2.82~2.47倍。2)系统土壤和非系统土壤均以细菌为主。其中,主要是G-,放线菌次之,真菌、线虫和G+含量相对较低,G-丰度较高是稻鱼鸭复合系统的主要特征。结论:系统土壤中微生物丰度的大小依次为细菌G-放线菌真菌G+线虫,非系统土壤的依次为细菌真菌G-放线菌G+线虫。  相似文献   
83.
为研究混合盐碱胁迫对柳树幼苗叶片含水量、光合色素质量分数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盐柳1号(Salix psammophila‘Yanliu NO.1’)无性系幼苗为材料,对其进行12组不同浓度和组分的混合盐碱胁迫处理。研究结果表明:盐柳1号幼苗的叶片含水量下降的趋势随着盐浓度的增高和pH值的增大而明显加剧。B处理组的盐柳1号幼苗的叶片叶绿素a质量分数在盐浓度高于150 mmol/L时显著下降(P<0.05),A、C处理组的盐柳1号幼苗的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质量分数均无显著变化(P>0.05)。在小于150 mmol/L的混合盐碱胁迫下,随着盐浓度的增高,各处理组盐柳1号幼苗的叶片SOD、POD、CAT活性增强或显著增强,在盐浓度高于150 mmol/L时,盐柳1号幼苗的叶片SOD、POD、CAT活性下降,其中,C处理组盐柳1号幼苗的叶片在盐浓度大于150 mmol/L时全部枯黄。综合各项结果,盐浓度在150 mmol/L以下,pH小于9.51时,盐柳1号幼苗具有较好的耐受能力,可以抵御一定的盐碱胁迫。  相似文献   
84.
玉米复合型种衣剂TB的创制及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筛选了具有较强生防能力的亲和木霉菌3株和内生细菌2株,并对其与克百威和烯唑醇复配可能性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盆栽和大田防治玉米土传病害的试验。结果表明:生防菌可以与化学农药复配,复配而成的5%种衣剂TB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效与20%的黑穗净相当。  相似文献   
85.
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的生产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元凤 《水产学报》1997,21(3):263-268
研究了以动物蛋白质废弃物(毛发、蹄角、皮革下脚料等)为主要原料,工业化生产复合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和生产工艺、产品在工业生产中的质量控制方法以及产品在鲤、非鲫养殖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表明,按本工艺,蛋白原料水解近基酸的转化率高,且氨基酸的种类齐全。由于生产过程中采用了控制氨基酸配体与金属离子摩尔比的中间控制方法,确保了微量元素与氨基酸的螯合效果。养鲤试验表明,添加螯合盐的三个试验组分别比添加无机盐的  相似文献   
86.
现代林业发展阶段的初步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林业发展历程,两次现代化理论及林业的定位等为客观依据,从动态的、发展的视角,将我国现代林业的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初步实现阶段、基本实现阶段和全面实现阶段,并具体分析了各发展阶段的特点。  相似文献   
87.
参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化学品试验导则No.106,采用批量平衡试验的方法,探讨了土霉素(Oxytetracycline,OTC)在3种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特性,并考察了土霉素外加量对土壤中4种代表性重金属元素(铜、锌、铅、镉)解吸量的影响。试验设置的土霉素初始浓度为0.01、0.1、1.0、5.0、10.0、25.0、50.0、100、200和400 mg L-1。结果表明:(1)存在一个土霉素特征浓度,高于或低于该浓度值时土霉素的吸附性质有所差异,且高低两个浓度范围内的数据均能用Freundlich模型与Langmuir模型较好地拟合;(2)当土霉素浓度在0~25 mg L-1之间时,能在土壤表面与重金属发生竞争吸附,且重金属解吸量随土霉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土霉素浓度在25~100 mg L-1之间时,部分游离态重金属以与土霉素的络合物形式重新固定于土壤表面,土壤重金属的解吸量随土霉素浓度增加而减少;土霉素浓度高于100 mg L-1时,体系p H相对于对照有明显下降,土壤重金属的解吸量与土霉素浓度又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8.
通过对新型复合消毒剂——癸甲丙二醇氯铵复合碘抗病毒效果的定量试验和定性试验,结果表明,癸甲丙二醇氯铵复合碘(含碘50g/L)按1:500稀释,对猪瘟兔化弱毒和鸡新城疫病毒的灭活率均为100%,对新城疫病毒10min即达到完全灭活作用;按1:1000稀释对猪瘟兔化弱毒、鸡新城疫病毒及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灭活率分别为99%、100%和100%,而1:1000稀释的聚维酮碘(含碘50g/L)对照灭活率为90%,癸甲丙二醇氯铵复合碘的抗病毒效果好于聚维酮碘。  相似文献   
89.
用复合菌剂作为添加剂饲养仔猪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用我们自己筛选的乳酸菌K,P株和需氧芽胞杆菌N42 3株菌配制成的复合菌剂作为仔猪的饲料添加剂。先后对4个猪场,共计600头仔猪进行6次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仔猪平均日增重对比照提高27.87%(P<0.001)。对预防仔猪下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0.
Culicoides imicola Kieffer (Culicoides, Diptera: Ceratopogonidae) is the principal vector of bluetongue virus (BTV) to ruminant livestock in southern Europe. The secondary potential vectors are Culicoides obsoletus (Meigen) and Culicoides scoticus Downes and Kettle of the Obsoletus Complex, Culicoides pulicaris (Linnaeus) of the Pulicaris Complex and Culicoides dewulfi Goetghebuer of the subgenus Avaritia Fox. Between 2000 and 2004 >38,000 light-trap collections were made for Culicoides across Italy including the islands of Sardinia and Sicily. Mapping of the 100 largest collections of C. imicola and of the Obsoletus Complex showed them to be disjunct overlapping in only 2% of the 200 municipalities selected. For each municipality the average values were calculated for minimum temperature, aridity index, altitude, terrain slope, normalis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and percentage forest cover. A factor analysis identified two principal factors (‘biotic’ and ‘abiotic’) and explained 84% of the total variability; a discriminant analysis classified correctly 87.5% of the observat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 adult populations of C. imicola to occur in more sparsely vegetated habitats that are exposed to full sunlight, whereas species of the Obsoletus Complex favour a more shaded habitat, with increased green leaf density. Heliophily and umbrophily, by shortening or lengthening the respective adult life cycles of these two vectors, will likely impact on the ability of each to transmit BTV and is discussed in the light of the current outbreak of BTV across the Mediterranean Bas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