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8篇
农学   33篇
  20篇
综合类   113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1.
矿区Cu耐性植物研究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长江沿岸几个主要Cu矿区的植被及其Cu含量分布进行了调查分析,并且通过多批次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几种候选植物品种对Cu的富集效果。结果表明,虽然在矿区被调查植物中仍没有发现具有严格意义上的Cu超富集植物,但是由于鸭跖草(CommelinacommunisL.)和杠板归(Polygonumperfoliatum)对Cu均有较多吸收,其中杠板归在一定条件下其地上部累积Cu的含量能够超过1000mg·kg-1,较鸭跖草高,表现出非常强的吸收Cu的能力,所以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盆栽试验发现,鸭跖草和杠板归对Cu均具有很好的耐性,溶液Cu浓度达400μmol·L-1时2种植物均仍能正常生长。另外,EDTA可以显著增加鸭跖草对土壤Cu的吸收,但对其生长有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92.
蓖麻韧皮部溢泌与辐射因子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株蓖麻汁液溢泌速率、蔗糖浓度和产量与辐射因子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汁液溢泌速率()、蔗糖浓度(△RI)和产量(SY)均分别与当天辐照度(R0)、前一天辐照度(R-1)和日照长度(RL)极显著正相关;当天辐照反对溢泌速率影响大;前一天辐照度比当天辐照度对当天白天蔗糖浓反影响较大,而对夜间蔗糖浓度影响较小;蔗糖产量主要取决于溢泌速率;在本实验条件下,溢泌速率、蔗糖浓度和产量与温度条件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3.
沈禹颖  赵银 《草业学报》1995,4(2):51-57
定位调查河西走廊三种盐化草地地下生物量随时空分布的规律表明:在垂直部面中,海韭菜、小灯心草和芦苇+赖草草地根系均呈“T”型。海韭菜草地的根量在30-40cm处有一增大,与芦伟在该层产生水平根茎有关;小灯心草草地地表根系极丰富,0-10cm与10-20cm层的根量比达5.0;而芦苇苇+赖草草地的构成种简单,地下生物量较前两个草地为少;2)三种草地地下生物量随土壤深度的关系均可用非线性函数描述,其最佳  相似文献   
94.
苯乙锡·铜对稻田水绵的防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苯乙锡·铜对稻田水绵有优良防除效果,具有药效持久、稳定、对稻苗安全、施用简便、增产明显等特点,可作为推荐药剂与硫酸铜轮换使用.施药方法为,以20%苯乙锡·铜WP 100~150 g/667m2于水绵盛发初期对水45 kg喷雾.  相似文献   
95.
对麦田中芦苇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芦苇的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且聚集强度随着杂草密度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96.
植物中的WD40蛋白家族通过蛋白质-蛋白质及蛋白质-DNA的互作,参与生物过程,该家族的重要成员TTG1在拟南芥中抑制种子脂肪酸的过早积累。为揭示油料作物蓖麻中RcWD40基因家族及RcTTG1基因的表达特征,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在全基因组水平鉴定到182个RcWD40家族成员,其中RcWD40-181RcTTG1基因,并对它们的系统发育、保守结构域及表达模式等进行分析。根据进化树结构和保守域组成分别将RcWD40家族成员分为8个cluster和28个亚家族。此外,转录组分析显示RcWD40在蓖麻的花、叶、根、茎以及各发育时期种子中具有多样的表达模式,预测家族基因可能调节这些组织的生长发育。启动子区域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及种子发育表达分析结果预测RcTTG1可能承担与AtTTG1相似的脂肪酸积累负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97.
巴旦杏核壳活性炭表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疆地区盛产的巴旦杏核壳为原料,采用微波辐照磷酸法制备了巴旦杏核壳活性炭,使用物理吸附仪、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等测试方法研究了其性能。结果表明:巴旦杏核壳活性炭经热解、活化后,残留有机官能基团,活性炭晶型均以非晶态为主。巴旦杏核壳活性炭表面分布着大量孔洞,且孔洞以为微孔为主,BET比表面积达418.2 m2/g,总孔容达0.366 cm3/g,亚甲基蓝吸附值达231.5 mg/g。  相似文献   
98.
鸭跖草叶点霉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强弱的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出高交稳定的叶点霉菌株用于鸭跖草的防治,测定了不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和dsRNA,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鸭跖草叶点 菌落颜色、生长速率和产孢特性及致病力存在明显的分化,它们的产孢特性和致病力与其地理分布有关。在所测试的12个菌株中,含有dsRNA的10个,不含有dsRNA的2个,菌株中是否含有dsRNA与其致病力及地理分布无关。  相似文献   
99.
松嫩平原不同旱地生境芦苇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4  
芦苇是世界广布植物。在松嫩平原不同旱地生境,芦苇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为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在草甸、沙地和碱斑生境,芦苇光合“午休”现象是气孔限制因素所致,低洼生境则由叶肉光合能力下降所致。芦苇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以碱斑生境最高,以长期受到林荫影响的沙地生境最低。4个旱地生境芦苇的光响应曲线具有相同的规律性变化,均可用二次方程定量刻画。芦苇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与生境土壤条件无关,只与光照条件有关。在长期林荫影响下的沙地生境,芦苇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较低。  相似文献   
100.
Successful castor (Ricinus communis L.) cropping in Greece depends on the yielding ability and yield stability of the cultivars (hybrids or inbreds) as well as the reliability of production systems. The adaptation and yielding ability of 19 modern castor oil genotypes were studied for 3 years in two sites of Northern Greece. Genotypes combining high seed and oil yield and desirabl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tested for 2 or 3 years, whereas the rest were tested for 1 year only. The growing period in both locations was long enough for ripening the first raceme and a number of secondary racemes depending on the genotypes. The plant height was dependent mainly on the genotypes but also was affected by the site and the year of the experimentation and ranged from 79 to 278 cm. The seed yield varied between 2.5 and 5.0 Mg ha−1, values that are among the highest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The seed yield was higher in the site where plants produced and ripened more secondary racemes. The seed oil content was dependent mainly on the genotype and ranged from 44.5 to 54.2%. The oil yield followed the changes in seed yield. The variation in seed yield between years was low and in most genotypes less than 20%.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astor oil crop was satisfactorily adapted in the a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