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6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105篇
农学   63篇
基础科学   35篇
  75篇
综合类   688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结合实地调研、勘察及选择有代表性的稻田进行土壤抽样检测分析了广宁县宾亨镇妙村村千亩垌田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与建议,为该片区稻田增产增效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92.
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治理作为空间规划的实施手段,需重新认识其作为优化配置资源的基本单元、多方利益磋商和协调三农问题的平台等作用,本研究以西部某地区实用性村庄规划为例,提出建立镇村布局和村庄规划的规划体系,明确村庄分类及用地布局,同时以农村“三块地”改革和国土空间整治修复等政策推动实施,为乡村空间治理和编制乡村地区国土空间规划、实用性村庄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3.
基于胜任力素质模型构建理论,在访谈和问卷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村官”胜任力素质模型,并对大学生“村官”的现有能力素质和新农村建设最需要的素质进行了调查分析,为提升大学生“村官”的能力素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4.
村庄用地减量地块的科学识别和类型分区是编制村庄规划和建设用地减量规划的基础。该研究以北京市密云区为例,基于土地利用、兴趣点和社会经济统计等多源数据,在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基础上,从生态安全性、空间稳定性、发展适宜性3个维度,构建村庄用地减量地块识别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确定减量地块,借助三维魔方图解法对减量地块进行类型划分与分区,并提出减量策略。结果表明:1)密云区生境质量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聚集分布特征,筛选出生态源地781.65 km2和15条生态廊道,综合构建密云区生态安全格局;2)密云区村庄用地减量地块识别评价分值内部差异较大,空间上呈现出东北高、西南低的特点。通过综合评价法确定密云区减量地块面积789.84 hm2;3)采用三维魔方图解法将村庄用地减量地块划分为近期减量区(生态-空间减量型、生态-发展减量型、空间-发展减量型)、中期减量区(生态安全减量型、空间稳定减量型、发展适宜减量型)、远期减量区(综合减量型)共3区7类减量类型,并对不同类型减量地块提出对应的减量措施。研究结果可以为生态涵养区村庄用地减量地块的识别提供科学依据,并为生态涵养区减量、生态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995.
在国家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针对乡村中赋存的地质遗迹和化石资源,探讨如何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发挥其科学普及和研学旅游功能,以带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就业。文章提出了“化石村”的概念以及如何建设化石村的建议。总结了中国第一个化石村——湖北远安化石村的建设成效和建设经验,并提出了在全国推广化石村品牌的设想。为指导化石村的建设,避免盲目开发,笔者建立了一套化石村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96.
基层党组织是农村最主要的领导力量,村域经济发展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凝聚和协调作用。针对很多地区产业不断发展而农民依然贫困、集体经济实力依然薄弱、基层党组织引领经济发展能力不够等问题,本文基于我国基层党支部的发展历史,结合各地区党组织的经济发展实践,提出了打造“支部+”平台为核心的利益联结机制设想,并以江苏省句容市唐陵村“支部+”为例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发现,唐陵村通过构建“支部+”平台利益联结机制,很好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当地村民对党组织和经济发展效果具有很高满意度。以“支部+”平台为核心形成的利益联结机制,为我国村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路径。通过“支部+”平台整合各方面资源,激发各经营主体积极参与产业发展,而且通过党组织把握村级产业的性质与发展方向,使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农民群众,达到乡村振兴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7.
空心村整治不同还田材料对冬小麦越冬前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露  韩霁昌  魏静 《水土保持研究》2017,24(4):123-126,132
在进行空心村整治复垦的同时,需添加适当的材料来提高其可耕性,通过研究不同还田材料在冬小麦越冬前的土壤水分含量及剖面储水状况,来选择保水性较好的材料进行空心村整治还田。采用烘干法,分别在无还田材料,有机肥(鸡粪)还田,粉煤灰还田,有机肥+粉煤灰还田四种处理下,在冬小麦的出苗期、三叶期和分蘖期测定土壤剖面105 cm内水分含量,每15 cm测定一次,并计算各个生育期的土壤储水量。结果表明:用不同材料进行空心村整治还田的土壤水分含量不同,在冬小麦越冬前,用有机肥加粉煤灰还田后土壤0—105 cm剖面各土层平均含水量为18.69%,比单独用有机肥还田高出1.72%,比单独用粉煤灰还田高出1.07%,比无还田材料高出2.84%。土壤剖面储水量也以使用有机肥加粉煤灰还田后的为最大,为239.01 mm,高于单独用有机肥的18.17 mm,高于单独用粉煤灰还田处理的18.92 mm,高于无还田材料的26.05 mm。因此,在对空心村进行整治复垦为耕地时,就水分利用及储水保水性而言,用有机肥加粉煤灰进行空心村整治还田处理时土壤水分状况最佳。  相似文献   
998.
村级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是必然趋势,政府、自治组织、经济组织、社会性组织、宗族势力、村民等都成为村级治理的主体。在梳理治理理论的历史沿革与村级治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村级治理多元主体角色与功能,并总结了各治理主体的转型路径,提出了各主体间的良性互动是完善村级多元化治理体制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999.
美丽乡村是我国当前建设新农村,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政策和举措.而”产村相融”的乡村建设是构建宜居、宜业的可持续发展乡村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分析产村相融的主要制约因素,从明确发展目标、创造良好区位、完善服务配套和可持续发展的治理环境四大路径进行乡村综合规划整治,从而推进”以村带产,以产促村”的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解我国健康乡村治理村民满意度情况,研究者依据Howard的健康乡村理念,参考国内外健康城市与健康乡村指标以及顾客满意度评价(CSI)模型,构建了健康乡村村民满意度评价体系。利用实地调研发放问卷的方式获得数据,运用算数加权评价法,得出村民的满意度指数为3.161,折合百分制为63.22%,属于中等水平。同时,采用四分图的形式诊断影响满意度的各个因素,结合调研时的访谈记录,总结出引起部分村民对健康乡村治理不满意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