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4篇
  免费   195篇
  国内免费   159篇
林业   266篇
农学   140篇
基础科学   21篇
  85篇
综合类   1011篇
农作物   281篇
水产渔业   587篇
畜牧兽医   152篇
园艺   122篇
植物保护   8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0 毫秒
991.
采用人工催产和干法授精技术,进行了以中华倒刺鲃、倒刺鲃为母本与其父本及黑脊倒刺鲃雄鱼的种间杂交实验,获得4个杂交组合和2个自交组合,在(27±0.5)℃温度条件下,对其F1卵膜径、受精率、孵化率、孵化时间、畸形率、子代早期形态特征与成活率进行了比较,同时,观察了胚胎发育及其异常现象,结果表明:以中华倒刺鲃为母本的F1卵膜径差异不显著;以倒刺鲃为母本的F1卵膜径,在多细胞期时差异不显著,在耳石期时,倒刺鲃♀×中华倒刺鲃♂F1卵膜径显著大于母本(P<0.05)。杂种F1的受精率、孵化时间与母本差异不显著,畸形率显著高于母本(P<0.05)。中华倒刺鲃杂种F1的孵化率较高,与母本差异不显著(P<0.05)。倒刺鲃♀×中华倒刺鲃♂F1的孵化率与母本之间差异不显著,倒刺鲃♀×黑脊倒刺鲃♂F1的孵化率显著低于母本(P<0.05)。中华倒刺鲃杂种F1仔鱼早期发育阶段存在死亡高峰期,成活率显著低于母本(P<0.05)。中华倒刺鲃种间杂交和倒刺鲃♀×黑脊倒刺鲃♂杂种F1既具有父本特征,同时又具有母本特征,初步证明倒刺鲃属种间杂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2.
对3种微生态制剂改善河蟹养殖池水质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实验组各池中分别加入超浓缩光合细菌(PSB)、"西菲利"活菌生物净水剂、活菌净水剂以及3种微生态制剂组成的混合制剂。观察氨态氮、亚硝态氮、硫化氢、溶解氧、化学耗氧量、pH及异养菌总数等水质指标。结果表明:3种微生态制剂均能改善水质,抑制异养菌的过度增长,但对水质指标的改善各有侧重,混合制剂优于单一制剂。  相似文献   
993.
在盐度25和水温26~28℃下,将壳长为(35.32±0.89)mm的青蛤暴露于Zn~(2+)质量浓度10.00、19.95、39.81、79.43、158.49、316.23mg/L试验组及空白对照组,得出Zn~(2+)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和安全质量浓度;之后又研究了Zn~(2+)在青蛤鳃和内脏团中的蓄积和血淋巴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Zn~(2+)的96h半致死质量浓度为191.56mg/L,安全质量浓度为1.92mg/L;96h半致死质量浓度下,Zn~(2+)在青蛤鳃中蓄积速度快于内脏团,血淋巴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呈先诱导再抑制的趋势,安全质量浓度下无明显变化,但均高于对照组;两种组织中的Zn~(2+)质量浓度与处理时间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为青蛤健康养殖和毒理学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94.
2017年3月19日,在长江口近海采集到1 ind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全长133.0 cm、体质量13.8 kg,对其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食性分析结果显示,春季中华鲟在长江口近海摄食较好,摄食强度为4级,饵料生物共有6种,其中鱼类有黄鲫(Setipinna taty)、焦氏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和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3种,甲壳类有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和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2种,头足类仅四盘耳乌贼(Euprymna morsei)1种。结合历史资料分析认为,中下层和底层鱼类是近海中华鲟最主要的饵料生物。  相似文献   
995.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了不同养殖条件下恩诺沙星在中华绒螯蟹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休药25 d后,各组试验蟹体内恩诺沙星的残留均低于日本规定的残留限量标准(10μg/kg),太湖开放型水域中试验蟹体内恩诺沙星的残留低于仪器的检测限;各组试验蟹体内恩诺沙星残留衰减消除速率总体表现为,室外开放水域中的消除速率快于室内条件;28℃条件下消除速率快于22℃;Ⅴ期幼蟹的衰减消除速率快于扣蟹。  相似文献   
996.
中华绒螯蟹对盐度变化的适应及其渗透压调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虾、蟹等甲壳动物具有多样的渗透压调节能力,研究虾、蟹的渗透压调节生理及其对盐度等环境因子的适应能力,可以补充和完善虾、蟹的基础生理学资料,同时对指导虾、蟹的人工育苗和养殖实践,如海水品种的淡化养殖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由于中华绒螯蟹在咸水中进行繁殖和幼体发育,在淡水中长成,其独特的渗透压调节方式成为国内外相关学者关注的...  相似文献   
997.
A feeding trial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dietary β‐carotene level on the growth and liver vitamin A concentrations in soft‐shelled turtles, Pelodiscus sinensis, fed a vitamin A‐free diet. Soft‐shelled turtles were fed diets containing 0, 14.5, 26.5, 47.5, 87.3, 112.8 and 163.8 mg β‐carotene kg?1 for 10 weeks. Although it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ue to high deviation within each group, mean weight gain of soft‐shelled turtles fed the diet without β‐carotene supplementation was the lowest among all test groups. Vitamin A concentrations in liver of turtles significantly (P<0.05) increased when dietary β‐carotene level reached 47.5 mg kg?1 indicating that soft‐shelled turtles were capable of converting β‐carotene to vitamin A. Analysed by regression modelling, dietary β‐carotene levels for optimal growth and maximal liver vitamin A contents of juvenile soft‐shelled turtles fed the vitamin A‐free diets were 49.1 and 88.7 mg kg?1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998.
虫草培养基残余体在中华绒螯蟹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25%、0.5%、1.0%、2.0%、4.0%、8.0%、16.0%的虫草培养基残余体(简称虫草基),饲喂规格为(4.0±1.0)g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75 d,通过测定其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以确定虫草基的适宜添加量。结果显示:与基础饲料组比较,0.5%和1.0%添加组平均增重率(WGR)、肥满度(CF)、成活率(SR)显著提高(P<0.05),饲料系数(FC)显著降低(P<0.05);除肥满度(CF)外,4.0%、8.0%、16.0%添加组的生长指标有所下降。低剂量虫草基添加组能提高中华绒螯蟹血淋巴及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SZ)、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其中,0.5%与1.0%添加组的SOD、LSZ、ACP和ALP水平均达显著水平(P<0.05);但当虫草基添加量超过2.0%时,中华绒螯蟹的非特异性免疫力逐渐下降。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 AHJ-1)攻毒试验证实,试验组的免疫保护率明显提高,0.5%添加组免疫保护率达100%。综上所述,虫草基作为中华绒螯蟹饲料添加剂的适宜添加量为0.5%~1.0%。  相似文献   
999.
实验用中华绒鳌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初始体质量为1.8 g左右.饲料A添加6%鱼肝油和4%大豆卵鳞脂(饲料含4.53%磷脂和1.08%HUFA),饲料B添加10%的猪油(饲料含0.39%磷脂和0.18%HUFA);实验蟹单个体饲养(可防止蜕壳期间蟹相互残杀而获得饲料外的营养源),雌蟹(F)、雄蟹(Lul)各60个,实验周期120 d.结果表明:两组饲料条件下,幼蟹的存活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平均蜕壳次数、蜕壳间隔时间及肝胰腺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无论是雌蟹还是雄蟹,A组幼蟹肝胰腺和肌肉的总脂含量显著低于B组(P<0.05),并且A组蟹肝胰腺和肌肉中磷脂、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显著高于B组(P<0.05).这表明,在中华绒鳌蟹幼蟹饲料中添加4.53%磷脂和1.08%HUFA对其存活、生长、蜕壳无显著影响,但可使其肝胰腺和肌肉中的总脂含量降低,而磷脂、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升高.本研究结果旨在为中华绒鳌蟹幼蟹的营养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生产上幼蟹饲料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单细胞藻类饲养青蛤稚贝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试验以几种单细胞藻类为饵料,研究青蛤稚贝的生长和成活率。经21天饲养证明,小球藻、扁藻、三角褐指藻、底栖硅藻都是青蛤稚贝的适宜饵料,其成活率均达90%以上,其中又以投喂底栖硅藻生长最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