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3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629篇
农学   20篇
  31篇
综合类   404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杉木与南酸枣混交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28年生不同混交方法和混交比例营造的杉木与南酸枣混交林(以杉木纯林为对照)的生长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相同立地因子和相同经营措施条件下,以带状混交的生长量最大,块状混交次之,株间混交最小;混交比例以杉木∶南酸枣=7∶3的生长量最大,杉木∶南酸枣=8∶2次之,杉木纯林最小。  相似文献   
92.
将乐县杉木良种造林的幼林生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福建省将乐县杉木良种造林的幼林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杉木幼林林分6年生时平均树高可达3.11m,树高年平均生长量为0.51 m;4年生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为2.89 m、3.3 cm、0.00241129 m3。杉木幼林阶段生长较快,具有生产潜力及广谱性,可在将乐县各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3.
杉木毛竹混交林土壤理化性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尤溪县梧园村毛竹纯林改造成毛竹混交林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0~20 cm土层中,杉竹混交林土壤的容重低于毛竹纯林,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通气度、孔隙度比都比毛竹纯林增加,杉竹混交林土壤的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增强;杉竹混交林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性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比毛竹纯林增加,土壤的酸性得到改善。说明混交有利于改善土壤的通气透水能力,发挥林分水源涵养功能,有利于增加土壤养分及养分的有效化,从而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94.
毛竹杉木混交林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1995—2008年国内毛竹杉木混交林的研究成果,从竹杉混交林造林效果,土壤肥力影响,混交林地上、地下部分生长,水文效应,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5.
介绍了黎平县国营东风林场作为国家级林木良种繁育中心基地之一,在杉木遗传改良领域取得的成果众多,先后营建了杉木初级种子园、第一代改良种子园和二代种子园,目前正在向更高世代种子园迈进。  相似文献   
96.
通过对杉木多代连栽地轮栽闽楠后凋落物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闽楠林分的年凋落量比杉木多代连栽林(对照)增加了2 262.02 kg.hm-2,两树种的凋落物年组成成分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都以叶的凋落量为最大,其次是枝条,再次是花果,第4是杂叶,第5是碎屑,最少的是杂枝.闽楠林凋落物的归还模式是主峰出现在4月份,占年凋落物总量的45.37%,该月的凋落物组成以叶为主,占月凋落量的绝对量(93.43%);而杉木多代连栽林则主峰出现在8月份,占年凋落物总量的48.49%,该月的凋落物组成虽也以杉叶为主,但它只约占了月凋落量的一半(48.35%),且杉木多代连栽林最大月的凋落量比闽楠林最大月的凋落量减少了900.62 kg.hm-2.凋落物的季节归还模式2种亦不同,闽楠林呈现出春季(50.40%)>秋季(24.19%)>夏季(23.04%)>冬季(2.37%),而杉木多代连栽林则呈现出秋季(53.06%)>春季(24.07%)>夏季(15.76%)>冬季(6.48%).  相似文献   
97.
杉木种子园子代性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了解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种子园子代遗传变异规律,提高杉木群体良种选育效率,以浙江省17个杉木种子园子代为研究材料,于1998-1999年,在临安市横畈林场采用10区组、3-4株小区的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营建2片子代试验林。自造林后第2年起,连续6 a调查测定树高、胸径、材积、冠幅和侧枝性状等,在数理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种子园子代性状之间的表型相关、遗传相关以及年-年之间的生长相关和秩次相关等。结果表明,种子园子代树高、胸径和材积之间呈极紧密相关,相关系数rp和rg达到或近于1.0,通过胸径对材积进行间接选择,选准率100%。冠幅、盘间距与生长性状之间分别呈中度相关和轻度-中度相关,盘侧枝数与生长性状之间在遗传上没有相关关系,每米侧枝数则有负相关关系。不同年龄之间的年-年生长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其生长秩次变化在2-3年生时已逐渐稳定,5-6年生时基本稳定,rs高达0.96-0.99。在杉木种子园子代测定中,早期选择可从造林后第2年生长期结束时开始,但其选择率必须比第2次选择增加1倍。在此前提下,如以6年生选择作为第2次选择,选准率达100%,即在6年生选择时能入选的植株,在此情况下将无一漏选。表7参30  相似文献   
98.
在17种载体中玉米粉玉米芯粉载体最适宜于 GVP 的生长和产孢。在灭菌土盆栽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中,用这种载体制成的菌粉单独或与低量 PCNB(每千克±10mg)联合防治出苗前和出苗后的杉苗立枯病(Rhizoctonia solani)都是有效的,但后者优于前者。GVP 菌粉加到灭菌土壤中2周,它的群体数量增到10~8数量级,以后逐渐下降在10~5~10~6数量级之间波动;而 R.solani 的群体数量却急剧下降并保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99.
杉木林历来采用下层抚育间伐作业。杉木林上层,下层抚育间伐对比试验说明,上层抚育间伐能比下层抚育间伐显著地提高林分生长量。本文论述了上层抚育间伐显著提高林分生长量的机理,并提出上层抚育可应用于杉木林的首次间伐。  相似文献   
100.
杉木人工林直径分布BP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相对直径作为输入向量,以株数累积频率作为输出向量,建立直径分布的BP神经网络模型;用杉木人工林直径分布的实际数据训练,选出的最佳模型,拟合精度为99.03%,检验精度为97.64%,所选模型没有系统偏差.与Weibull分布模型相比,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有效的林分直径分布模拟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