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70篇
  免费   663篇
  国内免费   585篇
林业   1212篇
农学   588篇
基础科学   103篇
  573篇
综合类   5135篇
农作物   168篇
水产渔业   422篇
畜牧兽医   1540篇
园艺   1009篇
植物保护   168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200篇
  2021年   252篇
  2020年   254篇
  2019年   298篇
  2018年   161篇
  2017年   297篇
  2016年   361篇
  2015年   319篇
  2014年   466篇
  2013年   438篇
  2012年   759篇
  2011年   763篇
  2010年   583篇
  2009年   639篇
  2008年   588篇
  2007年   619篇
  2006年   522篇
  2005年   451篇
  2004年   371篇
  2003年   309篇
  2002年   230篇
  2001年   246篇
  2000年   236篇
  1999年   181篇
  1998年   169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157篇
  1995年   150篇
  1994年   118篇
  1993年   99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991.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四大怀药研究中的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分子标记技术是比形态标记、细胞标记和生化标记理想的遗传标记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的诸多研究中。但是它在四大怀药中的应用相对较少。因此,对几种DNA分子标记技术在四大怀药的遗传多样性、指纹图谱、居群遗传结构、品种鉴定和真伪品鉴别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新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四大怀药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2.
 考察抗菌药物、中药、益生菌对河南规模猪场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为利用不同生物制剂防治猪大肠杆菌病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纸片扩散法或牛津杯法,分别进行87株猪致病性大肠杆菌对15种抗菌药物、14种中药、7株猪源乳酸杆菌与芽孢杆菌益生菌株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1)猪致病性大肠杆菌对15种抗菌药呈多重耐药,耐药3-13种,可分为31种耐药图谱,八重耐药菌株比例高达27.59%;其中对诺氟沙星、四环素耐药率高达到95.4%,对多黏菌素B(92.0%)、头孢噻呋(86.2%)、阿米卡星(74.7%)较为敏感。(2)除青蒿外,13种中药对猪致病性大肠杆菌都有不同程度抑菌作用,抑菌效果较好的是石榴皮(89.7%)、黄芩(82.7%)、黄连(80.5%);抑菌率不到20%的是鱼腥草(19.5%)、板蓝根(12.6%)、穿心莲(9.2%)。(3)各益生菌对猪致病性大肠杆菌都表现出较好抑菌效果,除巨大芽孢杆菌抑菌率为88.5%外,其余抑菌率都在90%以上,其中乳酸杆菌-2与枯草芽孢杆菌强抑菌率分别高达94.3%与92.0%。本研究说明了河南规模猪场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严重,所筛选抗菌药可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所筛选的中药、益生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可进行防治猪大肠杆菌病的生物制剂研制。  相似文献   
993.
橄榄浓缩汁加工过程中的褐变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检测橄榄浓缩汁加工过程中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多酚、VC、5-羟甲基糠醛(5-HMF)含量和褐变度等指标,研究整个加工过程中各阶段的褐变类型,分析褐变机制.结果表明:橄榄浓缩汁在加工过程中,热烫基本抑制了橄榄汁的酶促褐变,全过程以非酶促褐变为主;VC氧化褐变持续存在,加工过程中损失了90%以上;热烫、酶解和浓缩阶段发生了美拉德反应,最终5-HMF的含量升高至0.9174 mg·L-1.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分析沙棘不同优良杂种种子中主要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及其变化规律,为医疗和保健专用优良沙棘杂种的选育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基于生长与结实性状,从蒙古沙棘与中国沙棘杂交子代中选育出43个杂种优良单株,对其种子中VE、黄酮、脂肪酸等重要生物活性物质含量进行比较。【结果】沙棘杂交子代优株种子中的VE、黄酮、粗脂肪、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均具有较大幅度的变化,分别变化于2.94~16.42 mg/hg、82.37~381.48 mg/hg、4.03~9.59 g/hg、3.15%~39.28%、0.43%~14.72%、3.16~24.43%、4.57%~73.32%、2.53%~44.66%;沙棘杂种种子的黄酮组分主要以槲皮素和山奈酚为主,异鼠李素的含量较少,3个组分的含量均随总黄酮含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大;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均随着饱和脂肪酸棕榈酸含量的上升而不同程度的下降,而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3个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结论】沙棘杂种子代中,部分单株种子的VE、黄酮或脂肪酸含量高于母本或双亲,超亲现象明显;筛选出了种子中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均在80%以上8个杂种单株,其属于高不饱和脂肪酸杂种。  相似文献   
995.
杉木人工林胸径生长神经网络建模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索神经网络技术对杉木人工林胸径生长的模拟和预测能力,以寻求最优模型。【方法】以江西大岗山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依据林木生长理论,用林龄(A)、立地指数(SI)和初植密度(N)3个因子构建平均胸径生长BP模型;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模型选优,并将最佳模型与拓展的Richards模型比较;最后将优化模型应用于未参与建模的样地。【结果】最佳BP模型为Levenberg-Marquardt算法3∶5∶1结构模型(LM351),R2=0.984,MSE=0.196;拓展的Richards模型R2=0.964,MSE=0.433。LM351模型经校正后,适合预测福建邵武杉木人工林胸径生长规律(R2=0.995)。【结论】LM351神经网络模型在精度上优于传统Richards模型,适于林龄6~28年、立地指数12~17 m、初植密度1 667~9 967株/hm2的杉木林分平均胸径的模拟和预测。  相似文献   
996.
指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5版中“心理疗法”类目设置不科学、类名不一致、主题词款目用代关系不正确及主题词—分类号对应错误等问题,提出“心理疗法”应设置成R45西医治疗学的下位类,类名统一使用“心理疗法”,款目主题词应改为“心理疗法”,其下的用代关系改为“D精神疗法”。  相似文献   
997.
CNKI和万方数据库收录的《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2-2011年发表的论文为数据源进行共词分析,利用BICOMBSPSS软件研究了高频词间的关系,探讨了《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2-2011年的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998.
本文重点阐述了我国家猪起源的两种不同动因——提供肉食与用来祭祀,并简要论述了我国猪类驯化的一般过程。  相似文献   
999.
应用旌德县庙首林场198个杉木人工林小班数据,选用3种林分因子生长模型拟合杉木人工林林木生长过程,用非线性麦夸特迭代求解法,确定各模型参数、剩余离差、相关指数等;根据相关指数最大、剩余离差最小原则,确定最佳杉木人工林林分因子最佳生长模型。结果表明,理查德模型拟合效果最好,直径(D)=455.409 9SI0.197 6(1-e-0.000 2 t)0.753 4,树高(H)=8.926 8SI0.370 2(1-e-0.029 4 t)1.103 9,蓄积(M)=98.808 5SI0.306 3(1-e-0.132 3t)4.709 7。根据上述模型编制的杉木人工林经验收获表,可以为庙首林场杉木人工林林分收获预估及森林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以大白菜品种山东六号为试验材料,研究"稳的富"叶面肥对大白菜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稳的富"叶面肥均能增加大白菜的球高、球径、单球重、净菜率、产量以及经济效益,此外,大白菜的球色也有所加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