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5篇
  4篇
综合类   12篇
园艺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不同浓度6-BA和CTK对碧桃切枝瓶插开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碧桃切枝开花率低、花期短等问题,试验采用含有不同质量浓度的6-苄氨基嘌呤(6-BA)和细胞分裂素(CTK)的瓶插液对碧桃切枝进行瓶插。试验结果表明:含有50mg/L 6-BA和100mg/L CTK的瓶插液可以显著延长碧桃切枝的瓶插寿命,提高开花率,其中以含有50mg/L 6-BA的瓶插液效果为最佳。  相似文献   
12.
苹果砧木玻璃化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HPLC方法测定了苹果砧木茎尖培养苗玻璃化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玻璃化苗叶片及茎尖中赤霉素(GA3)、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含量极显著降低,同时细胞分裂素(CTK)含量则显著上升,在茎叶极度玻璃化时CTK含量显著下降。在继代培养过程中,叶片玻璃化症状出现之前5~10天,已开始了GA3、IAA的下降和CTK的上升过程,GA3/CTK、IAA/CTA比值也急剧下降。培养基高浓度6-苄基腺嘌呤(6-BA)能引起叶片GA3、IAA含量下降及玻化出现,表明苹果砧木茎尖培养玻化现象与GA3、IAA、ABA及CTK含量及比值的急剧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研究了植物组织中六种细胞分裂素组分和生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采用反相色谱柱Hibar.RT250-4.6,在45℃恒温下以甲醇1%乙酸(40/60,v/v)溶液为流动相0、.6.mL/min等度洗脱,在=269.nm处能准确检测出植物组织中六种内源细胞分裂素组分和生长素的含量,检测限低至0.001.mg/L。本研究对样品的提取和纯化过程也做了改进,排除了杂质和色素对样品的干扰,为研究植物体内源激素对环境响应特征提供了有效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切花菊衰老过程中内源细胞分裂素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酶联免疫技术,研究了切花菊“四季黄”内源细胞分裂素(CTK)的日动态及不同处理“四季黄”内源CTK的变化。结果表明:“四季黄”中至少存在2种CTK,即玉米素(Z)和异戊烯基腺苷(iPA)鸦CTK是调节切花菊衰老的主要因素;“四季黄”切花适宜采摘时间在清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多效唑促进水稻秧苗分蘖的作用机理。试验分四个处理:(1)多效唑浸种,自然光照:(2)多效唑浸种,遮光处理;(3)清水浸种,自然光照;(4)清水浸种,遮光处理。试验结果如下: (1)在自然光照条件下,多效唑浸种秧苗,三叶一心期有20%植株出现分蘖,清水浸种尚无分蘖。 (2)在遮光条件下(2500lx),处理与对照秧苗三叶一心期均无分蘖出现。 (3)自然光照条件下的处理秧苗体内的内源激素与对照相比,CTK含量高、CTK/IAA的比例大;遮光条件下,处理与对照秧苗体内的CTKCTK/IAA的比例均大大下降。 (4)四种处理秧苗叶片、叶鞘各种醣、氮化物含量无很大差别。 (5)本试验结果表明,CTK的一定含量和一定的CTK/IAA的比例,是水稻幼苗产生分蘖的内因,外因多效唑和强光照通过这个内因起作用,促进水稻分蘖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春大白菜品种选育的形态与生理指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白菜抽薹期早晚与花芽分化临界期显著相关,可以用花芽分化临界期替代抽薹期早晚,在生育早期进行晚抽薹性状选择。花芽分化临界期前后生长点的CTK,多胺都出现一个高峰,CTK高峰出现比多胺早2-4d;结球性良好的晚抽薹品种比结球性差的早抽薹品种CTK和多胺含量低。  相似文献   
17.
禾本科主要作物生育初期内源激素动态及其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以禾本科主要作物小麦、水稻、玉米为材料,研究内源激素IAA和CTK在其生育初期的含量及可能的生理作用。结果表明:在作物分蘖过程中,小麦和水稻内源激素IAA和CTK变化趋势相似,呈单峰曲线;玉米生育初期,内源CFK含量变化呈单峰曲线,IAA含量则持续下降。3种作物的IAA/CTK值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小麦、水稻单株分蘖数在IAA/CTK值较高或呈上升趋势时增长缓慢,而在IAA/CTK值较低或该比值呈下降趋势时增长迅速。所以认为,水稻和小麦分蘖能力与内源激素IAA和CTK的含量有关,尤其与两者之间的比值高低及其变化趋势密切相关。由此推测,玉米高度抑制、生态上不出现蘖芽可能与玉米的IAA/CTK值变化幅度较小或该值相对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18.
1989~1990年,以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中棉12号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应用 NAA 浸种和移栽浸根对幼苗侧根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方式处理均能促进侧根的发生,子叶期移栽的幼苗表现出较强的生根能力。NAA 处理提高了幼根中 IAA、CTK 和 GA_3含量及 IAA/CTK 和 IAA/GA_3氧的值,抑制了根中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棉酚含量,并增强了多酚氧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19.
对欧洲鹅耳枥种子进行变温层积处理,测定其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欧洲鹅耳枥种子在层积前ABA的含量较高,层积过程中逐渐下降,GA、IAA含量增加,CTK的含量先降低后增加,GA/ABA的比值逐渐增加,同样IAA/ABA、CTK/ABA的比值亦逐渐增大,说明种子的休眠在一定程度上,受控于ABA类抑制物质与GA类促进物质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戴玉玲  张蜀秋 《作物学报》1998,24(5):613-617
用微注射法将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激动素,KT)引入开花后30天的大豆种子胚与种皮间的质外体空间,同时给叶片饲喂^14CO2,以种皮和子叶中放射强度占总放射强度的百分比来进行比较分析KT对同化物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10^-4、10^-5mol/L的KT促进种皮中同化物的卸出和向子叶中的分配。同时测定了种皮和胚中的酸性转化酶和ATP酶的活性,KT使种皮中酸性转化酶活性增加,而ATP酶活性降低,由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