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09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2篇
  10篇
综合类   184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1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在皖南宣城市敬亭山马尾松林生态系中从山脚至山顶共10个小区内逐月进行虫生真菌全面调查,以分离株数为指标,对2005年2月~2006年5月的球孢白僵菌和几种拟青霉在昆虫群落中的的消长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6个月中以白僵菌属占绝对优势,其中球孢白僵菌占总数的54.17%,而多型白僵菌和布氏白僵菌仅分别占0.33%和0.98%.拟青霉属次之,以环链拟青霉为主的3种拟青霉共占43.04%.而绿僵菌属仅金龟子绿僵菌一种,占0.49%.从昆虫寄主的多样性来看,球孢白僵菌和环链拟青霉的Brilloui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89和1.23,均匀度分别为0.61和0.52;粉拟青霉和玫烟色拟青霉的Brillouin指数分别为1.19和0.78,均匀度为0.49和0.32;多型白僵菌、布氏白僵菌和金龟子绿僵菌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标较低.不同季节中被球孢白僵菌侵染的寄主昆虫多样性指数呈现出春秋季低、夏季高的趋势,其中7月份最高为1.77;而被环链拟青霉侵染的寄主昆虫多样性指数呈现夏季低、秋季高的趋势,其中10月份最高为1.82;粉拟青霉和玫烟色拟青霉呈现春季高的趋势,在2、3月份最高,分别为1.18和1.54.因此,球孢白僵菌适宜在高温高湿的夏季流行,而3种拟青霉却适应稍低的温度,它们随季节性变化而呈现的不同消长动态,有利于互补地持续控制森林害虫.  相似文献   
32.
Only two fungus species,Beauveria bassiana and Metarhizium anisopliae,have been given serious attention as possible microbial controls for stored-product pests.Their host ranges are broad, but their potency for the various target insects varies greatly,and som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ests such as the red flour beetle are very tolerant of fungi.Accordingly, strategies are needed to improve the fungal performance.One such strategy is combination with other environmentally benign treatments such as controlled desiccant dusts and controlled atmospheres. Ironically the relatively dryness of stored-product environments favors fungal efficacy.Desiccation stress renders some insects more vulnerable to fungi.The longevity of fungus spores is also best under dry conditions.The prospects of fungi for control of stored-product pests can be improved by taking advantage of these phenomena and judicious selection of use venues and application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33.
DCPV-白僵菌-杀灭菊酯复合杀虫剂林间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通过对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CPV)、白僵菌、20%杀灭菊酯三种药剂混合使用的林间正交试验,从中筛选出最佳配比的复合杀虫剂,供生产上推广应用.林间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组合为AaBaCa,即DCPV(CPB2×107个/mL),白僵菌(10亿个/g)和20%杀灭菊酯(1:2万倍液),防治效果达95.3%,比单一应用DCPV(Aa)、白僵菌(Ba)、20%杀灭菊醌(Ca)分别增效13.5%,23.0%和33.9%.  相似文献   
34.
白僵菌菌种退化及其控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以菌落局交作为球孢白僵菌菌种变异的标志,研究了2个野生型菌株及由其分离的8个单孢株在继代培养中的变异现象。同时探讨了8种培养基,6种氮源,15种碳源,8种pH,不同温、湿度、先照平时菌种稳定性、产孢量、毒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白僵菌的变异主要受控于菌株本身的遗传物质。常见的8种培养基以营养贫乏的PDA、SDA、CMA最易发生变异,SDAY较稳定;氮源是影响菌落局变的最主要因子,在供试的6种氖源中,动物性氮源较植物性氮稳定,蛋白胨最优,植物性氮源中麦麸稳定性优于米糠、黄豆粉;碳源(除菊糖外)、C/N、pH对菌株稳定性影响不明显;低温、低湿、全光照下引起的变异最低。  相似文献   
35.
不同的球孢白僵菌对草地螟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6个分离自内蒙古地区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对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幼虫的致病力作了室内测定.结果表明,16个菌株对草地螟幼虫均表现出一定的致病率,但毒力强弱有所不同.通过对16个菌株进行毒力测定,筛选出1个毒力相对较强,有效死亡率(僵虫率)仍较高的菌株S3.同一个菌株处理下,草地螟幼虫的累积死亡率随孢子浓度增加而上升,接种后的幼虫死亡数逐日减少.说明累积死亡率是随着处理后时间的延长而递升;菌株的半死亡时间(LT50)随浓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36.
竹螟林间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药剂不同施药方法对竹螟进行林间防治,得出用40%氧化乐果乳油或5%锐动特悬浮剂或8%绿色威雷微胶囊水悬剂喷雾或向竹杆基部注入40%氧化乐果乳油或40%久效磷可溶性浓剂,防治效果均达70%以上。在毛竹根区埋施3%呋喃丹颗粒剂防治效果最高,但防治成本较高。利用白僵菌喷雾、打粉炮对竹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能增加林间带茵量达到可持续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37.
七种化学杀虫剂与球孢白僵菌TST05菌株的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测定了7种常用化学杀虫剂高效氯氰菊酯、高氯甲维盐、辛硫磷、高效氯氟氰菊酯、阿维菌素、阿维杀虫单、虫酰肼对球孢白僵菌TST05菌株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生长及产孢的影响,以研究化学药剂与球孢白僵菌TST05菌株的相容性,为化学杀虫剂和白僵菌制剂混合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田间常用浓度下,7种杀虫剂对该菌株的菌丝生长抑制率为27.93%~38.74%.虫酰肼组的孢子萌发率为33.19%,几乎不形成菌落,产孢量仅为0.05×106个/mL;而其余6种杀虫剂组的孢子萌发率为50.34%~70.62%,能形成较致密的菌落,产孢量为(2.51~3.58)×106个/mL.杀虫剂对该菌株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降低而减小,田间浓度再稀释5倍后,各处理组孢子萌发率升高到72.08%~84.92%;产孢量为(3.01~9.61)×106个/mL.在田间浓度下,虫酰肼与该菌株不相容;其余6种杀虫剂的相客性较好.并且相客性随着杀虫剂浓度的降低而提高.  相似文献   
38.
为了明确不同白僵菌菌株的生物学特征,对15株白僵菌菌株的ITS片段进行测序分析,并对这些菌株的菌落生长速率、产孢量、孢子萌发率、单芽管孢子萌发比例、单芽管平均长度和长芽管平均长度等多项生物学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单芽管孢子萌发比例变化范围在11.91%~96.03%;单芽管平均长度和双芽管平均长度分别为6.28-21.43μm和10.338~19.902μm;各菌株间孢子萌发率差异很大,变化范围22.09%-86.32%。对菌株的培养特性(孢子萌发率、产孢量和菌落生长速率)与孢子萌发特性(单芽管孢子萌发比例、芽管总平均长度和芽管整齐度)这两个主因子进行典型相关分析,两性状集团总体相关不显著(P=0.341),而孢子萌发率与单芽管孢子萌发比例相关显著,菌落生长速率与芽管总平均长度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9.
对10株白僵菌属菌株的菌落形态、产孢结构和分生孢子形状、大小作了观察与测量,形态学鉴定为球孢白僵菌。同时对此10株球孢白僵菌核糖体DNA-ITS进行了测序分析,与NCBI数据库中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多个菌株的同源性达99.10%~99.64%。依此,10株白僵菌菌株分子鉴定结果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相似文献   
40.
美国白蛾下树化蛹的过程为昆虫病原真菌与之接触侵染提供了有利环境。从来源于河北、北京地区的22株球孢白僵菌和2株粉拟青霉菌中,筛选出对美国白蛾高致病力的球孢白僵菌菌株FD和粉拟青霉菌株SH9-4,通过爬行接触接种的方法,测定了它们对进入下树化蛹过程的美国白蛾老熟幼虫的侵染效果。研究表明,接种144 h后,白僵菌校正致死率92.4%,LT50为87.06 h;粉拟青霉校正致死率94.9%,LT50为92.34h;受感染的老熟幼虫多在预蛹阶段死亡。同时,对生产出的白僵菌和粉拟青霉的固体菌剂,通过在树干基部施菌的方法进行了小规模的野外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白僵菌和粉拟青霉对越冬代美国白蛾幼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2.9%和83.5%,对第2代美国白蛾幼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8.4%和87.0%。表明针对美国白蛾下树化蛹进行防治是用真菌防治美国白蛾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