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38篇
农学   9篇
  9篇
综合类   63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21.
介绍了绿竹丰产林栽培中的立地选择、整地挖穴、造林方法、幼林抚育和成林管理等主要技术措施,为绿竹生产经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22.
重庆市涪陵区撑绿杂交竹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从广西引进的撑绿杂交竹在重庆市涪陵区栽培试验林为研究对象,观测分析了该竹种是否适宜在重庆市涪陵区引种栽培和最佳管理措施。[方法]从广西引进的撑绿杂交竹在重庆市涪陵区栽培试验林中采用4种追肥方式:对比(常规管理,不施肥)、农家肥、三元复合肥、氮、磷、钾肥分施,每种追肥方式重复3次,每次观测100株,每隔5 d观测记录1次,分别对其出笋时间、出笋量,出(退)笋、成竹等生长情况进行观测。[结果]①该竹种在涪陵地区可正常生长,3年成竹平均高4.6 m,平均地径3.5 cm,平均成竹数4.5条/丛,有望在重庆市涪陵区大力推广发展;②该竹种在涪陵地区造林初植密度为1 110株/hm2,当年发笋,第3年就能郁闭成林,可达12210株/hm2;③该竹种在幼林生长阶段,通过间种可促进竹林生长,提高其生长量和萌芽能力;④该竹种通过不同肥料的追施对比试验表明,氮、磷、钾肥分施产笋量最高。[结论]撑绿杂交竹适宜在重庆市涪陵区引种栽培,且生长良好,采用该研究栽培管理技术措施,能够达到最佳的笋、竹产量。  相似文献   
223.
作者在研究国产竹亚科中,发现有六种新植物,均分布于华南地区,现给予报道。  相似文献   
224.
大木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浙江南部产的大木竹Bambusa wenchouensis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并与造纸性能良好的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和当地分布较广的水竹Bambusa textilis var.fasca,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等3个参试竹种及木本和草本制浆原料作了比较.结果表明,3年生大木竹竹材综纤维素质量分数为721.9 g·kg-1,木素226.4 g·kg-1,氢氧化钠抽出物251.3 g·kg-1,苯-醇抽出物46.3 g·kg-1.从造纸原料要求的标准讲,该竹综纤维素质量分数较高,木素与溶液抽出物较低或中等,属较好的造纸竹种.从年龄上看,1年生大木竹的综纤维素和多戊糖质量分数比3年生竹要大,而木素和灰分相对较少.表2参12  相似文献   
225.
‘紫斑孝顺竹’Bambusa multiplex ‘Zibanxiaoshunzhu’为孝顺竹品种‘银丝竹’Bambusa multiplex ‘Silverstripe’的变异植株经进一步分离、移栽、培育而成的竹类新品种。2001年发现于广西林科院竹园的‘银丝竹’竹丛中。‘紫斑孝顺竹’与‘银丝竹’的关键区别在于其秆和枝具有大小不一的紫色斑块,因而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226.
试验研究了龙头竹不同外植体类型、不同消毒药剂及消毒时间对组培效果的影响,以及不同炼苗时间、不同育苗基质、不同肥料种类及施肥方式对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和发笋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龙头竹播种苗秆芽是最适合的组培外植体,外植体消毒以0.1%氯化汞、消毒7 min效果最好;组培苗移栽后炼苗9 d,育苗基质宜采用20%蛭石和80%珍珠岩混合基质,移栽15 d后叶面施用0.3%氮磷钾复合肥组培苗生长状况最好。  相似文献   
227.
实验观测了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 McClure)和慈竹(B.emeiensis)不同发育期(竹笋、幼竹和成年竹)的解剖特征,包括组织比量、基本组织、维管束及纤维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发育成熟,2个竹种的基本组织比量都呈现下降趋势,而输导组织和纤维组织则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基本组织的减小量基本上等于纤维组织和输导组织的增加量。在同一发育期慈竹的维管束密度大于青皮竹。纤维长度随着竹龄的增加而变长和增宽,在同一发育期,纤维细胞的直径中部大于基部和顶部。竹子发育期间,纤维直径、双壁厚、长宽比及腔径比都随竹龄增加而增大,壁腔比则呈现下降趋势。2种竹材维管束的径向宽度均大于其弦向宽度。  相似文献   
228.
一个绿竹MADS-box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DS-box基因编码的转录因子在植物花器官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采用RT-PCR技术,从绿竹(Bambusa oldhamii L.)中分离到一个MADS-box基因,命名为BOMADS1(GenBank登记号:EF517293).BOMADS1编码区cDNA全长723 bp;编码区共编码240个氨基酸,具有典型的植物MADS-box基因结构,其编码肽链包含了MADS区、K区、Ⅰ区和C末端.序列分析结果表明,BOMADS1编码的蛋白与其它植物的MADS-box蛋白有着较高的一致性,其中与石刁柏(Asparagus officinalis L.)的AOM3高达87%.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BOMADS1基因属于E类功能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