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2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46篇
林业   293篇
农学   69篇
基础科学   5篇
  70篇
综合类   563篇
农作物   105篇
畜牧兽医   268篇
园艺   84篇
植物保护   4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大荔枣园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及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大荔县冬枣产区土壤肥力状况,采集了303个有代表性枣园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pH、有机质、硝态N、铵态N、碱解N、有效P、速效K、有效Fe、有效Mn、有效Zn、有效Cu等指标,用ArcGIS软件绘制了土壤有机质和速效N、P、K的空间分布图,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枣园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pH值在各个采样点间的变异性较小,其余土壤肥力指标都存在着较大的变异,并且偏度和峰度>0,属于右偏态尖峰型;整体来看,大荔枣园土壤pH偏碱性,碱解N含量较为丰富,有效P含量中等偏低,速效K含量极其丰富,有机质含量较为缺乏。空间分布规律表现为土壤碱解N、有机质规律一致,东北区域低、其他区域高;有效P含量北部高南部低;除东北部少数区域外,土壤速效K含量普遍达到丰富或极丰富水平。主成分分析显示,有机质、速效K、有效Fe和有效P是影响冬枣园土壤肥力最主要的因素,通过对各乡镇的综合得分均值进行比较,发现各乡镇土壤得分高低与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52.
[目的]建立美味猕猴桃叶片外植体转化体系,为猕猴桃遗传转化研究奠定良好基础.[方法]以美味猕猴桃组培苗叶片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乙酰香酮(AS)对外植体β-葡萄糖苷酸酶基因(GUS)瞬时表达阳性率的影响,及暗培养时间与抗褐化剂二硫苏糖醇(DTT)、聚乙烯呲咯烷酮(PVP)对外植体褐化、抗性芽诱导的影响.[结果]仅在侵染菌液中添加AS时,100、150、200 μmol/L AS 3个处理的外植体GUS阳性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分别为14.6%、16.7%、10.7%;而当农杆菌侵染液与共培养基中同时添加100~150μmol/L AS,可使GUS瞬时表达阳性率提高至37.9%.选择培养初期经过2~12 d暗培养后,外植体褐化率不断下降,抗性芽诱导率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以暗培养6、8d处理的褐化率相对较低,分别为33.2%和30.6%,且相应的抗性芽诱导率最高,分别为14.2%和13.1%,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对照.在分化培养基中添加1.0~2.0 g/L的DTT并暗培养6d的效果优于对应浓度的PVP;其中1.5 g/L DTT并暗培养6d,可使外植体褐化率降至13.4%,卡那霉素抗性芽诱导率提高至24.3%.卡那霉素抗性植株叶片GUS染色与PCR扩增结果显示,ShivaA基因已转化至美味猕猴桃秦美.[结论]AS不同使用方式及其浓度对叶片GUS瞬时阳性表达率的提高具有明显影响;选择培养初期进行暗培养6~8 d或暗培养结合添加1.0~2.0 g/L DTT抗褐化剂,均可降低美味猕猴桃叶片转化芽再生过程中的褐化,提高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53.
不同土壤类型对毛竹林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福建省常见的7种土壤类型(红壤、黄红壤、黄壤、紫色土、红土、黄泥土、水稻土)对毛竹林出笋数、新竹成竹率和新竹胸径的影响。结果显示,毛竹林出笋数及新竹胸径在不同土壤类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新竹成竹率在不同土壤类型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认为,在毛竹造林时应优先选择退耕的农地,即耕作土壤黄泥土和红土。  相似文献   
54.
从直接育种繁殖原种、三圃法生产原种、二圃法生产原种3方面介绍黔南扁穗雀麦原种繁育技术,为该品种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Establishing the radiation‐use efficiency (RUE) of forage brassica crops will ai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ir photosynthetic performance. The concept of RUE has been developed for cereals and legumes, but there is limited information for forage brassica crops. Three experiments defining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sowing dates on ‘Gruner’ kale (Brassica oleracea acephala L.) dry matter production were conducted at Hastings (Hawkes Bay) and Lincoln (Canterbury) in New Zealand between 2002 and 2009. These trials were also evaluated for radiation interception and RUE. Delayed sowing increased RUE in two out of three experiments across sites: from 1·93 g MJ?1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PAR) for December‐sown crops to 2·72 g MJ?1 PAR (< 0·001) for January‐sown crops at Hastings and from 1·50 for September‐sown crops to 2·00 g MJ?1 PAR (< 0·001) for November‐sown crops at Lincoln. The different sowing dates and years of experimentation provided a range of mean temperatures (from 13 to 16°C) during the vegetative period. Across years and sowing dates, RUE was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mean temperature (R2 = 0·81) and sowing date (R2 = 0·64), but weakly correlated with season length (R2 = 0·11) and dry matter (R2 = 0·002). There was also a strong correlation (R2 = 0·83) between sowing date and mean temperature. The increase in RUE with delayed sowing was therefore mainly attributed to increased mean temperatures. Radiation‐use efficiency increased at about 0·41 g MJ?1 for each 1°C increase from 13 to 16°C.  相似文献   
56.
[目的] 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土壤体积含水量分别为10%~15%(W1),15%~20%(W2),20%~25%(W3),25%~30%(W4)4种水分处理〕臭椿的树干液流和树干径向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为深入了解臭椿水分利用策略和科学制定臭椿水分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热扩散式探针法(TDP)对臭椿树干液流进行连续观测,使用树干径向变化记录仪持续监测臭椿树干直径变化,并同步监测相关环境因子的变化。[结果] 在W3W4土壤水分处理下,臭椿液流量基本相同,且树干直径的增长量和变化幅度也相近;在W1W3范围内,臭椿液流量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大,但夜间液流占日总液流量的比例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分别为:W1(12.3%)>W2(11.9%)>W3(6.0%)。日尺度下臭椿树干直径的变化幅度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少,但生长量随之增加;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不断增加,白天树干液流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呈增大趋势,夜间呈降低趋势;树干液流和树干直径的变化都滞后于太阳辐射,提前于饱和水气压差,且二者与饱和水汽压差之间的时滞均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但二者与太阳辐射之间的时滞受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影响很小。日尺度下臭椿树干液流与树干直径的变化呈反向变化规律,且液流的变化总是提前于树干直径的变化。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时滞缩短。[结论] 臭椿树干液流与树干直径变化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存在紧密联系。在W3水平,土壤含水量达到了臭椿可以充分利用的阈值,因此W3土壤水分处理为臭椿最适宜的灌溉标准。  相似文献   
57.
半干旱区中华红叶杨引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半干旱地区的引种实验表明,中华红叶杨成活率高(98%),根系发达,冠幅高大,抗旱能力强。生长高峰期出现在7~9月,全年观叶期为197 d;年地径生长量3.5 cm,年树高生长量200.8 cm;该树种适宜在半干旱区推广栽。  相似文献   
58.
随着空间调查数据的增多和有重复的空间格局试验设计的需要,重复空间点格局分析方法不断得到研究和应用。采用有重复的空间点格局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营林模式下毛竹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分株间的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I类经营模式下形成的毛竹种群空间格局呈现随机分布,II类和III类经营模式分别在1.6-2.2 m和0.4-2.6 m尺度上达到了均匀分布的显著水平,表现为随着经营干扰强度的增大,毛竹种群在小尺度(〈3 m)上趋向于均匀分布;在较大尺度(〉4 m)上,3种营林模式毛竹种群空间格局均表现为随机分布;母株与新分株的空间关联性在3种营林模式下较为一致的表现出小尺度上的正关联,并在III类经营模式下,0.6 m、0.8 m和2.2 m尺度上达到了正关联的显著水平,而在较大尺度上,3种营林模式母株与新分株空间格局均表现为无明显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59.
坡向与坡位对雷竹竹笋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法调查雷竹在不同坡向与坡位的生长情况,共调查45个雷竹标准地,统计结果为出笋数14 625~26 625个/hm2、鲜笋产量1.90~7.11 t/hm2、平均单笋重120.2~298.9 g。通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坡向和坡位对雷竹的出笋数、鲜笋产量和平均单笋重均有极显著影响,坡向与坡位处理之间交互作用引起的鲜笋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经营雷竹林宜选择东南或西南坡、下坡的组合或南坡、下坡组合为好。本文为雷竹造林时选择适生坡向和坡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0.
修枝处理对杨-麦复合模式内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杨-麦复合模式及小麦单作模式为研究对象,设计了4种修枝处理,比较不同修枝处理内小气候因子、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差异,并分析影响小麦产量及品质的主要小气候因子。结果表明:杨-麦复合模式内小麦穗长、单穗重、麦粒长、千粒重及产量均显著低于对照模式,但小麦营养成分含量表现不一;对杨-麦复合模式内欧美杨107进行不同修枝处理后,处理Ⅰ内小麦产量及品质要好于其他3种修枝处理。可见,小麦产量及品质随杨-麦复合模式内小气候因子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而小气候因子的变化与杨树修枝强度与方法密切相关。因此,为实现杨树与农作物“双赢”,应采用处理Ⅰ的修枝方法开展杨树修枝,即从造林第5年春季修除第1年生的轮生枝,第6年春季修除第2年生的轮生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