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0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58篇
林业   98篇
农学   72篇
基础科学   73篇
  52篇
综合类   518篇
农作物   61篇
水产渔业   68篇
畜牧兽医   647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秋芳×金玉"是新育成的金黄色茧中丝量家蚕新品种。本文主要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分析了初步育成期实验室鉴定成绩和浙江省家蚕新品种实验室鉴定成绩以及农村试养情况,测试分析了该品种的茧丝色牢度。  相似文献   
2.
2017年晚秋蚕在射阳县特庸镇进行抗病毒病家蚕品种"菁松N×皓月N"与常规品种"苏菊×明虎"的对比试养。结果:二个品种龄期相近,习性、产量都没有明显差别,"菁松N×皓月N"对血液型脓病有很强的抵抗力表现,深受蚕农的欢迎。  相似文献   
3.
对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巨尾桉(E.grandis×E.urophylla)、尾叶桉(E.urophylla)无性系试验林生长性状和干形进行了分析,为选择优良无性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及同一无性系在不同林龄时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生长率均有所不同,总体上QL4、QL7无性系生长率较大,而QL1、QL2无性系的生长率则较小;林龄1.5年及6.5年时无性系间胸径、单株材积均有显著差异,而无性系间树高仅在林龄1.5龄时差异显著;其余林龄无性系间的差异均不显著。用6.5年生参试无性系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干形观测值对各无性系进行综合评定,结果QL7无性系的综合评定结果最佳,被评为优良无性系,其6.5年生时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是16.83 cm、21.42 m、0.233 1 m~3;而QL1无性系综合评定排最后一位;因此,不同无性系及同一无性系在不同阶段的生长表现均有所不同,无性系间胸径、单株材积在其生长的早期及后期均存在显著差异,而树高则在早期差异显著,所选择的QL7优良无性系可在试验地所在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5.
6.
集雨限灌对旱作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集雨有限补偿灌溉对旱区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补灌能显著提高旱作马铃薯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系数。与对照相比,补灌处理产量增幅在3.99%~21.21%之间,苗期补灌产量高于薯块膨大期补灌,苗期补灌45 mm具有超补偿效应,补灌90 mm具有高补偿效应。低定额补灌有利于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水利用效率的提高,且苗期补灌高于薯块膨大期补灌。补灌明显降低了薯块小薯率而提高了大薯率和中薯率,另外单株薯重也提高了,单株薯重与大薯率对马铃薯的产量贡献最大。综合分析认为苗期补灌45 mm和90 mm是最优补灌方案和备选方案。  相似文献   
7.
雄蚕品种鲁菁×华阳在日照市农村饲养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2008年对雄蚕品种鲁菁×华阳进行了4期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雄蚕品种鲁菁×华阳眠性快、眠起齐一,老熟齐涌,鲜茧茧层率、出丝率高,解舒好,洁净优,经济效益好,是具有推广价值的雄蚕品种。  相似文献   
8.
随着畜牧科技的发展,肉鸡的生产性能日益提高,上市日龄和生产周期缩短。但是在现实生产中,若肉鸡生产性能顺其自然发挥,往往会造成肉鸡前期生长过快,后期抗病力降低,一旦发病,难以冶疗,甚至不能正常出栏。因此,掌握肉鸡生长规律是提高生产性能和获得经济效益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种用肉鸡不同于商品肉鸡、以艾维菌肉鸡为例;7周龄父母代肉鸡,公鸡要求达到1000克左右,母鸡800克左右,而商品肉鸡可达到2000克以上。种用肉鸡要求在各个周期达到标准体重(见附表2—4)、才能多繁殖后代,达到高产的目的。因此要防止种鸡过肥过大,这就要采取限饲的技术。肉用种鸡既要满足营养需要,以保持健壮体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以京白Ⅲ系为试验材料,测定了四个时期的血清AL P活性,研究了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AL P同工酶型快型酶活性显著高于慢型。年龄、同工酶型及年龄×同工酶型互作对AL P活性有显著影响。AL P活性与产蛋量间遗传相关表现为,在生长期为正,而产蛋期为负。四个年龄中,AL P做为间接选择指标,以6周龄为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