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26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3篇
  6篇
综合类   127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0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4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42.
五龄期自然风速与张产茧量相关研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智良 《蚕桑通报》1994,25(1):29-31
对莱西市1981—1991年44个蚕期的五龄期自然风速与张产茧量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张产与风速成正相关,且在0.05水平上显著.提出调整养蚕布局,减少低风旬期影响,提高夏秋张产茧量的设想和措施.  相似文献   
43.
桑蚕人工饲料在我国已有30多年的研究历史,近年来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和山东省蚕业研究所等已研制出低成本的人工饲料,每张蚕种1~2龄的成本费为10元左右,并在湖州市蚕桑科学研究所等地实验室试养成功。为了探索该人工饲料在嘉兴蚕区农村的应用情况,2002年中秋期从湖洲蚕桑科学研究所引进加工好的人工饲料在农村试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4.
舞毒蛾是一种世界性的害虫,常被分为欧洲型和亚洲型2种类型,欧洲型舞毒蛾在传入美国之后造成了巨大危害。之前报道指出亚洲型舞毒蛾的寄主范围比欧洲型舞毒蛾的广,故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更大,北美植物保护组织据此对中国的高风险港口实施了船舶特别检疫措施,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巨大影响。鉴于此,本实验以16种北美和中国常见的行道树种和绿化树种作为供试树种,分析了不同寄主植物对亚洲型舞毒蛾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饲喂白桦、加杨和糖槭的幼虫可以完成生活周期。饲喂杜松、女贞、大叶黄杨、红皮云杉、合欢、杂交鹅掌楸、马尾松、黑松和白皮松的幼虫在2龄以前全部死亡。虽然2龄以前幼虫饲喂北美乔松、油松和柿树后死亡率较高,但用人工饲料将幼虫饲养至4龄以后再替换饲喂以上3种植物,幼虫的死亡率则显著下降。分析表明,亚洲型舞毒蛾低龄幼虫(1、2龄)的寄主选择范围要窄于高龄幼虫(4龄以后的幼虫)。  相似文献   
45.
水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茎叶片生长与其它叶片、蘖、茎、穗等器官的生长发育之间,存在着较严密的相关关系器官同伸规律,根据某时水稻主茎叶龄生育进程,可预测出以后一段时间的叶龄进程,从而推测出幼穗分化、拔节、减数分裂、抽穗等关键时期。按主茎叶龄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46.
不同叶龄期追施穗肥对杂交中粳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施纯氮300 kg/hm2、基蘖肥:穗肥=6:4的条件下,以杂交中粳稻徐优403、Ⅲ优98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叶龄期等量追施穗肥对其产量、物质生产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龄余数4、2时等量追肥产量最高(徐优403、Ⅲ优98分别为10 059.0、10 750.5 kg/hm2),显著高于叶龄余数5、3和3、1时等量追肥的处理;叶龄余数4、2时等量追肥能够有效地增加抽穗—成熟期干物质的积累,最终获得较高的生物学产量;适当推迟追施穗肥可有效改善杂交中粳稻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及蒸煮品质.  相似文献   
47.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又称秋黏虫,是新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为探究本土天敌斑痣悬茧蜂寄生不同龄期草地贪夜蛾幼虫后的生长发育表现,本研究检测了斑痣悬茧蜂寄生2龄、3龄和4龄草地贪夜蛾幼虫后子代蜂幼虫发育历期、茧历期、羽化率、茧重、成蜂个体大小和成蜂寿命。结果表明,寄主龄期对子代蜂的幼虫发育历期、茧历期和成蜂寿命存在显著影响。与寄生4龄幼虫的子代蜂相比,寄生2龄和3龄幼虫的子代蜂幼虫发育历期分别平均延长了2.08 d(z=5.42,P0.05)和1.64 d(z=4.23,P0.05);寄生2龄幼虫的子代蜂茧历期平均延长了0.46 d(z=3.51,P0.05),但寄生4龄幼虫的子代蜂茧历期与寄生3龄幼虫的子代蜂茧历期无显著差异。4龄幼虫体内羽化的子代蜂成蜂寿命比在2龄和3龄幼虫体内羽化的子代蜂成蜂寿命分别平均延长了1.46 d(z=-2.60,P0.05)和1.68 d(z=-2.98,P0.05)。寄主龄期对子代蜂羽化率、茧重和成蜂个体大小无显著影响。随寄主龄期增大,子代蜂的发育速度加快,但寿命缩短。研究结果将为揭示斑痣悬茧蜂与寄主草地贪夜蛾的互作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49.
2015年春,进行了五龄期不同给桑量对贵蚕9号生长发育及经济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贵蚕9号五龄期给桑鲜叶重在483.75~586.2kg范围内,龄期经过较短,食下量、食下率、消化率较高,茧质优,张种产茧量为40.20~40.62kg。  相似文献   
50.
大蚕阶段,用工最多,食桑量最大,龄期经过最长,养好大蚕是夺取蚕茧优质高产的关键.近几年来,东台市富东镇不断总结和推广科学饲养大蚕的五项关键性技术,蚕茧产量和质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6年全镇桑园面积1 400hm2,投放蚕种5.5万张,产茧2 230t,平均张产40.6kg,上茧率达94.2%,解舒率74.3%,茧丝净度95.2分,列全市前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