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6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206篇
林业   421篇
农学   49篇
基础科学   230篇
  1176篇
综合类   944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338篇
园艺   44篇
植物保护   18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181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何泳超 《山东饲料》2014,(12):193+203
通过110kV黄茅海至南化双回线路地基处理不同布桩型式分析研究,探索地基处理对于工程造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以双曲线方程对载荷试验曲线进行拟合,确定原状土相关参数,建立双曲线切线模量方程,计算饱和尾矿砂地基的沉降,同时引入附加应力折减系数,在对比分析计算结果与实测沉降结果的基础上,得出:这种计算方法能反映地基非线性沉降变形特征,可为同类型饱和尾矿砂地基桩间土的沉降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
长期施肥下黄土旱塬黑垆土磷平衡及农学阈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磷平衡和土壤有效磷对磷盈亏的响应,明确土壤有效磷(Olsen-P)的农学阈值及合理磷肥施用量,依托甘肃平凉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始于1979),分析了黄土旱塬黑垆土36 a土壤磷盈亏动态、累积磷盈亏与有效磷的响应关系以及土壤磷残余,通过Mitscherlich方程模拟作物相对产量对土壤有效磷的响应关系,计算黄土旱塬黑垆土小麦和玉米的土壤有效磷农学阈值。结果表明:不施肥(CK)和单施氮肥(N)处理土壤磷始终亏缺,N处理每亏缺磷100 kg·hm~(-2),有效磷含量下降1.05 mg·kg~(-1);施磷处理土壤磷当季盈余4.3~207.9 kg·hm~(-2),累积盈余154.9~7 483.6 kg·hm~(-2),其中有机、无机配施(MNP)处理磷盈余最大;土壤累积磷盈余与土壤有效磷增量呈线性正相关,土壤中每盈余100 kg·hm~(-2)磷,秸秆还田配施化肥(SNP,磷肥隔年施)、氮磷配施(NP)、有机肥(M)和有机、无机配施(MNP)处理土壤有效磷分别增加7.55、2.47、0.28 mg·kg~(-1)和0.46 mg·kg~(-1);黄土旱塬黑垆土农田有效磷的小麦和玉米农学阈值分别为22.05 mg·kg~(-1)和13.96 mg·kg~(-1),MNP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已高于作物农学阈值,NP和SNP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达到小麦农学阈值分别需要21 a和24 a,达到玉米农学阈值分别需要2 a和8 a,M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已高于玉米农学阈值,还需要3 a可达到小麦农学阈值。当磷投入量每年平均达22.9 kg·hm~(-2)时,土壤磷呈持平状态;当磷用量达33 kg·hm~(-2)时,不仅作物产量较高,而且磷肥当季利用率也较高;当磷用量增加到233 kg·hm~(-2)时,作物产量对增加磷投入无响应,土壤磷残余超过90%,大量磷素累积在土壤中,增加了土壤磷素的流失风险。黄土旱塬小麦玉米一年一熟轮作黑垆土农田土壤有效磷农学阈值为13.96 mg·kg~(-1)(玉米)和22.05 mg·kg~(-1)(小麦),秸秆还田可促进旱地农田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44.
孙希杰 《北方牧业》2014,(12):283-284
针对陕北某矿区地表大部黄土覆盖、煤层埋藏极浅(30~110m)不利于地震勘探的特点,采集过程中采用优化观测系统、井深因地制宜等手段;处理过程中多次折射静校正、切除初至波、叠前三维地表一致性补偿、三维地表一致性反褶积等手段;解释工程中采用剖面结合水平切片手段,较好地解决了小断层、采空区解释问题,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成果。  相似文献   
45.
对桥梁地基的处理中遇到的不良地基的控制方法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46.
在冻土地区修建结构物,除了要满足非冻土区结构物所要满足的强度与变形条件外,还要考虑以冻土作为结构物地基时,其强度随温度和时间而变化的情况。所以采用什么样的防冻胀和融沉措施来保证冻土区结构物地基的稳定,是关系到冻土区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所在。冻土基地对结构物的影响主要有冻胀和融沉两种破坏形式,因此,冻土地基应从保持冻结和允许融化两种状态分别进行处理,以保证冻土区结构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47.
基于地基激光雷达的活立木材积提取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8.
连续模拟降雨下岩溶区含砾石堆积体坡面径流产沙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明确砾石含量对岩溶区石灰土质堆积体坡面径流产沙特征的影响,以土质坡面为对照,采用室内模拟降雨试验方法,研究了递增型降雨(0.5,1.0,2.0,2.5,3.0 mm/min)条件下偏土质(砾石含量30%)和偏石质(砾石含量70%)石灰土坡面的径流特性及侵蚀特征。结果表明:(1)随雨强增大,各坡面径流率呈稳定增长—波动的变化趋势,且土质坡面径流率整体小于2种含砾石坡面;偏土质、偏石质坡面累计产流量较土质坡面增加了0.49,0.37倍;(2)1.0~3.0 mm/min雨强下,土质坡面侵蚀速率在0.16~5.4 g/(m^2·s)范围内波动,整体呈稳定—波动增加的变化趋势;偏土质和偏石质坡面分别为0.16~5.4,0.06~0.74 g/(m^2·s),前者侵蚀速率变化范围大且波动剧烈,后者变化范围小且稳定;随砾石含量的增加,各坡面累计侵蚀量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偏土质坡面侵蚀量较土质坡面增加2.5倍,偏石质坡面较其减少了0.9倍;(3)土质、偏土质和偏石质坡面的侵蚀速率与径流率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幂函数、线性函数和线性函数关系。研究结果可为桂西北岩溶区弃渣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9.
定西于家山黄土洞穴的分布特征与侵蚀临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洞穴与滑坡、沟蚀等侵蚀过程联系紧密并加剧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程度,但目前黄土洞穴发育的分布特征与侵蚀临界暂未明晰。利用无人机获得了研究区高分辨率影像与数字表面模型,基于影像标识了黄土洞穴并统计了其土地利用类型与洞穴直径,利用标识点在数字表面模型上提取了黄土洞穴的坡度、坡向、曲率和汇水面积等地形数据并分析了黄土洞穴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黄土洞穴直径大多4 m。黄土洞穴在耕地上发育较少,多发育于牧草地区域流水汇聚的凹形坡,且在阴坡更为发育。同时,黄土洞穴坡度正切值范围集中于0.4~1.0,汇水面积一般不超过3 000 m~2。依托统计的坡度正切值与汇水面积数据绘制了黄土洞穴的侵蚀临界图并对比了黄土洞穴与浅沟、切沟的侵蚀临界。黄土洞穴的侵蚀临界边界分别为SA~(0.150)=0.368与SA~(0.135)=7.580,分布较广且覆盖了浅沟与切沟的侵蚀临界。浅沟、切沟的演化与黄土洞穴的发育有关,黄土洞穴通过连通与坍塌促进了浅沟、切沟的发育、转换与扩展,并因此加剧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研究量化了黄土洞穴发育的分布特征,建立了黄土洞穴与浅沟、切沟的联系并深化了对黄土洞穴侵蚀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