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9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195篇
林业   230篇
农学   45篇
基础科学   111篇
  1114篇
综合类   674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167篇
园艺   44篇
植物保护   18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1.
内蒙古西部黄土丘陵区造林立地条件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内蒙古西部黄土丘陵区造林立地条件,进行了调查研究,以土壤水分作为主导因子,结合地形,土壤,现有林生长情况等,经方差分析,共划分7个立地类型,并对每个类型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2.
13.
14.
从降水看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干旱气候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5.
16.
西部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干燥,十年九旱,风大沙多,区域内土石山区、黄土丘陵、沙地较多,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成活率低。每年造林后需大面积补植或重造,相对增加了造林成本,延缓了造林绿化进程。因此,加大西部地区造林的科技含量,采用抗旱造林技术措施和先进造林方法显得  相似文献   
17.
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演替研究一撂荒演替序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系统聚类法划分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地的次生演替阶段,可以定量的认识不同年限、立地条件下撂荒地群落的相似性,结合DCA数量排序确定撂荒地的演替阶段或序列。其撂荒演替的各阶段分别为:一年生杂类草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其它杂类草群丛→一年生杂类草猪毛蒿群丛→一年生杂类草猪毛蒿+多年生草种或小灌木的共优群丛一根茎禾草冰草(Agropyroncristatum)群丛→多年生草本或丛生禾草+一年生杂类草群丛→多年生草本群丛→小灌木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群丛→多年生草本+小灌木或密丛型禾草群丛→短根茎密丛型禾草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群丛。  相似文献   
18.
黄土丘陵区草本群落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黄土高原植被组成的主体,而草本植物作为草地生态系统的优势群落,在黄土高原恢复植被和水土保持建设方面存在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本试验选取黄土丘陵区不同纬度下的草本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草本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同时并验证等速生长关系,以期为黄土丘陵区恢复植被、改善生态建设方面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1)在纬度梯度35.95°~38.36° N变化范围内,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带草本群落地上生物量变化范围为54.60~204.32 g·m-2,平均值156.968 g·m-2,变异系数为27.83%;地下生物量变化范围为78.88~829.64 g·m-2,平均值469.21 g·m-2,变异系数为48.87%;草本群落地下/地上生物量变化范围为 0.93~4.49,平均值2.89,变异系数为39.18%。草本群落生物量(地下、地上)大小顺序均为:森林-草原带>草原带>森林带>草原-荒漠带,且地上、地下生物量随纬度梯度变化规律均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单峰型变化趋势。(2)草本群落地下与地上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决定系数达到0.59,且符合等速生长关系。(3)草本群落地下生物量与年均降水、年均温、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之间均呈显著相关。气候因子和土壤理化性质对地下生物量都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其影响机理还需进一步结合植物生物学和生理生态方面的综合研究才能做出准确结论。  相似文献   
19.
定西市黄土丘陵沟壑区第Ⅴ副区侵蚀沟道分级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Strahler提出的地貌几何定量数学模型分级方法和基于沟道开析度、割裂度、主支沟系数的侵蚀沟道分类方法,对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第Ⅴ副区的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安家沟流域和高泉沟流域具有典型性的15条侵蚀沟道进行分级分类研究。结果表明:主支沟状况和割裂状况能大致反映沟道的侵蚀特征,强度割裂型和主沟型沟道、中度割裂型和半主沟型沟道有一定相关性。提出了强度割裂型和主沟型沟道、中度割裂型和半主沟型沟道、弱度割裂型和半主沟型沟道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冯建伟 《现代园艺》2014,(18):37-38
<正>黄土丘陵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主要黄土地貌形态。它是由于黄土质地疏松,加之黄土高原地区雨季集中于7、8月份、降水强度较大,被地表流水冲刷形成的。黄土丘陵区地形起伏,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形成水分条件完全不同的小环境,而且本地区的水分蒸发量大,增加了人工造林的难度。过去这一地区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低下,其主要原因是造林技术运用不当,在造林中把关不严,加之受恶劣的气候影响,春季造林时干旱多风,根系供水能力弱,导致苗木失水死亡,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