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3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189篇
林业   374篇
农学   293篇
基础科学   144篇
  180篇
综合类   2910篇
农作物   326篇
水产渔业   58篇
畜牧兽医   538篇
园艺   517篇
植物保护   717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91篇
  2014年   255篇
  2013年   291篇
  2012年   343篇
  2011年   379篇
  2010年   348篇
  2009年   349篇
  2008年   359篇
  2007年   324篇
  2006年   279篇
  2005年   234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60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111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114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0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4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陈李林  周浩  赵杰 《茶叶科学》2020,40(6):817-829
基于中国820个气象站点数据、灰茶尺蠖已知地理分布资料和生物学数据,结合CLIMEX模型与ArcGIS软件模拟预测灰茶尺蠖在中国目前及未来的潜在分布范围,评估灰茶尺蠖的潜在分布范围及气候变暖对其分布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灰茶尺蠖在中国目前的适生区主要分布在3°51′N~40°6′N,适生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34.27%。中国大部分省份的气候条件均适合灰茶尺蠖种群生长。随着气候的变化,灰茶尺蠖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面积总体增幅不大,但其组成变化较大。至2050年,预测灰茶尺蠖高度适生区面积占比达最大(22.23%)。相比各种能源之间的平衡情景(A1B),较高能源需求情景(A2)下灰茶尺蠖在陕甘宁地区向内陆扩张更快。灰茶尺蠖在中国适生区分布广泛,应加强灰茶尺蠖预测预报,趁早采取防控措施,以保障茶叶优质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92.
采用生长速度法测定了番茄灰叶斑病原菌在不同温度、光照下的萌发生长情况和常用化学药剂的防治效果,采用对峙实验筛选了防控番茄灰叶斑病的生防菌株。结果表明:番茄灰叶斑病菌最佳的生长温度为30℃左右,光照对其影响不显著;A药剂抑制效果最好,在20℃、25℃抑菌率达100%;30℃在A1浓度下菌丝第四天萌发,在A2浓度下第三天萌发。匍枝根霉、黑根霉和拟康氏木霉对番茄灰叶斑病原菌的抑菌率都在80%以上,其中匍枝根霉的抑菌率达87.68%;拟康氏木霉对峙病原菌时病原菌落萎缩、交界处病原菌丝消解。  相似文献   
93.
河西走廊是古代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的交叉地带,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为了给研究东西方物质和文化交流在中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作用提供实物证据,对甘肃民乐东灰山和西灰山现有材料采用遗址剖面土壤样本浮选、分拣、鉴定和理化分析方法,以现代作物种子为对照,确定遗址炭化作物籽粒的种类、性状差异及年纪。结果显示,东灰山遗址发现了炭化小麦、大麦、谷子(粟)、糜子(黍、稷)、黑麦、荞麦和燕麦籽粒,以及胡桃壳、枣核等;西灰山遗址发现了炭化小麦、谷子、糜子和大麦籽粒;两个遗址的作物种植结构基本一致。东灰山和西灰山发现的作物以小麦最为古老,距今在3 800~3 600年之间,西灰山小麦种植历史稍早于东灰山。在新石器晚期至青铜器时代,河西走廊的粮食生产已有比较合理的作物种类结构,包括小麦、大麦、谷子、糜子、黑麦、荞麦和燕麦等。炭化小麦籽粒较小,且大小不均匀,说明人工选育程度低。如对东灰山和西灰山作物和植物遗存开展系统性发掘,可能还会有更多新发现或新认知。  相似文献   
94.
研究以广东省郁南林场大东坑工区内 51 年生灰木莲 Manglietia conifera 为研究对象,对灰木莲树高、胸径、材积、树干通直度、侧枝生长习性等指标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51 年生灰木莲生长良好,胸径平均为 44.28 cm,最大为 79.60 cm,树高平均为 20.79 m,最高为 27.00 m,单株材积平均为 1.48 m3,最高为 3.65 m3。可见,灰木莲引种在广东郁南适应性强,能够生长良好,具有生长速度快,树干通直,自然整枝好等特点,是该地区可以推广种植和培育大径材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95.
利用Li-6400 光合作用系统,在自然条件下对塔里木河上游地区天然灰杨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 的浓度(Ci)、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灰杨的Pn、Tr 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并且存在“光合午休”现象;Gs 日变化呈“双峰”曲线,Ci 与WUE 均在8:00 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呈下降趋势。上午灰杨Pn 降低主要是由于气孔限制造成光抑制所致;下午Pn 再次降低,主要是由于外界光强下降所致。  相似文献   
96.
灰离褶伞为低温形变温结实性菌类,林地内丛生;人工栽培的生长周期长,需后熟期菌丝体培养;以栽培草腐生菌类基料为主,添加部分辅料进行菌种生产,生物转化率可达75%以上。  相似文献   
97.
蚜虫是一种具有严重危害的农林害虫。人工森林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低于自然森林生态系统,故较易发生病虫害。蚜蝇亚科Syrphinae昆虫的幼虫多为捕食性,具有生物防治作用,故研究人工森林生态系统中蚜蝇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2015年8月~2016年9月对平顶山市祥云公园蚜蝇科昆虫进行调查,共采集标本465头,经鉴定隶属2亚科,4族,15属,32种,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98.
灰树花新品种"梯灰1号"是由山东省济南市南部山区栗树林下采集的野生菌株经过系统选育而获得的优良菌株。"梯灰1号"子实体大朵、叠生、菇形较紧凑、菌柄短、扁平,多分枝,末端生匙状至扇形菌盖;菌盖表面黄褐色至深褐色,菌肉白色;菌孔近圆形至长椭圆形,菌盖边缘菌孔细小近圆形,近菌柄处菌孔粗大、呈长椭圆形,孔面白色。中熟、丰产、商品性好,适合在山东省春秋季林下覆土栽培。  相似文献   
99.
以南疆地区密植灰枣为试材,采用生产上常用轻摘心、重摘心、极重摘心等3种枣头枝摘心方法,通过调查、测定枣吊数量、枣吊种类、果实单果质量、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含量等指标,以确定一种合理的摘心方法。结果表明:枣头枝重摘心的单株坐果数显著高于轻摘心和极重摘心的单株坐果数,平均每株分别高出22.85、19.60个;重摘心后灰枣果实平均单果质量最大,为8.32g,分别比轻摘心和极重摘心灰枣果实的平均单果质量高9.5%、9.4%;枣头枝重摘心果实的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为28.74%,分别比轻摘心和极重摘心后果实的可溶性总糖含量高3.86、4.13个百分点。因此,确定幼龄灰枣密植的夏季枣头枝摘心选择重摘心方式。  相似文献   
100.
一、试验目的 评价试验药剂对柑橘潜叶蛾的防治效果、安全性等,为大面积防治潜叶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