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8篇
  39篇
综合类   38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大风车吱呀呀的转,这里的风景真好看。看,58台高70米,风扇直径44米的巨大风车,在不停地旋转着,源源不断地把能源输送出去。这道亮丽的风景线将在明年10月份建成。来到双辽市茂林镇10万千瓦风电场建设现场,在这块3000公顷的土地上,工程建设的指挥者不无自豪地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52.
通过分析风电场的结构以及各个系统的作用,来介绍整个系统如何控制风机系统、如何根据实际需求来控制风电场的发电量等功能。  相似文献   
53.
《农村电工》2013,(6):50
目前,全球有70多个国家使用风力发电,但各国的发展程度并不相同。日本一份研究报告预计,海上风电的潜在能量达16亿kW,是陆上风电(2.8亿kW)的5.7倍,是太阳能发电(1.5亿kW,不包括住宅)的11倍,是地热和中小水力发电(各为0.14亿kW)的114倍。欧洲海上风电技术起步较早,自1991年丹麦建成第一个海上风电场以来,海上风电在欧洲迅速普及。至2010年,全欧洲已建成大约39座海上风电场,供电能  相似文献   
54.
结合恩施地区电网特点,从理论上分析了齐岳山风电场注入PCC点的谐波对电网中小水电站的影响;利用PSASP软件搭建了电网模型,采用动态仿真分析方法,对风电场接入地区电网对小水电站的稳定性影响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5.
通过对华能阜新风电场二期(阜北)项目区的自然环境进行分析,论述了工程建设造成水土流失的特征,并对造成的水土流失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工程建设预计扰动地貌面积206.60 hm2,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为27 918 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15 258 t。针对预测结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措施,为保证风电场安全生产、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6.
风电属清洁能源,风电场建设具有扰动土地面积大、水土流失危害严重等特点。以赫章韭菜坪风电场工程为例,基于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建设单位认识不到位、水土保持方案编制针对性不强、施工组织管理不合理、主管部门监管力度不够等水土保持问题,提出了高质量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全面提升监督管理水平、优化施工组织管理和强化水土保持宣传教育等建议。  相似文献   
57.
风电场建设项目如果水土保持措施落实不到位,极易对南方长年形成的秀美山体造成破坏,不仅影响生态环境,而且对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特别是600~1 100 m以上的高海拔山区,影响更大。场内道路破碎岩质边坡及山顶道路和风机平台施工造成的长溜渣体边坡,一直以来是水保措施落实的重点和难点。永州江永县黄甲岭风电建设项目,对开挖路堑为破碎岩石的边坡采取挂麦克垫结合锚固系统后再进行喷播快速植生措施,对道路下边坡溜渣体较长的位置,采取锚杆结合六边形钢绞网固坡系统,对溜渣体进行稳固后再进行喷播快速植生措施。通过实施这两种水保措施,边坡稳定,生态达到甚至超过原生态环境,取得较成功的应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8.
风能作为一种无污染、可再生的新型能源,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但建设过程中基础开挖、土方回填、产生大量弃渣等情况,不可避免的扰动地表,造成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的发生。文章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并查阅相关文献、设计报告及规范等资料,对风电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特点、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和分区防治措施设计进行论述,以期为同类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
贺志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039-3042
从候鸟分布区域来看,鄱阳湖区的候鸟主要分布在鄱阳湖的吉山—松门山以南的区域,而鄱阳湖区风电场主要分布在鄱阳湖北部水域两侧的湖岸、湖滩。规划中的风电场和现有的各级自然保护区位置存在一定的交叉重叠,其中皂湖湖滩风电场、老爷庙湖滩风电场和军山湖湖滩风电场场址的建设将直接影响鄱阳湖的生态湿地187 km2,直接减少了一定数量鸟类栖息和觅食的场所。风机运行将直接影响鸟类在风电场范围内的飞行,存在鸟类碰撞叶片而伤亡的风险。鄱阳湖风电场的建设和运行对生态湿地、景观和周围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0.
风电场建设对周边扰动区域土壤养分和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风电场的建设对周边扰动区域土壤养分和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风电场的建设增加了扰动区域土壤容重、pH和总孔隙度,降低了土壤电导率、含水量和全盐,同时也降低了植被生长各指标和土壤养分(除了土壤全磷)等;在扰动区域(0~3 km),植被生长各指标和土壤养分均随远离风电场距离的增加而增加,距离风电场4 km时,植被生长各指标和土壤养分基本与未扰动区域达到一致,初步表明了风电场对于植被和土壤养分的影响范围均在方圆3 km以内;风电场扰动区域土壤微生物量的变化幅度和变异系数最大,说明风电场对土壤微生物量的空间变异影响较大;风电场扰动区域和非扰动区域土壤养分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趋势,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而土壤深层(40—60 cm)未扰动区和扰动区土壤养分基本一致,表明了风电场的建设并没有改变土壤养分的垂直分布特征,也并未影响深层土壤养分含量;风电场未扰动区域植被与土壤因子相关性基本与扰动区域相一致,表明风电场对周边区域植被和土壤均有影响,而此影响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也即同等程度下影响了植被和土壤因子,同时也体现了植被和土壤因子的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