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44篇
  免费   214篇
  国内免费   266篇
林业   575篇
农学   279篇
基础科学   535篇
  463篇
综合类   2382篇
农作物   151篇
水产渔业   789篇
畜牧兽医   946篇
园艺   258篇
植物保护   146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82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83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69篇
  2016年   196篇
  2015年   249篇
  2014年   290篇
  2013年   349篇
  2012年   397篇
  2011年   371篇
  2010年   390篇
  2009年   351篇
  2008年   383篇
  2007年   311篇
  2006年   281篇
  2005年   263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90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2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三峡库区消落带存在的问题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婷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9091-9092
在介绍三峡库区消落带形成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并阐述了三峡库区消落带的可持续发展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992.
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的许多鱼类种群被过度开发,适合它们生存的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捕捞活动带来的意想不到的后果已逐渐被人们认识,包括栖息地的破坏、非捕捞目标鱼类的意外死亡、鱼类种群结构的变化、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993.
信息     
《水产科学》2013,(3):135+141
<正>2012年度《水产科学》优秀论文评选结果揭晓辽宁省水产学会近日组织专家对2012年度《水产科学》发表的论文进行了评选,共评出优秀论文17篇。其中一等奖4篇,分别是《两株副溶血弧菌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裂解性能》(彭勇,王静雪,丁云娟,等)  相似文献   
994.

采用人工创伤的方法剪断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腔背部的纵肌带, 然后缝合切口处的体壁, 将其在添加抗生素(100 IU/mL的青霉素和100 μg/mL的链霉素)的海水中继续饲养。通过形态学和组织学方法对仿刺参纵肌带再生过程中的结构变化进行了观察。形态学结果显示, 创伤后0 h, 由于纵肌带的收缩, 断端出现0.5~1 cm的间隙; 创伤15 d, 创伤处出现乳白色絮状组织, 暂命名为肌前组织; 创伤30~45 d, 肌前组织逐渐增厚并将断端肌肉组织连接起来; 创伤60~90 d, 肌前组织已转化成纵肌带, 并且其厚度增至正常纵肌带的1/2; 创伤后110~130 d, 新生纵肌带进一步增粗, 形态上与未创伤处组织没有区别, 只是直径略小一些; 创伤150 d, 再生的纵肌带厚度同正常状态。组织学结果显示, 创伤后15 d, 在损伤处出现结缔组织及单个的肌纤维, 形成一条不规则的细长条带, 即肌前组织; 创伤后30~45 d, 肌前组织中肌细胞数量大量增加, 并与体壁间形成一些桥状连接; 创伤后60~90 d, 肌前组织几乎被肌纤维占据, 桥状连接数量增加, 此时肌前组织已转化为肌肉带(纵肌带); 创伤后110~130 d, 新生肌纤维数量大量增加, 和体壁相连的桥状连接数量减少, 创伤150 d, 新生的纵肌带基本达到正常的结构, 桥状连接消失。分析认为仿刺参纵肌带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 且新生的肌细胞来源于体壁结缔组织细胞和体腔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3种不同药物处理方式对台湾棘带吸虫引起的鲤鱼幼鱼急性鱼鳃传染病(开放性鳃病)的防治效果.[方法]在试验初期,将1620条鲤鱼幼鱼(70日龄)鱼鳃自然感染台湾棘带吸虫,随后分成4组,分别采用CuSO4、福尔马林和吡喹酮不同方式处理6周,与对照(自然喂食、不使用任何化学药剂)比较防治鲤鱼幼鱼急性鳃传染病的效果.[结果]感染台湾棘带吸虫的幼鱼生长缓慢,其身长和体重增长均较慢.施药后,幼鱼台湾棘带吸虫后期囊幼虫感染强度减少.在每千克饲料中分别添加50和75 mg吡喹酮喂食幼鱼5d,可以杀死鱼鳃中所有的台湾棘带吸虫后期囊幼虫,且鱼鳃恢复正常;面使用25 mg吡喹酮,仅有35%的后期囊幼虫死亡.所有不同浓度CuSO4处理(0.3、0.4和0.5mg/kg冲洗浸泡24 h及以3.0、4.0和5.0 mg/kg冲洗浸泡10m)和福尔马林处理(20、25和30 mg/kg冲洗浸泡及200、250和300 mg/kg短时间冲洗浸泡)均不能杀死台湾棘带吸虫后期囊幼虫.[结论]经普通化学药剂CuSO4或福尔马林冲洗浸泡,不能防治由台湾棘带吸虫后期囊幼虫引起的鲤鱼开放性鳃病,但50~75 mg吡喹酮/kg饲料可以在5d内治疗该病.  相似文献   
996.
以常规灌溉为对照,对水稻间歇灌溉增产机理与蚊媒防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间歇灌溉增穗、增粒,每667 m2比对照平均增产22.5 kg,节省灌溉用水187.43 m3;中华按蚊幼虫密度比对照减少10.32条/10勺,三带喙库蚊幼虫密度比对照减少13.93条/10勺。间歇灌溉对蚊媒防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97.
本研究在一膜一管四行大豆膜下滴灌的栽培模式下采用小管径小流量φ12-1.6L/h滴灌带与常规大管径大流量φ16-2.8L/h滴灌带对膜下滴灌大豆进行了4个主要性状指标的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φ16-2.8L/h滴灌带在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群体光合势、产量等方面均高于φ12-1.6L/h滴灌带。  相似文献   
998.
不同类型滴灌带灌水均匀度田间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发展节水灌溉的同时保证低能耗,为此,低压低能耗的微灌技术将成为未来节水灌溉发展的核心。实验选取了自治区节水灌溉重点县自动化滴灌示范基地中使用较多的两种不同类型滴灌带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铺设坡度、铺设长度、入口压力等对滴管带灌水均匀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自动化滴灌示范基地中采用的两种滴灌带均能满足设计的灌水要求,均匀度良好。从试验结果中还发现A型滴灌带在低压条件下进行灌水均匀度良好,综合分析且在耗能上较B型滴灌带低,能够达到低压低能耗微灌技术的要求。  相似文献   
999.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各种新机具、新技术不断涌现,给农机培训工作带来新的机遇,理应会有新的发展,但现实状况并非如此。那么,当前农机培训工作存在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1000.
滴灌是按照作物需水要求,通过一套设备将水加压、过滤,再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滴头或与毛管制成一体的滴灌带(管),将压力水和溶于水的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而直接地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层中的一种灌水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