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篇
林业   16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6篇
  1篇
综合类   67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张弛 《安徽农业科学》2014,(20):6725-6727
利用2009年12月~2010年11月的上海气象资料、颗粒物资料和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方法对在此期间的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发生时多盛行由内陆而来的西南和西北气流,且各季有所不同,夏季以西南气流为主,春季比较平均,秋、冬季节则以西北气流为主;较高的相对湿度和较小的风速有利于的形成;上海的发生受到当地和外部输送两方面因素影响,其中以当地影响为主;细颗粒物对发生的贡献很大,上海绝大部分的日中,PM2.5/PM10的比值均达0.5以上;上海的产生可能与机动车尾气排放有比较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2.
《湖南林业》2014,(3):8-9
“治理雾要与植树造林挂钩!”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林业厅厅长邓三龙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中国绿色时报、凤凰卫视等媒体记者采访时再三强调。  相似文献   
33.
《农家参谋》2014,(12):4-8
近段时间,我国大部分地区被雾天气笼罩,波及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前所未有.那么雾天气是怎样形成的?会造成哪些危害?我们又该如何防护呢? 揭秘雾 雾和同是视程障碍物,但并非一回事.雾是空气中“多余”的水汽凝结,与空气中微小的灰尘颗粒结合,形成小水滴或冰晶,悬浮在近地面的大气中,相对湿度在90%以上,白色或灰色.  相似文献   
34.
介绍了雾与的概念、形成的气象条件及成因等,并阐述了雾与的区别,针对雾天气的发生实况,提出治理建议,以期减少雾的发生,降低其影响与危害。  相似文献   
35.
大气霾污染对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正>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量大幅攀升,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由此引发的大气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特别是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区域性污染引起了公众和政府的广泛关注。当前,污染对能见度、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影响的报道较多,针对污染对农业环境影响的研究亟待开展。是气溶胶(颗粒物)本身的物理特征和化学成分消光引起的大气能见度下降,主要是人类活动加剧引起的细颗粒物(PM2.5)污染。因此,认  相似文献   
36.
魏青 《北京农业》2014,(27):178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的出现越来越频繁。地面气象观测中,由于轻雾和在能见度影响方面存在共性,使其辨认仍存在一定的难度,容易混淆。基于此,从轻雾与的成因、性质、颜色及与之相关的气象要素等方面分析两者的区别,并探讨这两种天气现象的观测记录,确保此类天气资料观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7.
运用铜川3个气象观测站1964-2013年50年气象观测资料,对铜川的雾、、日照、湿度等气象要素从地域、年际、月季等变化做了统计分析,介绍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御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
在日常地面测报工作中,天气现象中的轻雾与时常出现。从轻雾与的成因、颜色、出现时的天气条件、出现时间以及指示意义等方面分析两者的区别,并探讨这2种天气现象的观测记录,确保此类气象资料观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9.
通过对遥感图像空间增强的锐化处理与辐射增强的降噪处理进行基于像元的监督分类,结合野外实地调查与增强前图像分类结果的比较,进行了两种增强方法对于图像分类的精度分析,研究表明,未增强图像进行监督分类的精度为58.41%,Kappa系数值为0.4738;锐化处理后图像分类精度提高至62.77%,Kappa系数值为0.5227;而去处理后图像分类精度可达89.00%,Kappa系数值达0.8625,是较适于进行基于像元图像分类的增强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0.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污染物监测资料以及高空气象探空资料对2016年12月17—22日在辽宁省锦州市出现的一次持续性雾-天气过程的高低空环流形势、地面气象资料特征、空气污染物浓度以及大气边界层稳定度进行了分析,以期揭示该次雾-过程的转化机理。结果表明,高空纬向型环流配合地面均压场是形成雾-天气的先决条件。相对湿度变化是雾-天气转化条件,当空气未达到饱和时,随着湿度增长,污染物吸湿增长,过程加剧;空气饱和时,污染物粒子活化形成雾滴,完成转化为雾的过程。近地面风速小、较强的逆温层是雾-天气的维持因素,混合层厚度与污染物浓度呈负相关,混合层厚度越小,污染物浓度越高,能见度越差;能见度变化和污染物浓度变化都滞后于混合层厚度变化,并且发生时混合层厚度大于雾发生时混合层厚度。通过分析V-3θ图中的滚流效应可知,雾转化为时,逆滚流转变为顺滚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