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6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5篇
林业   14篇
农学   35篇
基础科学   24篇
  11篇
综合类   157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37篇
畜牧兽医   596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336篇
  2013年   316篇
  2012年   609篇
  2011年   622篇
  2010年   451篇
  2009年   527篇
  2008年   580篇
  2007年   419篇
  2006年   387篇
  2005年   439篇
  2004年   385篇
  2003年   394篇
  2002年   308篇
  2001年   322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145篇
  1997年   149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21.
龙海市某猪场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仔猪黄白痢的发病率由37.54%降为17.48%,成活率提高到94.8%。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其主要防治措施如下:1预防措施1.1母猪怀孕期的饲养管理首先在母猪怀孕期间,加强饲养管理,尤其是怀孕后期84~114天非常重要,饲喂全价怀孕后期料,日喂量2.25~2.5kg,以满足胎儿生长发育需要。其次是在确定母猪怀孕后30~40天,肌注1%亚硒酸钠维生素E5ml,这样可促进胎儿正常发育,提高初生重,减少产弱小仔猪,增强仔猪体质,提高仔猪抗病力。1.2猪舍保温仔猪出生后1~…  相似文献   
122.
123.
124.
1 发病情况2 0 0 2年 1月 ,我县芦沟镇养殖户周某饲养1 2 0 0只雏鹅 ,采取塑料大棚加温保暖 ,1 0日龄时开始发病、1 1日龄有小鹅死亡 ,给病鹅口服土霉素、红霉素、先锋氧氟沙星等药物 ,病情无好转 ,1 3日龄死亡鹅数达到 1 83只 ,其后来我站进行诊治。2 临床症状雏鹅精神差 ,少食 ,吃食甩头 ,鼻孔有分泌物 ,饮水增加 ,严重下痢 ,粪稀呈灰白色并混有气泡。严重的食欲废绝 ,角弓反张 ,迅速死亡。3 病理变化剖检 5只死鹅和 3只病重鹅 ,肝脏肿大、胆囊胀满、脾脏充血 ;死鹅肠道粘膜坏死、脱落、弥漫性出血 ,其中有 2只鹅部分肠道膨大 ,肠腔内…  相似文献   
125.
朗德鹅,原产于法国西南部的朗德地区,由此而得名。朗德鹅体型中等,羽毛灰褐色,而在腹部毛色较浅呈银灰色。耐粗饲、适应性强、饲养周期短、患病少,成活率高达90%以上。一只鹅年产羽绒量达350~450 g,体重达7~8 kg,是当今世界最适于生产鹅肥肝的鹅种。出生70 d左右可作商品鹅出售,90~120 d即可获多种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6.
2003年5月,福建省罗源县某野鸭场18日龄野鸭出现眶下窦肿胀、失明,剖检见纤维素性心包炎或典型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病变。并从病死鸭眶下窦中分离出大肠埃希氏菌,经实验室鉴定其血清型为O57,以该菌株通过滴鼻接种北京雏鸭进行动物回归试验,成功复制出与自然病例相同的鸭窦炎。由此可见O57大肠埃希氏菌经滴鼻途径感染可引起鸭窦炎。  相似文献   
127.
王志跃  陈伟亮 《中国家禽》2003,25(24):11-12
试验以雏鹅为对象,研究了不同能量水平对雏鹅卵黄囊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9时龄以内80%以上的卵黄囊营养被吸收利用,说明这一时期是卵黄囊吸收利用的主要时期。能量水平对卵黄囊营养的吸收与利用有一定的影响,低能日粮有加速卵黄囊吸收与利用的趋势,但各采食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8.
仔猪补饲黄红壤预防白痢效果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仔猪白痢病在各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是哺乳仔猪的一种常发病,对仔猪的育成,增重影响很大,甚至造成死亡。各地对该病也报到了不少的治疗经验,因受地区、气候的差异,治疗效果不够理想。目前治疗的药物较多,但仍以土霉素、黄连素、止白痢膏等抗菌素药物为主,有一定效果但易复发,且易造成抗药性。在治疗时每天必须坚持打针,灌药2次,连用1~2天,在集约化养猪条件下,消耗人力,物力太大;二是用抗菌素治好的仔猪大多都形成疆猪,生长发育缓慢。多年来,笔者在生产实践中,根据仔猪白痢病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特点,进行辩证分析,实施“预防为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9.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