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4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368篇
林业   60篇
农学   1018篇
基础科学   6篇
  109篇
综合类   2766篇
农作物   1461篇
水产渔业   96篇
畜牧兽医   351篇
园艺   163篇
植物保护   5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279篇
  2011年   291篇
  2010年   267篇
  2009年   330篇
  2008年   371篇
  2007年   332篇
  2006年   345篇
  2005年   277篇
  2004年   248篇
  2003年   209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201篇
  2000年   185篇
  1999年   168篇
  1998年   137篇
  1997年   132篇
  1996年   161篇
  1995年   171篇
  1994年   136篇
  1993年   163篇
  1992年   129篇
  1991年   111篇
  1990年   134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农业科技通讯》2006,(1):59-59
中国水稻所新近选育出了2个不育系——“早花时矮秆早熟晚粳不育系春江16A”和“优质抗病不育系中3A”,经专家鉴定,认为在同类不育系选育中居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23.
中国农科院甘薯研究所育成的中熟中粳稻不育系“徐9320A”,日前通过了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4.
两系法杂交稻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不受恢保关系的制约、配组自由等诸多优点。培育两系法杂交水稻是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领域中的一项重大革新,其成败关键在于能否育成适合大面积生产上应用的两用核不育系。光身两系杂交稻除了具有普通两系杂交稻的优点,同时还有米质优、抗光氧化、适合机械化作业等优点。光153S是三明市农科所最新选育的光身稻两系核不育系,2005年10月通过福建省科技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25.
大穗优质籼型不育系浙94A的选育和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浙94A是综合运用杂交育种、回交转育、育性跟踪镜检和低代米质筛选等技术育成的大穗、优质不育系.具有育性稳定,败育彻底,柱头外露率高,异交习性好,农艺性状优良,配合力强等特点.杂种一代表现米质优、丰产性好、抗性好,且易于制繁种.于2003年9月通过浙江省科技厅主持的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26.
生长激素(GH)是调节动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激素之一。最近研究表明,GH也能调节类固醇的生成、配子的形成、性腺分化以及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和应答,GH在繁殖上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其他一些组织,如性腺、胎盘和乳房组织中也能生成GH.并且以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调节由垂体GH直接调节的一些过程。  相似文献   
27.
四个水稻核不育材料育性转换特征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8.
光敏核不育水稻花药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9.
香菊(Crossostephium chinense),别名玉芙蓉、白艾、芙蓉菊。因其叶片固有的一种特殊香昧而得名。人们如果用手摸摸叶片,能从手上闻到其香,故又有抹抹香的雅称。香菊是菊科直立、多分枝亚灌木。株高可达100厘米左右。叶互生,紧聚于枝顶,狭倒卵状楔形,长2~3厘米,叶被灰白色具短柔毛,顶端3~5齿裂或分裂,基部狭长,裂片卵形或狭矩形。头状花序近球形,花朵金黄色,直径4~5毫米,生于上部叶腋中,具柄,顶生。外围两列的花为雌性管状;中部的花具两性管状。瘦果有棱角5个,顶冠有短小、分裂的鳞片。花期  相似文献   
30.
我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当家组合汕优63,自90年代后开始表现抗性降低、优势减弱,福建省种植面积从1991年高峰面积41多万hm2降至1997年的14多万hm2.中晚稻推广应用的D297优63、D297优67组合,杂种优势强,适应性广,抗病高产优质,制种产量高,但由于发芽率偏低,影响其推广应用[1].而福建省目前大面积推广的另一组合特优63,丰产性虽好,但因龙特浦A不育系受"微效恢复基因”的影响[2],所配特优系列组合的纯度达不到国标的要求,增加了种子经营单位的风险性.目前我国推广应用的早杂组合也普遍存在单产较低、米质较差,即"早而不优,优而不高”的问题,因此生产上迫切需要尽快选育杂交稻新组合接班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