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138篇
农学   49篇
基础科学   106篇
  12篇
综合类   732篇
农作物   30篇
水产渔业   46篇
畜牧兽医   158篇
园艺   55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福建农业》2012,(6):6-7
四、农业产业集群的运作模式目前国内外较出名的农业产业集群有:荷兰的花卉产业集群、美国加州的葡萄酒产业集群、丹麦的养猪产业集群、比利时的养鸡产业集群、智利的苹果产业集群,山东寿山蔬菜产业集群、新疆葡萄产业集群、宁夏枸杞产业集群等。  相似文献   
92.
农业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型产业组织形式,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力和农产品竞争优势,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文章从邯郸市农业产业集群的现状、类型出发,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为邯郸市农业产业集群培育和发展提供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93.
<正>引1987年初春的一个下午,向阳镇陈山脚下村民聚集,大家三五一群,乜斜着身子,抽着散烟,不冷不淡的看着这场史无前例的陈山遗址发掘。考古人员介绍,这是旧石器时代遗址,距今80~100多万年,现场频繁出土的砍砸器、尖状器、石球与刮削器等大型工具,没有引起人们太大的兴趣。直到猪圈、鸡舍、鸡笼等陶器工艺品的出土,人们开始兴奋和自豪起来,这些工艺品仿佛让人们看到了向阳镇远古家禽业兴盛的历史,人们的心里就要将随  相似文献   
94.
围绕这些龙头企业集结而成的农业产业化集群,发挥着强大的能量,以燎原之势将焦作农业发展推向新的高度。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焦作农业企业特点的话,"多"无疑是最佳的答案。一个个实力不凡的龙头企业,犹如一颗颗明星,星罗棋布般镶嵌在广阔的怀川大地上,带动着这里农业产业的发展。而围绕这些企业集结而成  相似文献   
95.
96.
公羊羔冬季集群补料肥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本试验将农户分散饲养的当年生公羔,在冬季集中起来,组成40只左右的小群,在统一饲养管理条件下,按营养需要,用当地饲料资源制定补饲精料配方,考查补料(试验)组和不补料(对照)组间羊群体重的差异,分析补料肥育的经济效益,把当年生公羔,育肥成为规格化、批量化的商品肥羔,促进农村养羊业的发展。本试验在河南省延津县林场进行。该区有连片的自然沙荒草场3.2万亩,宜于种植人工牧草发展养羊业。周围农户素有养羊习惯,一般每户平均饲养10多只,最多达30—50只,全区年平均出生羔羊1.2万只,主要饲养的绵羊有阿尔泰及湖羊、蒙古羊和中尾寒羊等的杂交后代。但多年来农户对当年生羔羊,仅选留母羔,多数公羔饲养管理十分粗放,冬季掉膘或死亡的现象很严重,经济效益非常低。因此,将公羔冬季集群肥育,作为商品羔出售,是发展农村养羊业  相似文献   
97.
浙江产业集群的生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追溯浙江产业集群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提出了浙江产业集群的生成机制,主要包括崇尚思想、专业化集聚地、销售网络、企业家资源和熟人社会五个因子,笔者认为浙江产业集群的发展是上述五个因子共同作用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98.
吴玮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232-3233,3235
安徽省太和县农商经济的发展有20~30年的历史,现在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拥有农商30万~40万人,其中一些产业已形成集群,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太和县利用第三产业带动一、二产业的发展,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中独具特色,被称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三条道路”。对太和县经济发展的现状、农商经济的形成和所具有的特征进行逐一的分析,旨在讨论农商经济存在的可行性和对于中国其他县域经济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
《中国花卉盆景》2006,(2):57-57
中国盆景艺术文化村,应世界盆景艺术发展的时代之运而创,应中国盆景艺术文化的繁荣之愿而生,应壮大产业、丰富生活、促进和谐的功能之需而成。中国盆景艺术文化村,将以准确的战略定位,灵活的运营机制、完善的市场服务,强大的技术支撑,立足上海、依托行业、整合资源、构筑平台、辐射会东、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竭尽全力打造中国盆景艺术稳步走向世界的强大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00.
在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的过程中,内蒙古自治区紧紧围绕市场需求,着力推动产业聚集、产业延伸、产业升级,走名牌带动、集群发展、技术进步、产业提升的路子,农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区形成了乳、肉、绒、粮油、马铃薯、蔬菜(瓜果)、饲草饲料、特种生物资源及沙产业等主导产业,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龙头企业集群和优势产业带,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条和加工体系,涌现出一批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农畜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