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78篇
  免费   315篇
  国内免费   1281篇
林业   392篇
农学   2740篇
基础科学   712篇
  680篇
综合类   8707篇
农作物   3368篇
水产渔业   229篇
畜牧兽医   2164篇
园艺   1270篇
植物保护   212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219篇
  2022年   235篇
  2021年   272篇
  2020年   268篇
  2019年   340篇
  2018年   187篇
  2017年   354篇
  2016年   457篇
  2015年   480篇
  2014年   680篇
  2013年   688篇
  2012年   1090篇
  2011年   1143篇
  2010年   997篇
  2009年   1248篇
  2008年   1134篇
  2007年   1013篇
  2006年   1080篇
  2005年   948篇
  2004年   749篇
  2003年   724篇
  2002年   667篇
  2001年   680篇
  2000年   627篇
  1999年   526篇
  1998年   447篇
  1997年   422篇
  1996年   445篇
  1995年   469篇
  1994年   351篇
  1993年   322篇
  1992年   278篇
  1991年   250篇
  1990年   231篇
  1989年   190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4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索水稻抽穗期的遗传机制.【方法】以华粳籼74的8个单片段代换系为材料,构建了7个聚合了双QTL的次级F2作图群体,并通过分子标记的选择区分出每个群体的9种基因型以估算水稻抽穗期QTL的各类上位性分量.【结果和结论】除QTL HD3/HD8间的上位性互作不显著外,其他QTL对均存在显著的上位性效应,占85.7%;在检测的28个不同类型的上位性效应中,有60.7%的估计值达到5%或1%的显著水平,其中加加、加显或显加、显显上位性分别占71.3%、42.8%、85.6%.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上位性作用在数量性状遗传体系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并为水稻抽穗期的分子聚合育种提供了依据和材料.  相似文献   
992.
新麦系列新品种(系)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8个小麦新品种(系)的产量和其7个主要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以明确新麦系列新品种(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它性状之间的关系,为优势新品系的评价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影响产量的7个因素,2012年的排序为穗粒数千粒重单位面积穗数、成穗率株高春季最大分蘖数基本苗数,2013年的排序为成穗率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株高穗粒数基本苗数春季最大分蘖数;两年关联度均靠前的小麦新品种(系)有新科麦169、新麦212。  相似文献   
993.
以日本铁杆大葱品种中发现的雄性不育株为不育源,用测交—回交及测交父本、轮回父本自交法,筛选出耐抽薹雄性不育系200730A和相应保持系20070873B,不育株率和可育株率均达到99%以上。选育的不育系表现抽薹晚、配合力高、杂种优势明显。200730A雄性不育系与长宝大葱自交系选配的杂交组合农大夏葱1号抽薹晚,产量高,比日本大葱平均增产18.41%,抗病性好,适宜在黄淮海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994.
试验以Lm型蓖麻—矮秆Lm型雌性系的两用系aLmAB2为研究对象,在显微学水平上研究其后代两性、单雌、标雌系3种类型花序分化过程中的差异,确定植株由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转变的关键时期,以期为东北生态型蓖麻的栽培育种研究提供参考依据。试验结果表明:aLmAB2蓖麻的3种花序类型花芽分化的转变期在5~6片真叶期;花序为圆锥花序,花序上的小花排列紧密程度为两性系〉单雌系〉标雌系,锥底直径大小排序为两性系〉单雌系〉标雌系,不完全花;在7片真叶期时开始出现柳叶状功能叶。  相似文献   
995.
将木质纤维素原料转化为燃料乙醇,受到全世界的期待。本研究探讨了利用复合菌系直接分解糖化的新途径。结果显示,该复合菌系优化的产酶活条件是转速为0r/min,底物添加量为3%,第6天酶活达到峰值,主要酶活为木聚糖酶活、CMC酶活和滤纸酶活,分别为15.18、3.43和0.79IU/mL。在第15天培养结束后,WSD-5对小麦秸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以及木质素的分解率分别达到71.3%、90.6%和51.7%。在酶活高峰期,在添加底物的同时升温至55℃保温糖化,结果发现还原糖的浓度显著提高。酶解小麦秸杆产生的总还原糖达到125mg/g以上,两次糖化总还原糖浓度为常温发酵时的15倍以上。当底物浓度为6%时的转化率最高,达到150.73mg/g。在糖化的过程中,产生了少量的甲酸、乙酸等可溶性小分子化合物,可以作为甲烷发酵的底物,具有一定的利用意义。试验扩大到3m3规模的中试试验。本研究为木质纤维素的低成本分解糖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996.
以K326(CK1)、云烟87(CK2)、秦烟96(CK3)为对照,对10个烤烟新品种(系)进行了小区比较试验。结果表明:YN117中心花开放较迟,单株叶片数较多,化学成分协调,产量为2 376.00 kg/hm2,产值为5 2247.40元/hm2,上中等烟比例为95.55%,在参试品种(系)中表现好;YN116产量为2 259.00 kg/hm2,产值48 318.45元/hm2,上中等烟比例为92.69%,在参试品种(系)中表现较好,建议对其进行进一步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考察贝奥雄性不育剂对达鸟尔鼠兔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百夹日法调查。[结果]试验地达鸟尔鼠兔种群密度下降11.34%。[结论]贝奥雄性不育剂适于在玛可河林区对达乌尔鼠兔进行防治,且效果佳。  相似文献   
998.
利用EMS(甲磺酸乙酯)处理优质水稻品种黄华占种子,经过田间筛选和对M1、M2代连续的遗传分析得到317份独立的、能够稳定遗传的、由单隐性核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突变材料.通过对花器官形态观察及花粉染色分析,初步将这些突变体材料分为6类,其中花粉发育突变体在不同的花粉发育时期出现异常.这些突变材料为深入研究水稻雄性不育分子机制及开展分子设计育种提供充足的材料.98个无粉型雄性不育突变体用于雄性不育基因TDR的测序分析,其中3个突变体在3个不同的位置上出现单碱基突变.  相似文献   
999.
为了探究内源乙烯与蓖麻性别的关系,以蓖麻雌性自交系 YC2-S 及其姊妹两性自交系 YC2-F 为材料,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时期叶片内源乙烯释放率的变化。 结果表明院从三叶期到开花期,雌性系内源乙烯释放率呈 倒野S冶型变化,即从三叶期的 137. 9 滋L/ kg 窑 h下降到五叶期的 17. 5 滋L/ kg 窑 h,然后缓慢上升,现蕾期达到 40. 9 滋L/ kg 窑 h,开 花期再降至 26. 9 滋L/ kg 窑 h;两性系呈野U冶型变化,即从三叶期的 149. 8 滋L/ kg 窑 h下降到五叶期的 18. 4 滋L/ kg 窑 h,然后持 续上升,到开花期达到 226. 3 滋L/ kg 窑 h。 二者在六叶期以前没有差异,六叶期后,前者先升后降,后者持续上升,现蕾期 差异显著、开花期差异极显著。 证明乙烯是蓖麻性型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明确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恢保关系及其多样性。【方法】采用遗传学方法和已报道的5个不育细胞质orf138、orf222、orf224、orf263和orf288的特异引物的分子鉴定方法,对8种大白菜雄性不育材料(CMS3411-7、CMS7311、00S54-m-1、00S54-m-2、12XC4、00S11-1、00S11-3和00S11-8)进行鉴定。【结果】恢保关系分析表明,Pol CMS的恢复系和保持系对于Ogu类型(12XC4)及Ogu和Nap综合类型(00S54-m-1、00S54-m-2、00S11-1、00S11-3和00S11-8)雄性不育(简称Ogu-Nap CMS)均表现为保持系。分子鉴定表明,8份白菜雄性不育材料中有2份的细胞质属于Pol型甘蓝型油菜不育类型,1份属于Ogu型萝卜不育类型,5份材料的细胞质为Ogu-Nap CMS不育胞质综合类型,没有芥菜不育细胞质。细胞质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5份Ogu-Nap型甘蓝型不育胞质综合类型的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中,1份材料(00S54-m-1)在BnTR4位点存在变异。【结论】明确了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恢保关系及其细胞质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