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95篇
  免费   397篇
  国内免费   957篇
林业   384篇
农学   692篇
基础科学   824篇
  1742篇
综合类   3673篇
农作物   414篇
水产渔业   38篇
畜牧兽医   569篇
园艺   185篇
植物保护   828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307篇
  2022年   356篇
  2021年   412篇
  2020年   397篇
  2019年   471篇
  2018年   329篇
  2017年   419篇
  2016年   484篇
  2015年   408篇
  2014年   505篇
  2013年   526篇
  2012年   576篇
  2011年   616篇
  2010年   549篇
  2009年   449篇
  2008年   393篇
  2007年   367篇
  2006年   318篇
  2005年   232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根据水分的高低,对新收购的高水分玉米分别储存在露天囤和高大平房仓中,将露天囤里的玉米通风降水后转入高大平房仓储存,再对玉米通风降温,并采取仓房密封、悬挂防晒网、空调控温等配套措施控制粮温,期间采取磷化铝多次补药熏蒸杀灭粮堆内害虫及霉菌,使玉米安全度夏。  相似文献   
52.
53.
【目的】探究渭河流域气象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演变规律,为该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方法】以渭河流域1960-2016年20个气象站逐月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数据为基础,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定量描述干旱,并运用经验函数正交分析法(EOF)对渭河流域各站点组成的历史干旱指数矩阵进行分解,分离干旱场的时空分布结构;采用具有一定物理意义的互不相关的典型分布模态代替原干旱场研究流域干旱空间分布规律,采用典型分布模态对应的时间系数研究流域干旱的时间分布规律。【结果】渭河流域气象干旱场干旱指数矩阵分解得到的前5个特征值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6.44%,但仅前2个特征值通过了North显著性检验,累积方差贡献率接近75%;模态一时间系数的线性趋势斜率小于0,且通过了0.01显著性水平检验;模态一时间系数于1984年、1986年、1989年发生3次突变,到1996年达到0.05显著性水平。【结论】渭河流域气象干旱场存在全流域一致型和东南-西北反位相型两种空间分布模态,两种空间分布模态对应全流域干旱少雨、湿润多雨、东南湿润西北干旱、东南干旱西北湿润4种干旱表现形式;模态一时间系数有显著减小趋势,反映流域干旱化趋势日益显著,而模态二时间系数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54.
不同光质组合对生菜生长和能量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较优的光质组合,提高人工光植物工厂生菜产量和能量利用效率。【方法】以光强为200μmol/(m~2·s),R/B为4/1的红蓝光(RB)为对照,在光强为150μmol/(m~2·s),R/B为4/1的红蓝背景光基础上,分别添加50μmol/(m~2·s)的绿光(G)、黄光(Y)、橙光(O)和远红光(FR)组成4种不同光质组合处理,分别用RBG、RBY、RBO和RBFR表示,对不同光质组合处理生菜的生长及形态、光合能力、能量利用效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RBG、RBO和RBFR处理生菜地上部鲜质量较RB处理分别增加14.5%,14.5%和30.8%,地上部干质量分别增加13.3%,24.1%和29.9%(P0.05)。RBG处理可以增加生菜的株高、总叶面积、净光合速率和能量利用效率。与RB处理相比,RBY处理对生菜的地上部干、鲜质量影响不显著;RBO处理可以提高生菜叶片的光合能力和能量利用效率。RBFR处理可以增加生菜的地上部干、鲜质量,但在实际生产中,生菜叶片较易出现烧尖现象。【结论】RBG和RBO是工光植物工厂生产中较为合适的光质组合。  相似文献   
55.
为探讨不同灌溉方式对夏玉米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夏玉米为研究对象,设定传统连续灌溉(T)、管渠灌溉(P)、波涌流灌溉(S)和固定隔畦波涌灌溉(G)4种灌溉方式,对比分析4种不同灌溉方式下对夏玉米的叶面积指数、株高、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①夏玉米生育期内4种不同灌溉方式下株高相差不显著,基本不受灌溉方式的影响;②全生育期内P处理叶面积指数最大,且在不同畦段的叶面积指数变化不大。T处理叶面积指数在畦中段与畦尾段上的叶面积指数相差较大;③P处理的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最高,总体表现为PSTG;④在夏玉米产量上,P处理比T处理提高了7.64%,且P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对比T处理、S处理和G处理分别提高了17.5%、9.3%和11.9%。因此,管渠灌溉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在山东泰安对夏玉米采用管渠灌溉可以取得较好的节水和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56.
在我国农民合作社大发展的蓬勃浪潮中,农机合作社可谓一枝独秀,亮点纷呈,效果显著,在提高农机利用效率、整合农村人力土地农机等各项资源、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难题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归根到底,这与广大农民群众的新创造、农机合作社的新发展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57.
河北是玉米生产大省,位于我国东北和黄淮两大玉米产区的交错地带,有发展玉米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生产优势,无论春播区还是夏播区,年降水分布、光热条件、土质条件都极有利于玉米的生产。2005年以来,玉米年播种面积一直保持在266.7hm^2以上,其中夏播面积占到80%左右,可灌溉面积也在80%以上。冀中南平原夏播玉米区,是发展玉米生产的优势区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条件较好,  相似文献   
58.
刘莉莉 《农技服务》2011,28(6):875+897-875,897
自2010年9月22日以来,滨州市平均降水量仅为16 mm,比历年同期偏少78%,为建国以来同期降水最少的年份。2011年2月12~13日,全市普降小雪,平均降水量只有1.5 mm,强度偏小,对旱情缓解作用十分有限,全市旱情仍在持续蔓延加重。针对这一旱情,全市上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治理。  相似文献   
59.
种植密度对滴灌马铃薯生长、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耕培土滴灌条件下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生长、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共设密度分别为7.28×104 株/hm2(RS25),6.67×104 株/hm2(RS35),5.55×104 株/hm2(CK)3个处理.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茎粗、干物质积累量以及商品薯率均有降低的趋势;产量、水分利用效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少,其中RS35处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表现最高,分别达到47 325 kg/hm2和12.05 kg/m3;在马铃薯品质方面,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粗蛋白含量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淀粉和维生素C随着密度的大幅增加而降低,其中RS25处理的淀粉较CK降低了5.57%,RS25处理的维生素C较CK降低了7.96%,同时RS35与CK处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种植密度为6.67×104 株/hm2的RS35处理马铃薯高产优质,且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黑龙江地区滴灌马铃薯较为适宜的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60.
隋爽 《吉林蔬菜》2011,(3):105-106
节水灌溉是充分有效地利用灌溉水和自然降水,根本目的是通过采用水利、农业、管理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水从水源通过输水、配水、灌水直至作物耗水过程中的损失,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耗水量的作物产量和产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