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45篇
农学   30篇
  15篇
综合类   128篇
农作物   20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金花茶     
严玉琴  王登良  王盈峰 《茶叶》2003,29(2):102-103,105
金花茶属山茶科山茶属金花茶组植物 ,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于 1 960年在广西首次发现 ,并于1 965年正式发表后 ,引起了国内外植物学界和园艺学界的关注 ,尤其引起国际山茶学会的高度重视。在国内 ,金花茶被誉为“茶族皇后”、“植物界的大熊猫”,在国外则被称为“幻想中的黄色山茶”[1]。金花茶是世界花坛之尊 ,是山茶花家族中唯一具有金黄色花瓣的品种。金花茶以其花瓣是黄色而闻名于世 ,因此对其进行调查和研究的论文也不断增多 ,以下就对金花茶的分类、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应用研究、观赏价值以及资源保护等方面作一概述。1 金花茶的分…  相似文献   
102.
金花茶林下人工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花茶进行林下人工栽培试验的结果表明:(1)在适当稀疏的林分种植金花茶有利于促进金花茶生长,有利于提高金花茶叶生长量,有利于促进金花茶提早开花;(2)金花茶不宜在积水的地方种植;(3)培育壮苗有利于提高金花茶种植成活率及促进其生长;(4)加强对林下人工种植的金花茶抚育管理是促进金花茶生产,提高叶生长量和促进提早开花的有效措施;(5)不同的金花茶种类即使在同一林地条件下同一栽培措施,高生长和叶生长量也不相同,其中普通金花茶的高生长及叶生长量明显高于显脉金花茶。  相似文献   
103.
104.
外源激素对金花素蕾生长的影响(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激素在不同时期和时间间隔处理金花茶蕾的方法外源源素对花蕾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用1000mg.L^-1的赤霉处理直径在0.32-1.12cm范围内的金茶花蕾,可以明显地促进花蕾的和生长而无伤蕾现象。  相似文献   
105.
自古就有“茶花金色天下贵”之说。金瓣玉蕊、艳丽娇美的金花茶,被誉为“茶族皇后”、“植物界的大熊猫”。它那蜡质的绿叶,坚挺油润;灿烂的黄花,溢金流彩;花蕾浑圆,尖顶嫩红,蕴含着少女青春的魅力;花瓣重叠细密,沁人心脾,令人叹为观  相似文献   
106.
正中茶102、中茶108、平阳特早茶、乌牛早、龙井43、龙井长叶、迎霜、浙农139、浙农117、浙农113、黄观音、春波绿、黄金芽等多个品种。可供数量3000万株。另外还可供少量金花茶苗。地址:浙江省新昌县镜岭镇周家邮编:312500手机:13819560486电话:0575-86667266(传真)  相似文献   
107.
为研究不同树种林下套种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利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印度紫檀(Pterocarpus indicus)×金花茶林、荔枝(Litchi chinensis)×金花茶林和湿地松(Pinus elliottii)×金花茶林土壤微生物进行测序,并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及其与枯落物和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林下套种金花茶栽培模式选择适宜的上层树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套种处理,土壤pH、有机质和全磷含量对土壤细菌多样性影响显著,毛管持水量对土壤真菌多样性影响显著。印度紫檀、荔枝和湿地松林下的土壤中占比最多的细菌和真菌群落分别为绿弯菌门(Chloroflexi,29.81%)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77.61%)、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4.67%)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 62.19%)、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30.50%)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63.55%)。印度紫檀林下套种模式的土壤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最高,特有的细菌属种类也远远多于其他两种。综合考虑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多样性,在林下套种金花茶模式中,适宜选择落叶阔叶林作为上层林树种。  相似文献   
108.
将原产广西的4种金花茶组植物引种到广东省江门市。结果表明:凹脉金花茶引种后生长正常;金花茶种子的发芽率最高可达80%;金花茶和细叶金花茶使用1 000 mg/L的NAA处理12 h后扦插生根率较高,最高可达95%;金花茶和平果金花茶在10月上旬的嫁接成活率高于3月上旬,最高可达80%。初步说明广东省江门市引种金花茶是可行的,繁殖试验为金花茶在该地的规模化繁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9.
杨泉光  宋洪涛  张洪 《绿色科技》2013,(12):107-108
为探讨不同基质对东兴金花茶种苗发育的影响,分别利用新鲜黄土、河沙、珍珠岩3种基质培育了东兴金花茶种子,结果表明:利用河沙培育东兴金花茶种子最有利于种苗的发育,其发芽率、苗高、须根数、须根长均优于其他两种基质所培育的种苗。因此,生产实践中建议用河沙来培育东兴金花茶种子。  相似文献   
110.
GC-MS分析长柱金花茶脂溶性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GC-MS分析长柱金花茶脂溶性成分.[方法]通过硅胶层析柱法分离纯化长柱金花茶石油醚部位,提取其脂溶性成分,并对其进行甲酯化预处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鉴定出长柱金花茶石油醚部位中的25种脂溶性化合物,主要成分为有机酸类,占总量的39.53%,其中亚麻酸(11.16%)、棕榈酸(9.16%)、β-香树精(6.63%)、亚油酸(5.46%)含量最高.[结论]为开发利用金花茶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