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67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48篇
  21篇
综合类   229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157篇
园艺   8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研究计算了河口镇—龙门区间水土保持治理后和近期的降雨、天然径流量、实测水沙量以及降雨径流关系、水沙关系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因子普遍减小,近期的减幅大于治理后;对于近期,降雨量的减幅最小,沙量的减幅最大;各因子的减少主要发生在汛期,更集中在主汛期;主汛期降雨径流关系未发生显著变化,而近期同样实测水量条件下沙量明显减少。根据水文法初步估算了各因素的减水减沙量,分析了降雨和人类活动因素对减水减沙的作用及其随研究时期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2.
为了弄清金华火腿风味物质的形成过程,以60只杂交猪后腿为原料,按照传统工艺加工金华火腿,用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了6个工艺点的肌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出峰面积,并用判别分析法分别研究了用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出峰面积和出峰面积占总出峰面积的百分率建立的判别函数判断金华火腿加工程度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用金华火腿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峰面积进行逐步判别分析,有20种挥发性化合物进入判别函数,而用峰面积占总出峰面积的百分率进行逐步判别分析,有17种挥发性化合物进入判别函数,建立的两套判别函数都能准确判别火腿的加工程度.结果提示:金华火腿风味化合物是在加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不同加工阶段,火腿特征风味化合物的含量及其比例各具特征,可以用以辨别火腿的加工时间.  相似文献   
93.
不同蛋白水平日粮对金华黄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旨在探究不同蛋白水平日粮对金华肉牛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体重145 kg左右的金华肉牛24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蛋白水平为13.45%(L组)、14.95%(M组)、16.6%(H组)的日粮。结果表明:采用中蛋白水平日粮饲喂的试验组平均日增重高于采用高蛋白和低蛋白水平的两个试验组,且料重比均低于其它两组。高蛋白水平组平均日增重最低,饲料成本却最高。各组间瘤胃液中乙酸含量差异性显著(P<0.05)。三个试验组的瘤胃液中乙酸/丙酸的值差异不显著(P>0.05)。H组与M、L组中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三个蛋白梯度对金华黄牛的血液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结果显示,中蛋白水平(14.95%,DM)的日粮对金华黄牛生产性能影响最佳,瘤胃发酵参数和血清生化指标数据说明了日粮中添加蛋白水平过高并不能被动物机体消化吸收,从而使饲料资源转化利用率降低,造成了饲料资源的浪费和养殖成本的提高。  相似文献   
94.
李书魁 《中国茶叶》2014,(11):31-31
10月27~29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浙江省金华市组织举办了全国园艺作物标准园(茶叶)生产技术培训班。来自江苏、浙江、安徽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厅(农委)茶叶业务干部及茶叶标准园创建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代表共90余人参加。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封槐松调研员、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李莉副处长、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吴海平副主任等领导出席开班式。  相似文献   
95.
96.
白介素-17C(IL-17C)是IL-17细胞因子家族成员之一,在宿主先天免疫防御和炎症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研究IL-17C在金华猪与长白猪肠道中的表达特性对于了解不同品种猪抗病力差异的分子机制具有一定的意义。本研究利用RT-PCR及免疫荧光的方法分析了IL-17C基因及其蛋白在金华猪与长白猪空肠及回肠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金华猪及长白猪回肠中IL-17C的表达量均高于其在空肠中的表达量,金华猪IL-17C基因在空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长白猪。  相似文献   
97.
随着“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工作的深入推进,大批低小散养殖户退出了传统畜禽养殖业。目前全区畜牧业正处于一个全新的转折期和关键期,如何实现畜牧业的转型升级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大考验。在2016年全省畜牧转型升级推进会上,省委省政府明确将特色畜牧业建设及两头乌、湖羊、蜜蜂等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下一步畜牧业发展的重点工作。为抓住有利契机,如何充分利用全区优越的两头乌种质资源,振兴两头乌产业,加大产业开发和利用作一深入细致的调查,进行客观深刻剖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98.
龙门年桔     
2007年11月27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公告(2007年第169号),宣布即日起对龙门年桔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相似文献   
99.
大棚田菱长季节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菱在浙江省金华地区栽培历史悠久,以水塘深水传统栽培方式为主,产量、经济效益低下;大棚田菱栽培技术的开发应用是菱栽培史上的一项技术革新,由于菱具有在适宜温度条件下无限生长的特点,通过大棚覆盖育苗及大棚栽培技术,可提前3个多月采菱,5月初开始上市,采收期可延长至11月中下旬,从而大幅度提高了产量。据调查,每667m^2大棚菱角产量2200~3000kg,产值13000元以上;若采用大棚育苗、露地栽培方式,每667m^2产量1200~1500kg,产值6000元左右;而传统水塘种植方式一般每667m^2产量仅为750~1000kg,产值3000元左右。因此,采用大棚栽培技术可极大地提高菱的产量、产值。  相似文献   
100.
金华猪又叫两头乌,因用其后腿加工而成的“金华火腿”而名扬海内外。在金华猪的饲养过程中,仔猪的腹泻问题一直困扰着养殖者。常导致仔猪生长不良,严重时引起死亡。在临床上人们将其分为传染性腹泻和非传染性腹泻2大类。本文根据引起金华猪仔猪腹泻的原因,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