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55篇
  免费   443篇
  国内免费   743篇
林业   844篇
农学   892篇
基础科学   219篇
  915篇
综合类   5877篇
农作物   615篇
水产渔业   475篇
畜牧兽医   3178篇
园艺   706篇
植物保护   720篇
  2024年   124篇
  2023年   336篇
  2022年   340篇
  2021年   408篇
  2020年   387篇
  2019年   451篇
  2018年   255篇
  2017年   383篇
  2016年   499篇
  2015年   552篇
  2014年   727篇
  2013年   662篇
  2012年   852篇
  2011年   826篇
  2010年   759篇
  2009年   717篇
  2008年   840篇
  2007年   704篇
  2006年   542篇
  2005年   547篇
  2004年   441篇
  2003年   361篇
  2002年   303篇
  2001年   334篇
  2000年   274篇
  1999年   225篇
  1998年   181篇
  1997年   180篇
  1996年   181篇
  1995年   160篇
  1994年   139篇
  1993年   144篇
  1992年   157篇
  1991年   118篇
  1990年   101篇
  1989年   103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茶叶中芳樟醇香叶醇及其配糖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36年在煎茶中鉴定出芳樟醇和香叶醇以来,有关它们在茶叶中的含量、品种和地域特征、茶叶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的研究一直为各国茶叶工作者所关注。研究表明,茶叶中的芳樟醇具铃兰香气,系阿萨姆种及我国大叶种茶香气中含量最高的物质,其含量在新梢各部位的分布表现为芽>第一叶>第二叶>第三叶>茎,各季含量以春茶最高,夏茶最低。加工过程中,芳樟醇大量产生于揉捻及发酵工序。芳樟醇还有四种顺式和反式吡喃型及呋喃型氧化物。与芳樟醇不同,香叶醇为中小叶种茶叶中的主要香气成分,具典型玫瑰香型。祁门红茶中含量极高的香叶醇成为“祁门香”的重要基础物质。然而,香叶醇在新梢各部分的含量分布及其季节和加工变化与芳樟醇相似。 茶叶单萜烯醇配糖体的研究始于80年代初,1981年,竹尾忠一首次将茶鲜叶匀浆物置40℃下培养30分钟后发现有大量的芳樟醇和香叶醇产生,当加入β-葡糖甙酶的抑制剂Hg~(2+)及特异性抑制剂葡糖酸-1,4-内酯后,芳樟醇和香叶醇的生成受阻,而受热处理后的茶叶匀浆物添加β-葡糖甙酶后同样亦能产生芳樟醇和  相似文献   
33.
郑淑芳 《蔬菜》2005,(5):34-35
食品加工原料质量对加工产品的质量具有直接影响。胡萝卜含有异香豆素时其甜度和消费者喜爱程度将下降,随着异香豆素含量的增加,胡萝卜加工品的苦味和酸味也随之增加。因此控制异香豆素可明显改善加工食品的品质。  相似文献   
34.
甘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和根茎入药,含甘草酸、甘草素、甘草次酸等,其味甘、性平、无毒,有补脾益气、止咳祛痰、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的功效,还可做为食品添加剂和化妆品的配料,用途广泛,市场需求量大.以前甘草主要依靠野生资源,但因乱采滥挖而使野生资源面临枯竭.近年来国家实施生态保护,限制采挖和应用野生甘草,各地人工种植甘草已蓬勃兴起.环县2003年种植甘草4 000 hm2,直播种植两年后,条草产量可达4 500~5 000 kg/hm2,按2005年6元/kg计,产值可达27 000~30 000 元/hm2,再加上毛草4 500元/hm2,总产值可达31 500~34 500 元/hm2.实践证明,人工种植甘草可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环县目前人工种植甘草主要采用种子繁殖,现根据笔者种植甘草的实践,将甘草人工种植的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5.
选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代替浓硫酸催化剂,对古龙酸的甲酯化反应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通过筛选出催化活性最高的树脂和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树脂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古龙酸甲酯收率达98%左右。  相似文献   
36.
酮病,是泌乳牛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常发生于产犊后10~60天.调查显示,在美国每年有4%~5%的奶牛患临床酮病,个别牧场甚至是这个数字的3~4倍.据加拿大研究者报道,在泌乳期的前9周,奶牛亚临床酮病发病率达59%.如美国乳牛酮病发病率为5.0%,而印度14.69%,其他如荷兰、日本、波兰等都有此病的发生.在我国,随着高产奶牛越来越多以及集约化饲养程度的不断加强,奶牛酮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奶牛发生酮病后治疗费用高,产奶量大幅度降低,乳成分改变,繁殖率降低及淘汰率升高,而亚临床酮病发病率又是临床酮病的10~20倍.奶牛酮病的发生给牧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控制和预防酮病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7.
酮粉法检测泌乳牛尿酮乳酮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荷斯坦泌乳牛尿、乳酮体的酮粉法定性试验表明:尿酮阳性率为29.25%,乳酮阳性率为10%。尿、乳阳性牛的血酮、血糖、乳酮、尿酮定量测定表明:酮粉法判定泌乳奶牛亚临床酮病,尿酮阳性反应具有早期、敏感、准确性低的特点。乳酮阳性反应具有准确、敏感性低、方便等特点。二者同时定性检测具有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38.
39.
用感染羊泰勒虫的青海血蜱叮咬健康羊人工复制羊泰勒虫病病例6只,用贝尼尔和磷酸伯氨喹各治疗2只,结果,磷酸伯氨喹以1.5mg/kg体重剂连续肌肉注射3d,2只羊的染虫率分别为从15.0%和10.0%下降到0.5%,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贝尼尔以5.0mg/kg体重剂量连续肌肉注射3d仅1只羊的染虫率由12.0%下降到1.5%,临床症状基本消失,1只羊的染虫率由12.0%上升到15.0%,临床症状加重。  相似文献   
40.
温室黄瓜生理性病害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1症状。肥害及缺素症是施肥不当引起的黄瓜生理性病害,中上部叶缘呈整齐的“镶金边”,组织一般不坏死,上部叶骤然变小,部分叶片呈“降落伞”,生长点紧缩,多由于施肥过多,土壤溶液浓度过大而造成叶片盐分积聚,取出根系可见根已变锈,根尖钝;叶部叶片边缘或叶脉间仍为绿色,进而干枯,病部和健部界限清晰是氨气积累危害的表现。在瓜苗定植前施入未以腐熟的鸡粪,鸡粪排出大量氨气于已扣棚密闭的温室中,最易产生瓜苗氨害,主根受肥烧则瓜苗表现芯叶烂边,缺铁形成黄边叶,叶片黄化。缺锌上叶发黄。缺镁下叶发黄。缺钙机叶皱烂边。缺锰下部片似降落伞。缺硼上部叶片深绿,增厚卷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