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81篇
林业   7篇
农学   151篇
基础科学   37篇
  116篇
综合类   753篇
农作物   157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不同控释氮肥运筹对粳稻养分吸收与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绥粳18为供试材料,通过盆栽试验,在一次性施入控释氮肥免追肥条件下,设置不同施肥量(高、中、低、无)和施肥深度(5 cm、10 cm),探讨不同氮肥施用方式对粳稻养分吸收和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氮肥运筹条件下,粳稻各生育期氮、磷、钾的吸收、转运均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施肥深度5 cm组,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粳稻的氮吸收总量增加,同时可促进磷的吸收,但影响幅度较小。钾变化与氮、磷变化有所不同。施肥深度10cm组,施高量氮肥抑制了粳稻对磷的吸收、减少了对氮的吸收,但有利于提高氮素利用率,对钾的吸收无显著影响。施用树脂包膜控释肥,纯氮用量为153 kg/hm^2、施肥深度5 cm、一次性施肥免追肥可获得最优水稻氮素利用效率并显著提高磷钾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2.
氮肥运筹对宁夏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宁夏水稻保墒旱直播和旱直播(播后上水)2种栽培方式,开展不同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全生育期施用纯N 270 kg/hm2、P2O590 kg/hm2、K2O 45 kg/hm2,完全能够满足生长发育需要,且没有发生倒伏现象。水稻全生育期氮肥用量比例为基肥30%,分蘖肥30%,有效分蘖终止期25%,倒二叶期10%,始穗期5%,这种肥料运筹方法,可提高水稻产量;后期增加氮肥施用量,能够有效降低旱直播方式水稻垩白粒率,提升水稻外观品质,但对保墒旱直播方式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3.
【目的】探索油菜季氮肥投入与水稻季氮肥运筹对杂交籼稻光合生产力及产量的影响,为水旱轮作模式下水稻适宜的氮肥运筹方式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杂交籼稻‘F优498’为试验材料,研究油菜季2种氮肥投入量(常规施氮:180 kg·hm~(-2),减量施氮:150 kg·hm~(-2))、水稻季150 kg·hm~(-2)施氮量基础上3种氮肥运筹模式[M1—m(基肥)∶m(分蘖肥)∶m(穗肥)=2∶2∶6,M2—m(基肥)∶m(分蘖肥)∶m(穗肥)=3∶3∶4,M3—m(基肥)∶m(分蘖肥)∶m(穗肥)=4∶4∶2]对杂交稻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相对于常规施氮,油菜季减量施氮影响了杂交稻齐穗期光合特性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水稻季M1、M2、M3处理杂交稻齐穗期和齐穗后15 d的光合生产力均增加;油菜季减量施氮和水稻季M3运筹模式杂交稻的光合速率增幅最大。油菜季减量施氮处理杂交稻齐穗期和成熟期茎鞘干物质质量、转化率和产量均增加;水稻季M1、M2、M3处理杂交稻齐穗期茎鞘干物质质量和产量增加;油菜季减量施氮和水稻季M3运筹方式干物质积累增幅最大。【结论】油菜季减量施氮和水稻季M3运筹方式可增强杂交稻生育后期光合性能,提高杂交稻叶面积指数,增加杂交稻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从而提高杂交稻产量,为本研究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144.
  【目的】  通过研究秸秆还田下氮肥运筹对夏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酶活性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揭示土壤细菌群落对不同施肥措施的响应规律,为调节土壤养分,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生物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基于河南农业科学院原阳试验基地5年连续定位试验,选取不施肥 (CK)、单施化肥 (氮肥基追比1∶1,N)和秸秆全量还田下氮肥基追比1∶1 (SN1)、1∶1.5 (SN2) 和1∶2 (SN3) 共5个处理,于2016年夏玉米抽丝期和收获期采集0—20 cm土壤样品,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基础理化性质,采用荧光微型板酶检测技术测定土壤酶活性,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方法测定土壤细菌群落结构。  【结果】  秸秆还田下氮肥基追比对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产生明显影响,相比于N处理,SN1处理显著增产9.98%;SN1和SN2处理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9.83、5.10个百分点。在夏玉米抽丝期和收获期,相比于N处理,秸秆还田下各氮肥运筹处理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pH、有机碳、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其中均以SN1处理增幅最为明显。在玉米抽丝期,除土壤磷酸酶外,SN1处理土壤酶活性均为最高;SN1处理对收获期土壤β-葡萄糖苷酶、纤维二糖甘酶、β-木糖苷酶、α-葡萄糖苷酶和酚氧化酶活性的促进最明显。细菌群落除抽丝期SN1与CK处理Shanno指数显著高于N处理而Simpson指数显著低于N处理外,其余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各施肥处理下门水平和纲水平的主要优势种群均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α-变形菌纲和放线菌纲。线性判别效应分析 (LEfSe) 显示,不同生育期比较,抽丝期最大LDA(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值为酸杆菌纲,收获期为芽单胞菌纲;而同一生育期各处理间比较,抽丝期各处理最大LDA值均为变形菌门的α-变形菌纲,收获期均为γ-变形菌纲。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抽丝期土壤pH (P = 0.002)、有机质含量 (P = 0.004) 和收获期土壤pH (P = 0.03)、硝态氮 (P = 0.036)、速效钾 (P = 0.044) 含量对细菌群落结构产生显著影响。  【结论】  土壤pH、有机碳、硝态氮和速效钾含量是影响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运筹显著影响土壤酶活性和细菌群落结构,氮肥基追比为1∶1时可显著提升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提高δ-变形菌纲、绿弯菌纲和TK10 (未分类) 相对丰度,从而更有效地促进秸秆分解和转化,发挥有机质调节土壤养分释放、减少养分损失的作用,最终提高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5.
在新野县随机抽取3个乡镇,每乡镇抽取3个村,每村抽取20个农户,进行施肥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全县2018年施肥总量折纯6071.90万公斤,比2017年的6035.47万公斤增加36.43万公斤,年增长率为0.60%,低于《河南省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提出的2018年增长率0.8%的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146.
秦正镜 《作物杂志》1991,7(2):19-21
近几年来,江苏农垦系统三麦种植面积约50万亩左右,不同生态麦区的分布大体是:淮北占60%、淮南占24%和沿江占16%。由于注重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使三麦亩产由80年代中期的200公斤左右,提高到1990年330公斤以上。并涌现山亩产  相似文献   
147.
L9(3^4)正交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对套播小麦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播种期,其次是鲜稻草覆盖,再次是播种量,氮肥运筹对产量影响不大。浙北地区晚稻套播小麦宜10月25日播种,播种量225kg/hm^2,晚稻收割后1周覆盖鲜稻草3000kg/hm^2,共生期不超过10d。  相似文献   
148.
北京石灰性潮土长期轮作的磷肥合理运筹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中国农业大学昌平试验站11年肥料试验结果为依据,分析了北京地区潮上在长期轮作条件下,磷肥的施用与作物产量、肥料经济效益、磷肥迭加效应、土壤速效磷变化趋势以及作物对肥料和土壤磷的吸收比例等的关系,据此并结合近期研究进展提出:在冬小麦—夏玉米→春玉米轮作条件下,每年施磷肥(P2O5)112.5kg·hm-2,并作为冬小麦、春玉米基肥,是一个既能获得作物持续高产和肥料高效,又能维持或不断提高土壤供磷能力的优化磷肥运筹方案。  相似文献   
149.
小麦花生两熟制全年定量磷肥合理运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花生两熟制栽培条件下,磷肥不同分配方式对小麦、花生产量及产量性状产生一定影响。全年磷肥分次施用效果优于一次施用;分次施用以磷肥分别作小麦、花生基肥最佳,效果好于分别作小麦基肥和小麦追肥(或花生追肥);夏直播花生花针期追磷,增产效果不明显,其效应低于等量磷肥追施到前茬小麦上而产生的后效作用。  相似文献   
150.
综述了大田生产中氮肥运筹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中水稻对镉的吸收与转运的影响,从不同形态氮肥耦合灌溉对土壤理化环境、水稻根表铁膜、水稻各器官亚细胞结构以及镉元素在植株体内转运特点的影响进行分析,并阐述了氮肥对植物镉吸收的影响机制。今后研究的侧重点应当结合复杂的环境变量条件,选择适合不同地区实际生产的水稻品种,进一步探索不同的氮肥种类和施用方式与水稻吸收富集镉之间的关系,并注重寻找调控相关过程的关键基因及其表达产物,明确镉胁迫环境中水稻产生应答的相关生理过程,进一步在生产实践中指导镉污染稻田中的肥料精确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