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51篇
林业   93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46篇
  249篇
综合类   236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87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5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91.
锡林郭勒草原植被覆盖度时空动态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MODIS地表辐射率数据对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草地进行研究,分析了2001—2013年生长季(4—10月份)草甸草原、典型草原、沙地草原和荒漠草原4种草地类型植被覆盖度(fv)的时空变化特征,用变异系数(C_v)衡量各类草原f_v的变化程度,并结合气象和放牧数据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放牧)对草地f_v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年份各类型草原f_v均表现为由东向西递减的规律,同类型草原年际间fv呈不显著波动变化。研究区多年f_v的Cv结果表明有78.66%地区属脆弱和很脆弱水平,其中典型草原和沙地草原属脆弱级别,而荒漠草原属很脆弱级别,只有草甸草原属稳定级别。降水量对f_v的影响较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温度对fv的影响较小,呈不显著负相关关系;牲畜养殖数量对f_v影响较大,锡林郭勒盟草原的适宜综合牲畜养殖数量为39只/km~2(以标准羊计)。  相似文献   
792.
王宁  周明通  魏宣  郭玉川 《水土保持通报》2022,42(6):197-205,213
[目的] 对沙漠腹地绿洲植被覆盖度提取及植被指数优选进行分析和研究,为该区选取最优植被指数反演极端干旱区绿洲植被覆盖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达里雅布依绿洲天然植被作为研究对象,以无人机航拍样地影像获取的植被覆盖度为基准,采用Sentinel-2B卫星影像提取多种典型植被指数,运用回归统计方法建立植被指数-植被覆盖度统计模型,在卫星像元尺度上确定反演干旱绿洲覆盖度的最优植被指数。 [结果] ①利用Image J软件提取样方植被覆盖度精度较高,总体精度可达88.67%。 ②土壤调节型植被指数(SAVI,MSAVI)在标准回归系数、确定系数评价指标中表现良好,指示极端干旱区天然植被覆盖变化有较好的适用性。 [结论] 在极端干旱区,Image J提取稀疏植被效果较好,SAVI,MSAVI更适合绿洲植被覆盖变化研究。  相似文献   
793.
夏天  蓝海浪  刘秀丽 《草业科学》2023,(7):1742-1753
植被覆盖与地形、气候等自然因子密切相关,但短期内则更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为分析北京中心城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地形分异规律以及土地利用转变对于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影响,本研究借助遥感技术,通过改进后的像元二分模型获取北京市中心城区不同时间段植被覆盖以及通过监督分类获取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并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对所得数据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1992-2020年植被覆盖度总体上呈现出由早年的退化为主到近些年来的改善为主,1992-2011年低植被覆盖度不断增加,而2011-2020年则是高植被覆盖不断增加;植被覆盖度受到地形影响显著(P <0.01)。总体上,植被覆盖度与海拔和坡度呈正相关关系;坡向上除平地外,其余坡向植被覆盖度差距不大,阴坡较高,阳坡较低;研究区城市扩张不断占用林地、草地和耕地,是植被覆盖退化的主导因素,而未利用地开发、城市郊野公园建设、退耕还林还草为植被覆盖增加的主导因素。研究可为快速城镇化地区的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794.
荒漠植被的生长受制于地下水和大气降水。民勤绿洲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现大部分区域植被已无法利用地下水,降水量逐年呈略增趋势,降水逐渐成为植被生长的主要来源。研究民勤荒漠绿洲地下水位、降水量变化对植被的影响,对绿洲保护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利用2000—2018年的地下水观测数据、年降水数据结合遥感反演的NDVI数据,探究民勤绿洲年降水和地下水对植被覆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民勤绿洲地下水主要在15~30 m之间;影响绿洲植被覆盖的地下水埋深主要在1~10 m;随着地下水位下降,对植被覆盖影响降低;NDVI和年降水变化趋势一致,均呈现增加趋势,并且降水显著影响绿洲地表植被覆盖。  相似文献   
795.
796.
为明确太行山区长时间尺度植被覆盖度变化规律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机制,采用1998-2018年的SPOT VEGETATION/NDVI卫星遥感数据,通过趋势线分析法、相关系数法与时滞相关分析法等,从时间和空间2个尺度分析太行山区植被生长状况、覆盖变化及其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程度。结果表明:1)太行山区总体植被覆盖率较高,77.5%区域面积的NDVI值在0.6~0.8范围内;2)21 a间太行山区NDVI值随时间呈现波浪式显著增加趋势,平均增长速率为0.03/10 a(线性增长率为0.067/10 a),通过0.01的显著性检验;太行山区植被覆盖在空间分布上呈现西北低、东南高,中部区域高低值交叉分布的特点;3)太行山区NDVI与气温在空间上呈现负相关为主,呈负相关面积约占太行山区总面积的54.37%,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区的中部区域、南部边缘区域以及东北沿线区域;NDVI与降水呈现正相关为主,呈正相关的面积约占太行山区总面积的81.89%,整体上可以概括为从太行山区的西北区域到东南区域相关系数(R)逐渐变小。4)时间尺度上,NDVI与气温和降水均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但NDVI与降水的相关系数(R...  相似文献   
797.
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是定量反映植被生长状况的重要参数,对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影响,多被用于监测植被长时间序列变化特征。为系统分析近20年内蒙古草原及不同类型植被FVC时空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因素,该研究基于MOD13Q1产品,首先采用像元二分模型反演构建2001-2020年内蒙古草原逐年FVC数据集,随后利用Sen + Mann-Kendall趋势分析探究内蒙古草原植被时空分布与变化特征,最后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内蒙古草原FVC对气候因子和社会经济因子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内蒙古草原FVC呈"东高西低"地带性空间分布特征,多年均值为0.44;不同草原类型FVC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草甸草原FVC(0.70)最高,草甸FVC(0.64)略低于草甸草原,典型草原FVC(0.41)次之,荒漠草原FVC(0.13)最低;内蒙古草原植被状态近20年来整体向好,FVC呈增长趋势的草原面积占77.96%,其中15.21%的草原区域显著改善,毛乌素沙地和科尔沁沙地最具代表性;内蒙古草原FVC与年降水(Mean Annual Precipitation,MAP)呈显著正相关区域面积占比为55.85%,在5个因子中,MAP的q值最大,为0.66,降水是驱动内蒙古草原FVC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该研究揭示了内蒙古草原及不同类型植被FVC时空格局变化及其对气候和社会经济因子的响应,能够为评估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状况,治理退化、草原沙化提供借鉴和参考,为制定草原生态修复策略和实现草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98.
[目的] 研究甘蔗种植模式(新植、宿根)与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分布对流域水文连通性的影响,为流域水文连通性研究及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学参考。 [方法] 以IC指数(index of connectivity)为水文连通性指标,基于ArcGIS以及无人机高分辨率影像数据,分析那辣小流域水文连通性随甘蔗生长期变化的特征,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探究水文连通性的关键影响因素。 [结果] ①那辣小流域IC均值随甘蔗生长期变化在-2.07~-2.87,苗期IC均值显著大于(p<0.05)分蘖期、伸长期和成熟期,各子流域IC值随甘蔗生长期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和持续减小两种不同趋势,且在空间上越接近道路网或河道IC值就越高。 ②新植甘蔗IC值在苗期与分蘖期显著大于宿根甘蔗(p<0.05),在成熟期显著小于宿根甘蔗(p<0.05),但在伸长期无显著差异。 ③苗期、分蘖期和成熟期水文连通性影响因素主要为种植模式、植被覆盖度和坡度,且新植面积所占比例对水文连通性影响大于宿根面积所占比例。 ④新植甘蔗面积比例在苗期、分蘖期和成熟期显著影响了植被覆盖度,且随着生长期推移,其影响逐渐降低。甘蔗种植模式会通过影响植被覆盖度进而影响水文连通性。 [结论] 那辣小流域水文连通性随甘蔗生长期有显著变化,且受到种植模式和植被覆盖度的显著影响,其中种植模式可以通过影响植被覆盖度进而影响水文连通性。  相似文献   
799.
准确评估风景区生态质量及变化对我国西部地区的风景区规划与保护具有重要参考作用。本研究选取新疆那拉提旅游风景区2007、2014和2019年Landsat5/8遥感影像,通过计算植被覆盖度(FVC)和遥感生态指数(RSEI)评估那拉提旅游风景区2007—2019年的生态环境质量及其变化。结果表明:1)风景区的FVC和RSEI有着较强的相关性,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有较强的一致性,FVC和RSEI的结合能够较好反映2007—2019年风景区生态质量及其空间变化特点。2)风景区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先降后升趋势,整体呈微弱上升趋势。3)NDVI和WET对RSEI影响较大,NDSI和LST对RSEI影响较小;降雨量和风景区的开发保护策略对RSEI的变化有密切关系。4)风景区西北部海拔较低区域的FVC和RSEI变化幅度较大,东南部海拔较高区域的变化幅度较小;FVC和RSEI较高的区域分布在海拔2 900 m以下,超过2 900 m后,FVC和RSEI都急剧下降。5)坡向对平面、东南、南、西南方向的FVC和RSEI有轻微影响,其他方向影响不大;地形起伏度对FVC和RSEI均值的影响呈现先增后降趋势,在起伏度为50~100 m时,FVC和RSEI的均值均为最高,之后出现小幅度下降。基于研究结果,建议对风景区进行科学规划、稳步开发、强化管理、统筹全局,促进风景区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00.
淤地坝沟道植被覆盖/土地利用和土壤水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分条件是限制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生长的决定性因素,在水土流失严重的沟道中淤地坝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用GF-2号卫星遥感影像和实地调查数据,基于Arc Map 10.5和eCognition 9.0、ENVI 5.3软件平台分析了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西北部有坝沟道和无坝沟道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水分的差异.结果 表明:1)植被覆盖度,有坝沟道高于无坝沟道2.17%,有坝沟道在高覆盖度下林地覆盖率最高,占总面积的31.82%.而无坝沟道在极低覆盖度下草地覆盖度最高,占总面积的27.53%,有坝草地和无坝草地均在极低覆盖度时达到最高值.2)土地利用类型,有坝沟道为:林地>草地>其他土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无坝沟道为:草地>林地>其他土地.3)土壤水分,有坝沟道土壤水分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无坝沟道则相反;土壤深度在180~200 cm时,有坝沟道的土壤水分明显高于无坝沟道,是植被覆盖度高的主要因素.黄土沟壑区淤地坝可提高控制区域的植被质量及覆盖度,有坝沟道土地利用类型较优,土壤水分较高,对治理沟道水土流失和改善流域内生态环境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