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270篇
  免费   3399篇
  国内免费   4030篇
林业   4797篇
农学   3358篇
基础科学   3380篇
  18590篇
综合类   36218篇
农作物   2310篇
水产渔业   136篇
畜牧兽医   3728篇
园艺   4689篇
植物保护   2493篇
  2024年   721篇
  2023年   2309篇
  2022年   2461篇
  2021年   2637篇
  2020年   2417篇
  2019年   2832篇
  2018年   1729篇
  2017年   2472篇
  2016年   2896篇
  2015年   2901篇
  2014年   4131篇
  2013年   4031篇
  2012年   4954篇
  2011年   4748篇
  2010年   4119篇
  2009年   4025篇
  2008年   4016篇
  2007年   3300篇
  2006年   3117篇
  2005年   2913篇
  2004年   2047篇
  2003年   1796篇
  2002年   1457篇
  2001年   1397篇
  2000年   1169篇
  1999年   996篇
  1998年   803篇
  1997年   794篇
  1996年   704篇
  1995年   779篇
  1994年   752篇
  1993年   759篇
  1992年   766篇
  1991年   870篇
  1990年   683篇
  1989年   676篇
  1988年   79篇
  1987年   73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8篇
  1965年   18篇
  1958年   15篇
  1957年   105篇
  1956年   13篇
  1955年   21篇
  1954年   12篇
  1953年   6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葡萄覆土机开土刀切削土壤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覆土机作为实现葡萄越冬覆土机械化的关键设备越来越受到重视。为此,以营口农机化研究所研制的3PF-240型葡萄覆土机为研究对象,对葡萄覆土机开土刀切削土壤过程进行了研究。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软件对切削土壤的过程进行了三维动态接触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获得了开土刀在作业过程中刀具的情况下切削力的变化曲线。同时,将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仿真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2.
苹果树叶片上锈病斑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树为藏东南地区经济林的主要树种,近年来锈病危害严重。以藏东南地区苹果树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调查,采用扩散系数C、Morisita指数I、Cassie指标Ca、平均拥挤度M*、Lloyd聚块性指标、负二项参数K、Iwao回归分析法、Taylor幂指数方法,研究了藏东南工布自然保护区苹果树叶片上锈病的空间分布格局规律。结果表明:苹果树叶片上锈病斑数量表现为树中部树下部树上部,树西面树东面树北面树南面。锈病斑数量在苹果树叶片上中部占39.33%,其中左中部占19.32%、右中部为20.01%;叶下部占31.53%,其中左下部为15.37%、右下部为16.16%;叶上部占29.14%,其中左上部为14.70%、右上部为14.44%。叶左边占49.39%,右边占50.61%。苹果树叶片上锈病斑主要以10~40个聚集的形式存在。以30≤b40为最多,锈病斑数量占总锈病斑数比率的17.36%。苹果树叶片上锈病斑空间分布呈聚集型,但聚集强度不大,锈病斑个体群大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锈病斑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其平均个体群大小为48.42。苹果树叶片上锈病斑的空间格局IwaoM*-m回归模型为M*=0.997 2+5.686 8m(R~2=0.999 9),Taylor幂模型为log(S~2)=0.148 3+1.633 2log m(R~2=0.956 8),2个模型均判定锈病斑在所有密度下均呈聚集分布,随着锈病斑密度增大,聚集强度也增大。  相似文献   
993.
土壤污染已成为主要的环境污染,目前已引起各界的高度重视。针对目前土壤现状,国家旨在控制污染物来源。本研究选定北方山区工业区的1处小型开关设备厂厂区作为测试对象,以其厂区内部及周边土壤为材料,通过试验测定其重金属含量。结合结果数据对其土壤环境进行分析,发现该厂区所测的6个位点重金属含量差异明显,由于A点处于喷漆车间,接受的污染物种类较多,该位点土壤各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平均水平,个别数据位列第一。  相似文献   
994.
以水蜜桃品种"皮球桃"为试材,采用正交实验设置9组配方施肥方案,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获得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果实品质的最佳施肥配方。结果表明:在各处理基肥、萌芽肥配方相同的情况下,处理6(株施入硬核肥磷酸一铵0.8kg+尿素0.2kg和采前肥硫酸钾1.75kg),处理8(株施入硬核肥磷酸一铵1.1kg+尿素0.2kg和采前肥硫酸钾1.45kg),处理9(株施入硬核肥磷酸一铵1.1kg+尿素0.2kg和采前肥硫酸钾1.75kg)能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果实品质;667 m~2施入(50株)基肥干鸡粪300~375kg+过磷酸钙100~150kg+尿素12.5~17.5kg+硫酸钾50.0~62.5kg、萌芽肥尿素12.5kg+硼砂7.5kg、硬核肥磷酸一铵40~55kg+尿素10kg和采前肥硫酸钾72.5~87.5kg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95.
我国是农业大国,植物及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土壤,想要促进农业进一步发展,就应该重视对土壤检测质量的控制。本文从土壤样品的制备和质量分析控制等环节入手,根据江苏省苏州市耕地质量保护站的具体实验案例对土壤指标检测质量控制进行了探讨,总结出保证土壤检测数据准确度和精密性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996.
为掌握根灌、滴灌在不同立地类型土壤中的水分扩散规律,通过不同灌水梯度试验,采用挖剖面和直观观测法,研究了根灌和滴灌在不同立地类型土壤水分的垂直和水平扩散规律。结果表明:风沙土中根灌、滴灌水分垂直扩散明显小于水平扩散,且灌水时间与扩散速率均呈负相关对数关系。沙质壤土中根灌水分垂直扩散明显小于水平扩散,滴灌则垂直扩散速率大于水平扩散,两者差异不明显;灌水时间与扩散速率呈负相关对数关系。灰棕漠土中根灌初期水分垂直扩散和水平扩散相同,随时间增大,水平扩散速率大于垂直扩散;滴灌则垂直扩散速率大于水平扩散,但两者差异不明显;灌水时间与扩散速率也呈负相关对数关系。总体来看,根灌在不同立地类型土壤中的水分无论垂直扩散速率还是水平扩散速率都表现为:沙质壤土风沙土灰棕漠土;滴灌则无论水平扩散速率还是垂直扩散速率都表现为:灰棕漠土风沙土沙质壤土,两者扩散规律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997.
为了解重庆三峡库区加工甜橙园土壤养分含量状况,在重庆7县(区)随机选取132个果园,分析背景土壤和农化土壤pH值、有机质和有效态矿质养分含量。结果显示,分别有56.8%和60.8%的果园背景土壤和农化土壤pH值适宜甜橙生长,农化土壤酸性土比例增加;背景土壤和农化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15 mg?Kg-1)的比例分别为77.3%和85.3%,碱解氮处于适宜范围的比例分别为56.8%和61.5%,有效钙过剩(高量和过量)的比例分别为79.6%和76.7%;背景土壤有效磷、钾不足(缺乏和低量)的比例分别为95.4%和72.8%,有效锌、硼不足的比例分别为54.5%和70.5%;农化土壤有效磷、钾不足的比例分别为60.8%和57.6%,有效锌、硼不足比例分别为65.9%和90.7%。背景土壤和农化土壤有效镁、铁、锰及铜不足和过量并存。总体而言,土壤养分状况中等偏差;与背景土壤相比,农化土壤pH值、有机质、有效钙、锌和硼含量下降且缺锌严重,其它养分含量则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998.
十年九旱是山西省的基本气候特征,尤其是去冬今春以来,降雨异常稀少,旱情日趋加重。目前,全省小麦从南到北已陆续进入返青期,旱情持续发展将对小麦正常生长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有效应对旱情,  相似文献   
999.
玉米秸秆“富集深还”与土壤亚表层培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长期浅耕,土壤亚表层不仅缺乏有机质,还过于紧实,急需找到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快速松土培肥方法。本文简要总结了已有3种秸秆还田模式的优缺点,重点介绍了秸秆“富集深还”技术及田间操作要领,以及采用该技术还田的秸秆的分解速率和亚土层培肥效果。富集深还,即将玉米联合收割机抛洒在地表的秸秆,按条带大比例富集,使用专用筒式犁具,以风力注入的方式埋入土壤亚表层 (20—40 cm)。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是不扰动土层顺序、不影响第二年种植。秸秆埋置模拟试验表明,秸秆还田330天时,其分解率就达到65%以上,剩余秸秆腐殖化,使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10%~15%,土壤耕层由原来的15—18 cm增加到30—35 cm。秸秆深还对腐殖物质结构特征没有产生不良影响,对H/C、亲水性等指标还有改善作用,促使黑土胡敏酸结构简单化和年轻化。秸秆深还没有引起第二年玉米产量降低。因此,采用该方法,秸秆能够连年全量还田,实现了种还分离 (种植条带与秸秆深埋条带分离) 与免耕播种的有效结合,可打破犁底层,并快速提升犁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土壤亚表层快速培肥及肥沃耕层构建提供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00.
《山西农业科学》2016,(11):1664-1668
为明确河北省山前平原高产类型区耕地土壤养分状况及土壤肥力演变规律,利用河北省第2次土壤普查数据及河北省耕地质量监测数据,对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第2次全国土壤普查时,河北省山前平原高产类型区土壤有机质、全氮及速效磷含量均处在低至极低水平,平均含量分别为10.45 g/kg,0.68 g/kg,7.50 mg/kg;土壤速效钾含量较高,为191.50 mg/kg。从土壤养分状况变化趋势看,土壤有机质含量由第2次土壤普查的10.45 g/kg提高到2014—2015年的19.50 g/kg,增长86.60%;土壤全氮含量由0.68 g/kg提高到1.18 g/kg,增长72.79%,全氮含量水平由5级上升到3级水平,达到中等水平;土壤速效磷含量由第2次土壤普查的7.50 mg/kg提高到2014—2015年的16.75 mg/kg,增长123.33%,速效磷含量水平由4级上升到3级水平,达到中等水平;土壤速效钾含量由第2次土壤普查的191.50 mg/kg下降到1998—1999年的65.50 mg/kg,下降65.80%,速效钾含量水平由2级下降到4级水平,速效钾含量偏低。1998—2015年,随着钾肥投入增加,河北省山前平原高产类型区土壤速效钾含量呈上升趋势,由65.50 mg/kg提高到128.50 mg/kg。速效钾含量水平中等偏下,仍需要继续培肥,加强平衡施肥及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