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2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265篇
林业   481篇
农学   407篇
基础科学   55篇
  110篇
综合类   2519篇
农作物   266篇
水产渔业   186篇
畜牧兽医   808篇
园艺   618篇
植物保护   452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202篇
  2014年   251篇
  2013年   253篇
  2012年   348篇
  2011年   380篇
  2010年   387篇
  2009年   311篇
  2008年   374篇
  2007年   360篇
  2006年   307篇
  2005年   199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56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96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31.
氟是动物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适量的氟对促进骨骼发育及某些酶系统的正常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但摄取过量则会引起中毒。急性中毒时可引起鸡突然死亡,产蛋鸡慢性中毒则出现跛行,产蛋率下降,孵化率降低,且鸡蛋易破碎,给养禽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哈尔滨市一养殖户所饲养的依莎褐蛋鸡6000余只,由于误用含氟过高的磷酸氢钙添加剂,引起鸡群氟中毒,现将诊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2.
33.
施氮对水稻品种抗褐稻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4.
巴氏杀菌奶通称消毒牛奶,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高温短时巴氏杀菌,即使鲜牛奶通过72~75℃、15~20s热处理,达到杀死牛奶中有害微生物并最大限度地保存其中营养物质的目的。这种牛奶大多采用简单的塑料袋或塑料瓶、玻璃瓶包装,需要冷链贮运,保质期48h。 超高温灭菌奶简称UHT奶,常用的方法是使鲜牛奶在135~150℃的条件下保持几秒钟。欧盟关于UHT产品的定义  相似文献   
35.
36.
37.
国外蘑菇褐腐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琦  王镭 《食用菌》1993,15(2):38-38
近几年来,上海地区蘑菇褐腐病来势凶猛,侵延迅速,已严重威胁到上海蘑菇栽培业的生存。本文就国外蘑菇褐腐病的研究作一简要的介绍,以供国内同行们借鉴。蘑菇褐腐病又称白腐病、湿泡病、湿腐病、褐痘病、肿柄病等,英文名为Wet bubble。其致病菌为有害疣  相似文献   
38.
本文估计了褐壳蛋鸡洛岛红(AA)和浅花苏赛克斯(BB)在正反反复选择(RRS)下的近交系数,分析了近交对选择标准饲料利用率及其相关性状和繁殖性状的影响。试验群体由两纯种及其正反交组合和相应的对照组组成。经过7个世代的RRS和近交试验,试验组AA和BB(括弧里为对照组1AA和1BB)用系谱材料计算出的平均累积近交系数分别为2.58%和3.23%(9.33和8.17%)或每代为0.43%(1.35%),用有效群体含量估计出的AA与BB的相应数值为2.91%与2.83%(5.84%与5.92%)或每代为0.42%(0.86%)。1%近交系数导致的孵化率和饲料利用率的近交衰退较严重(0.5%和0.4%),其次是产蛋性状(约0.3%),而体重和蛋重只有0.1%左右。在本研究中,通过连续7代的RRS与合适的留种率等措施,成功地将闭锁群体的近交系数控制在3%以下的低水平,消除或减轻了近交对饲料利用率等重要经济性状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9.
荔枝采后果皮变色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采后处理的荔枝在贮藏过程中果皮的渗透率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果皮细胞膜渗透率大于30%时。荔枝果皮就发生大面积褐变;果皮细胞膜渗透率的变化是荔枝采后果皮变色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高低并不是荔枝果皮颜色变化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