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913篇
  免费   3520篇
  国内免费   5813篇
林业   7935篇
农学   7009篇
基础科学   9824篇
  6141篇
综合类   49182篇
农作物   4759篇
水产渔业   3514篇
畜牧兽医   23334篇
园艺   4645篇
植物保护   2903篇
  2024年   1050篇
  2023年   3383篇
  2022年   3482篇
  2021年   3734篇
  2020年   3955篇
  2019年   4614篇
  2018年   2096篇
  2017年   4336篇
  2016年   4939篇
  2015年   4678篇
  2014年   6444篇
  2013年   6289篇
  2012年   7513篇
  2011年   7039篇
  2010年   6908篇
  2009年   6353篇
  2008年   7396篇
  2007年   5979篇
  2006年   4539篇
  2005年   4198篇
  2004年   3082篇
  2003年   2780篇
  2002年   2581篇
  2001年   2128篇
  2000年   1635篇
  1999年   1067篇
  1998年   963篇
  1997年   936篇
  1996年   785篇
  1995年   722篇
  1994年   692篇
  1993年   640篇
  1992年   583篇
  1991年   397篇
  1990年   467篇
  1989年   425篇
  1988年   131篇
  1987年   91篇
  1986年   53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2篇
  1978年   8篇
  1965年   4篇
  1957年   11篇
  1955年   12篇
  195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1 毫秒
991.
通过对一起变电站电动接地刀闸自动误合事件原因查找、分析、处理,从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维护等方面提出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992.
本研究以花梣(Fraxinus ornus)、窄叶梣(Fraxinus angustifolia)及红梣(Fraxinus pennsylvanica)一年生嫁接苗为试材,利用Logistic数学模型对基径和树高生长节律进行拟合,划分生长阶段,使用苗木的生长量与影响苗木生长的气象因子组成的灰色系统,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3种白蜡属树种的一年生嫁接苗基径和树高的Logistic方程拟合效果较好,相关系数(R)均在0. 99以上。不同树种基径和树高的生长阶段均划分为四个时期,即成活期、生长初期、速生期、生长后期,均呈现出"慢-快-慢"的特征。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总辐射和气温对花梣基径生长影响最大,总辐射对树高生长影响最大;气温对窄叶梣基径生长影响最大,土壤温度对树高生长影响最大;蒸发量对红梣的基径和树高生长影响最大;降雨量对3种白蜡属树种嫁接苗生长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993.
994.
乌拉特后旗荒漠区8种灌丛地上部生物量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乌拉特后旗荒漠区常见的8种灌丛[珍珠猪毛菜(Salsola passerina)、绵刺(Potaninia mongolica)、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驼绒藜(Ceratoides latens)、甘蒙锦鸡儿(Caragana opulens)、短叶假木贼(Auabasis brevifolia)、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on)和松叶猪毛菜(Salsola laricifolia)]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调查法进行调查,灌丛的测量采用标准株结合标准枝法,计算获得其生物量,并测量高度、冠幅,对比分析生物量得大小,通过主成分分析确定预测函数模型的最优变量,然后建立单株灌丛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8种灌丛依生物量大小排序为霸王驼绒藜绵刺松叶猪毛菜红砂珍珠猪毛菜甘蒙锦鸡儿短叶假木贼,这与植物自身特性及放牧干扰有直接关系;根据r~2,松叶猪毛菜、短叶假木贼、霸王地上部生物量与灌丛面积的平方(S~2)极显著相关,最优预测模型均为幂函数模型;绵刺地上部生物量与植株高度及冠幅面积乘积的平方(H~2S~2)极显著相关,最优预测模型为幂函数模型;驼绒藜地上部生物量与冠幅体积(HS)极显著相关,最优模型为幂函数模型;甘蒙锦鸡儿、红砂地上部生物量与植株高度的平方和面积的乘积(H~2S)极显著相关,最优预测模型为幂函数模型;珍珠猪毛菜地上部生物量与灌丛面积的平方及高度的乘积(HS~2)极显著相关,最优模型为线性函数。经预测值和实测值的拟合率(P)、相对误差[样本的平均误差(R_S)和样本的平均相对误差(R_(MA))]检验,发现8种灌丛预测模型精度检验结果均达标准水平。灌丛生物量预测模型的建立,可以为定性评价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供数据支撑,为研究区内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修复脆弱生态区提供科学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95.
广西较多耕地属于山丘坡地,土壤非均质性和地形起伏造成了耕地墒情具有较强的时空变异性,给田间尺度的墒情监测和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以广西崇左60个试验小区2017年定期采集的TRIM管土壤墒情数据为研究对象,统计了其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变异性,分析了土壤墒情时空变异性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研究了土壤墒情的时间稳定性。结果表明,广西山丘坡地年平均土壤含水量在0.10~0.60之间变化,与地形、土壤质地等因素有较大的关系;坡地空间平均土壤含水量随时间在0.21~0.30之间波动,且与降雨和蒸发等气象条件密切相关,9-11月有较大概率出现土壤水分胁迫。时间稳定性分析表明3-2号试验小区观测的土壤含水量可以较好地代表整个坡地的平均土壤墒情。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山丘坡地土壤墒情有强烈的时空变异特征,变异统计、相关性分析、时间稳定性分析等工具可以用于广西山丘坡地土壤墒情的变异性评价和观测点优选。  相似文献   
996.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人们对自己周边的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这致使一些城市不断的加强城市的绿化面积,扩大城市绿地的保有量,但是对乡土植物的重视却非常的少,却大量的引进外来植物,这样不但造成浪费,也忽略了本土植物的价值。本文将对乡土植物进行分析并阐述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997.
余海波 《广东饲料》2014,23(11):49-51
猪黄膘肉是由于黄色色素沉积于脂肪组织中而出现黄膘,继而降低猪肉品质和利用价值。其主要原因是饲料使用不当引起,国内多省市均有报道。因其通过群饲而引起群发,且宰前不易发现,故对生猪养殖场(户)常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1产生原因1.1饲料中微量元素添加过量1955年Barber首次报道,在生长肥育猪中添加高于正常需要量10倍的铜可提高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之后,高铜制剂或添加剂在养猪业中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98.
为当地珍贵速生树种人工林的发展及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分析广西5种珍贵树种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差异,以相同立地条件下12年生的黑木相思(Acacia melanoxylon)、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红椎(Castanopsis hystrix)、黧蒴椎(Castanopsis fissa)和火力楠(Michelia macelurei)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和土壤酶活性测定法,测定和分析该5种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结果表明:5种林地的土壤微生物总数和细菌数量大小均为:火力楠黧蒴锥红椎黑木相思米老排。但5种林地的土壤酶活性大小不一,蔗糖酶、脲酶、蛋白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在5种林地之间的差异极其显著,而过氧化氢酶活性不显著。5种林地中土壤酶活性相对较强的是米老排人工林,较弱的是黑木相思林和火力楠林。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数量的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中蔗糖酶活性与放线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余相关性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99.
为在项目尺度构建土地整治农田生态系统能值分析框架,以江苏省宜兴市土地整治项目作为案例,根据设定的土地整治工程使用年限,从项目建设-使用过程和项目全生命周期2个时间维度,对土地整治工程建设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项目建设-使用过程维度,1)项目建设期大量物料投入和电力等资源输入,导致能值投入加大,能值产出下降;2)受土地整治影响,项目建设导致农田生态系统自给能力减弱,对外界经济投入依赖度增加,净能值产出率下降,环境负载率增大,农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从生命全周期来看,3)由于土地整治工程的影响,各项能值指标在项目建设期出现陡增和陡降现象,随着土地整治工程竣工以及效益发挥,各项能值开始趋于平稳,并在全周期末各项指标优于土地整治前各项指标,全生命周期内预计给农田生态系统带来2.23E+19sej能值产出和60.15万美元能值-货币价值。综合而言,土地整治在项目建成后的10年内对项目区农田生态系统具有积极影响,但此后,可能将对项目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相似文献   
1000.
从热量、水分和光照等气象因子对龙南县油茶种植进行了气候适应性分析,提出了影响油茶高产的气象因子,对龙南油茶种植进行了适宜性分区。结果表明,龙南县中部和北部大部分地区为油茶的适宜区,即年≥10℃积温4 700℃以上,1月平均气温6℃;考虑土地利用的分布形式,龙南县油茶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北部、中部地区,南部小部分地区也存在油茶适宜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根据小气候特点、发挥气候生态环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油茶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