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0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88篇
林业   58篇
农学   115篇
基础科学   10篇
  30篇
综合类   582篇
农作物   49篇
水产渔业   38篇
畜牧兽医   235篇
园艺   118篇
植物保护   4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本研究以重庆地区四季或三季均有分布的9种野生草本植物为对象,分析了叶表皮蜡质化学组分及含量、正构烷烃、正构脂肪酸和初级醇的分布特征及其平均碳链长度和碳优势指数,探讨了季节变化与叶表皮蜡质的关系。结果表明草本植物叶表皮蜡质组分及含量存在显著种间差异,如蜡质总量最高的苦苣菜,四季平均18.42 μg/cm2 ,而最低的马兰平均只有0.83 μg/cm2。苦苣菜、葎草和灰绿藜以脂肪酸和初级醇为主要蜡质组分,其余植物均以烷烃为主要组分。多数植物叶表皮蜡质含量从春季至秋季,整体出现先减小,到冬季增大的趋势,且在夏季蜡质总含量相对其他季节最低。除葎草在冬季、灰绿藜在春季以C27、C29和C31为优势峰外,其余植物在不同季节均以C29、C31和C33为优势峰,且不随季节改变而变化。多数植物正构烷烃总碳优势指数呈现从春季至秋季先下降,冬季再增大的趋势;而正构脂肪酸和初级醇平均碳链长度,多数植物夏季大于冬季。综合分析认为,草本植物通过调节叶表皮蜡质的沉积、改变主要蜡质组分的平均碳链长度及奇/偶碳的相对含量,提高对周边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92.
氯氟氰菊酯对斜纹夜蛾抗性和敏感种群表皮穿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证实斜纹夜蛾对氯氟氰菊酯的抗性是否与其表皮穿透率降低有关。【方法】分别采用点滴法、浸叶法和叶片夹毒法测定了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对氯氟氰菊酯的抗性,用14C标记氯氟氰菊酯测定了斜纹夜蛾抗性和敏感种群3龄和5龄幼虫的表皮穿透率。【结果】采用3种方法测定结果表明,3龄幼虫抗性水平的次序为点滴法(抗性倍数为2 765.4倍)>浸叶法(365.1倍)>叶片夹毒法(34.0倍),点滴法、浸叶法及叶片夹毒法间抗性倍数之比依次为81.3﹕10.7﹕1;5龄幼虫抗性水平的次序为点滴法(抗性倍数为2 271.3倍)>浸叶法(257.2倍)>叶片夹毒法(20.2倍),点滴法、浸叶法及叶片夹毒法间抗性倍数之比依次为112.4﹕12.7﹕1。经穿透昆虫表皮的触杀毒力所引起的抗性高于经口器和表皮进入的胃毒毒力和触杀毒力之和所引起的抗性,更明显高于经口器进入的胃毒毒力所引起的抗性。同位素标记氯氟氰菊酯测定结果表明,处理后0.5 h和1.0 h,抗性种群和敏感种群间表皮穿透率差异不显著,处理后2 h,两种群间的穿透率存在明显差异,至处理后8 h,敏感种群3龄和5龄幼虫的表皮穿透率分别为46.3%和43.3%,抗性种群3龄和5龄幼虫的表皮穿透率分别为35.7%和29.1%,氯氟氰菊酯对抗性种群3龄幼虫的表皮穿透率仅为敏感种群幼虫穿透率的0.77倍,对5龄幼虫的表皮穿透率仅为敏感种群幼虫穿透率的0.67倍,抗性种群的穿透率明显慢于敏感种群的穿透率。【结论】斜纹夜蛾抗性种群对氯氟氰菊酯的表皮穿透率明显低于敏感种群,可能是其产生抗药性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993.
转反义蜡质基因纯合株系间直链淀粉含量与RVA谱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排除以往水稻亚种或品种间RVA谱分析时存在着的遗传背景差异,分析转反义蜡质基因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纯合株系间RVA各特征值的差异,更清楚地揭示直链淀粉含量与RVA谱特征值的关系。【方法】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共转化和花药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培育含有反义蜡质基因的花培纯系,并对各株系进行直链淀粉含量和RVA谱测定和分析,通过比较RVA谱曲线图形及RVA谱特征值的显著性测定,分析相同遗传背景条件下直链淀粉含量对各RVA谱特征值的作用。【结果】在武运粳7号转基因后代中,获得了只含反义蜡质基因、不含潮霉素抗性标记的花培株系77个,经T1H1和T1H2二代直链淀粉含量测定,有19个株系的直链淀粉含量接近对照(对照16.0%);有50个株系直链淀粉含量比对照下降1%~5%,其中,直链淀粉含量在11.0%~13.9%有30个株系;另外,有8个株系的籽粒为蜡质状,直链淀粉含量降至3.1%~4.0%。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纯系间RVA谱分析发现存在二种RVA谱曲线图形,直链淀粉含量在3.1%~4.0%株系明显不同其它株系,也不同于常规糯稻;对RVA谱曲线图形相同、直链淀粉含量不同的株系进行分类比较,低直链淀粉含量株系的RVA谱曲线最终表现为曲线逐步上升,但没有超越第1个峰值。对不同直链淀粉含量株系类群的各RVA谱特征值进行显著性测定,3.1%~4.0%株系群有5个特征值与其它二个株系群存在极显著差异;11.0%~13.5%株系群有3个特征值与对照16.0%组存在极显著差异;直链淀粉含量与RVA谱各特征值之间优化数学模型显示:峰值时间和消减值与直链淀粉含量关系较为密切。【结论】导入反义蜡质基因,能导致直链淀粉含量降低;通过花药培养能快速获得纯合株系;直链淀粉含量差异不仅影响到各RVA谱特征值,而且还造成RVA谱曲线不同。  相似文献   
994.
猪HB-EGF基因多态性与产仔数的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猪HB-EGF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产仔数的关系,寻找与猪产仔数相关的分子遗传标记,以加快猪育种进程。【方法】利用PCR-SSCP技术研究HB-EGF基因外显子多态性,利用最小二乘均数法对其与产仔数的关系进行分析,同时对两个多态位点的方差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在两对引物(E5和E7)中各检测到一个多态位点,均出现3种基因型(AA、BB、AB)。E5位点:对于大白猪,在3~8胎中,BB型个体的TNB和NBA均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05),在所有胎次中,BB型个体的TNB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05),NBA极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01),TNB和NBA的遗传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的影响;对于长白猪,在4个阶段中3种基因型个体的TNB和NBA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E7位点:对于大白猪,在3~8胎和所有胎次中,AA型个体的TNB均显著高于BB型个体(P<0.05),TNB的遗传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的影响;对于长白猪,在3~8胎和所有胎次中,AB型个体的NBA均显著高于BB型个体。【结论】对于大白猪,E5位点BB基因型可作为在TNB和NBA性状上的标记基因型,E7位点BB基因型可以作为TNB性状的标记基因型。  相似文献   
995.
小麦族猬草属和赖草属物种的叶表皮微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种猬草属和12种赖草属植物叶表皮进行光镜观察,发现叶下表皮呈现较丰富的微形态差异,主要表现在长细胞形态、短细胞类型及分布、刺毛的有无、气孔器的形态与分布等;表皮微形态的性状组合特征与植物所生长的生态环境有较大的关联;叶表皮微形态具有区分物种的价值,但在属间或属内分组水平上的分类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996.
有机溶剂对秸秆蜡质层溶解和生物降解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或小麦秸秆表面均有蜡质层,它的存在是否影响微生物对秸秆的降解?试验选用几种不同有机溶剂,并以传统的酸碱预处理方法为对照,以溶解水稻秸秆表层的蜡质,然后接种微生物,探讨秸秆蜡质层对秸秆微生物降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乙醚、氯仿、正己烷等3种有机溶剂对秸秆进行预处理后,生物降解速率明显提高,正己烷处理效果最佳,秸秆失重率为29.4%,比未处理样(24.3%)提高了21.0%;有机溶剂正己烷预处理秸秆的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为50.4%、28.1%、27.8%,比对照分别提高了22.2%、20.8%、28.0%,但低于传统的碱预处理.结果表明秸秆蜡质层影响秸秆生物降解,如果将秸秆蜡收集利用与秸秆生物降解预处理相结合,可探索出一条秸秆综合利用与生物降解新途径.  相似文献   
997.
刘凯 《现代农业科技》2009,(17):316-316,318
试验研究了以蓝藻为载体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分离纯化,结果表明:蓝藻细胞超声波破碎10min后水溶性蛋白已基本溶出,且分离纯化出的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化学性质十分稳定,纯度较高,可满足化妆品等行业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8.
张春 《农村百事通》2009,(7):122-122
一、腌制过程1.将原料完全解冻后、完全沥干待用。2.部分油炸原料需改刀,在表皮上轻划几刀。(如:鸡大腿、翅中等)3.放入预先调制好的腌渍料中,(鸡块:腌料:料酒=100g:10g:20g),正常腌渍2小时左右,腌料是味好美牌的香辣炸鸡粉(其他牌子也可以)。  相似文献   
999.
共转化获得无抗性标记的转反义蜡质基因籼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转基因技术将反义蜡质基因导入籼稻成熟胚愈伤组织中,改良籼稻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方法】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p13W8质粒(含反义蜡质基因)和pCAMBIA1300质粒(含抗潮霉素抗性基因)对2个籼稻品种的成熟胚愈伤组织进行遗传共转化。【结果】供试材料愈伤组织继代培养18~24 d后具有较高的转化频率和分化频率,可作为共转化的良好受体;抗性愈伤组织PCR检测结果表明,抗潮霉素抗性基因的阳性检测率为97.6%,反义蜡质基因的阳性检测率为27.1%。在46株转基因潮霉素抗性植株中,反义蜡质基因阳性株为5株,占转基因植株的10.9%。经PCR检测,发现上述4个株系T1群体中发生抗潮霉素抗性基因和反义蜡质基因片段的分离,从286个T1单株中筛选到了39个单株只带反义蜡质基因片段,而无潮霉素抗性基因的转基因植株,占T1单株总数的13.6%。部分转反义蜡质基因植株种子的直链淀粉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共转化方法,将反义蜡质基因Waxy导入籼稻成熟胚愈伤组织,获得了直链淀粉含量明显降低的仅含反义蜡质基因籼稻株系。  相似文献   
1000.
水稻是我国农药用量最大的作物.由于水稻叶片表面有很厚的蜡质层,清水在水稻叶片表面的接触角高达134°,属于极难润湿植物叶片,市场上购买的农药制剂,对水稀释后,雾滴在水稻叶片上的接触角也较大,不能形成很好的沉积分布,雾滴容易滚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