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6篇
农学   11篇
  1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71.
1育种的特点 玉米最主要的特征是天然异花传粉,天然授粉群体的田间组成处于高度的异质状态,个体的基因型处于高度的杂合状态,这决定了在玉米天然授粉的群体中,株间表现型比较意义不大,必须通过一定的基因型选择过程才能正确地决定取舍。同时,由于个体基因型高度杂合,造成表型选择不可靠,  相似文献   
72.
云雾贡茶(Camellia sinensis(L)Kuntze var.niaowangensisQ.H.Chen)原名鸟王茶或仰望茶,栽培种植历史悠久,唐朝时被茶圣陆羽收录记载,公元1325年开始向朝廷进贡,至明清已成为皇家珍品,乾隆时列为全国八大名茶之一,是全国唯一有碑文记载的"贡茶",2011年正式定名为云雾贡茶,生物学特性研究报道较少。云雾贡茶主要分布在贵定县云雾镇鸟王村上坝、长寿、竹林、中寨、山寨、石门、排上、高寨、关口等18个苗族村民组。长期以有性繁殖为主,主要分化为小叶、中叶和大叶三种叶表现型。为选育遗传性状稳定的云雾贡茶优良品种,2008~2011年贵州科学院组织科研人员对云雾贡茶有性繁殖苗种群进行系统的生物学特性调查,以当地引种的福鼎大白茶为对照,现将比较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3.
1选配的类型优质种用土鸡的选配,就是把选出的优秀种鸡,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公、母配对,使优秀的性状遗传给后代。选配恰当,就可以充分发挥种鸡的作用,所以选配是选择的继续。选配是否恰当,又要依靠选择来判断。因此,选择又是选配的继续。选配分为3种类型。  相似文献   
74.
75.
经试验研究初步认为华北落叶无性的优良性状是遗传的,比较稳定,其生长速度快、抗风折、树干通直,适应性强,造林后第2a生长量以以后各年生长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6.
TT基因型龙桑选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是在1989年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了得到具有纯合的控制龙桑曲枝性基因(TT)的植株,对1989年获得的T型苗以天然授粉的方法进行测交,在已开花的39株中,发现有4株的基因型为TT.今后,由这些具有TT基因型的植株上所获得的种子育苗时,所获得的全部幼苗都将表现出曲枝性的特征.因而简化了龙桑苗木的繁殖方法,并可以比较容易地大批量的获得龙桑苗木.  相似文献   
77.
顾骏飞 《作物杂志》2014,30(1):14-18
概述了作物模型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并着重介绍了作物模型的新发展一基于QTL的作物生长模型。作者介绍了基于QTL的作物生长模型的原理,应用前提与基本步骤,并以一个光温发育模型准确预测大麦重组自交系的开花期为例,介绍基于QTL的作物生长模型在从基因型到预测表型中的应用和发展。结合这些研究进展,总结了基于QTL的作物模型对提高分子辅助育种效率和进行分子育种设计的帮助:模型可以去除环境误差,提高遗传分析精度;模型可以把复杂的产量性状分解为不同的生理组成部分,进而分析每一个生理组分的遗传变异,并利用模型来优化组合各生理过程,设计出最佳植株;作物生长模型可以预测复杂环境因子变化与植株性状之间的反馈调控与协变趋势,预测" QTL一环境互作”。最后作者结合基因组技术的发展,展望了结合全基因组连锁分析的“基于基因的作物模型”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8.
以山东大白菜亲本为自交系、自交不亲和系,表现型为又叠抱、合抱、直筒三组合为代试材料,与甘蓝型油菜田设定不同隔离区,探讨不同隔离条件下,甘蓝型油菜对大白菜杂交制种纯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9.
试验选用20个具有良好加工性状表现的马铃薯品种或品系,配制了16个杂交组合,在实生苗当代进行子代测验,以验证亲本的表型和杂种实生苗当代块茎表现的关系。通过对后代群体块茎的比重、长宽比、芽眼深浅等性状的表现,来评价亲本和组配方式对后代性状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根据亲本表现在比重、薯形,芽眼三个性状上不能够完全准确地预测其子代表现,需要通过其子代表现来进行评价。在组合的配制效应上,Vester×Fl1867、Fl1771×台湾红皮、Wauseon×Caribe、以及CIP380854.3×Fl1533的后代群体表现好,可以作为选育加工品种的组合在育种应用。  相似文献   
80.
作物科学中的环境型鉴定(Envirotyping)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云碧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7):3354-3371
全球气候变化正在对地球的环境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而作物生产取决于作物基因型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现代生物学技术可以在分子水平上精细解析作物的基因型及其各个遗传组分对于表现型的贡献;然而对于作物具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子,目前,只能通过作物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型来推测其综合作用,或对整个试验区的个别环境因子进行对比分析,因而无法对各类环境因子进行深入剖析。笔者首次在国际上提出了环境型鉴定概念,并创造了一个英文新词etyping来表示。在本文中,环境型鉴定用envirotyping来代替。环境型(envirotype)用来描述包括所有影响作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因子及其各种组合,外部环境因子主要包括水、肥、气、热、光、土壤、耕作制度和伴生生物等;而环境型鉴定用来表述对所有环境因子的解析和测定。环境型信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采集。作物多年多点区域试验积累了大量相关试验点的环境数据;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和土壤信息系统积累了大量气候、天气、土壤的数据;小型气象站可以监测小范围的天气、降雨、温度、气流等气象因子。众多环境检测仪器的使用,可以大规模采集与植物冠层、植物周边甚至单个试验小区和单个测试材料有关的土壤、光照、温度、水分、病虫害、伴生生物等外界环境因子。环境型信息将日益广泛应用于环境及其特征性鉴定、作物基因型-环境型互作、表现型预测、病虫害流行预测、近等环境型(near iso-envirotype)确定、作物对特定环境的反应研究、农艺组学(agronomic genomics)、精准高效农业等。展望未来,环境型鉴定需要将研究对象聚焦在单个材料的水平,实现单个材料的相关环境因子不同阶段的动态鉴定;需要开发和建立与基因型、表现型相结合的综合信息系统以及相应的决策支撑系统;环境型信息将最终有助于建立基于基因型-表现型-环境型的三维作物生产和研发系统,从而使未来作物育种中的选择建立在此三维空间概念的基础之上,并推动高产高效作物生产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