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异针茅在不同生境下补偿生长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的补偿生长受放牧扰动和生境资源的共同影响,但何种条件易于引起植物发生超补偿生长是长期以来争论的问题。在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3种生境(畜圈、牧道、封育)设置扣笼和无扣笼对比样方(不放牧和放牧处理)研究了异针茅(Stipa aliena)的补偿生长特性。结果显示,异针茅分株各部分中除根系在牧道生境为等量补偿外,叶片和花序在畜圈和牧道生境均为低补偿。异针茅的分株密度、高度以及生长分配在封育生境最高。分株各部分的相对生长率在畜圈生境最低,在牧道生境最高。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对异针茅补偿生长和相对生长率影响最大的因子是采食率。尽管畜圈生境具有良好的土壤养分和水分条件,但仍不能抵消该生境家畜重度采食和践踏对异针茅的负面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异针茅分株种群补偿生长的主要因素是放牧强度,而土壤资源获得性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2.
为阐明平茬年限和林龄对沙冬青叶片功能性状及灌丛下土壤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采用方差及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沙冬青被平茬后更新恢复生长的机理和策略,探讨C、N、P化学计量特征对沙冬青种群生长及恢复的指示意义,从而更好地解释平茬复壮后植物补偿性生长机理与持续年限,以期在理论与技术上解决孑遗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与修复,为天然沙冬青种群在生态系统中演变特征进行预测和评估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1)沙冬青经平茬处理后,叶片面积显著增大(P<0.05)。平茬恢复生长1年的沙冬青比叶面积、叶片N含量、叶片P含量显著升高(P<0.05),且随平茬年限和林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叶片干物质含量变化趋势与比叶面积相反,叶片碳含量在不同平茬年限和林龄下无显著差异(P>0.05)。叶片N含量与叶片P含量、比叶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干物质含量与比叶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且与叶片N含量、叶片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2)叶片与土壤中的C、N、P化学计量特征对平茬年限和林龄变化的响应不完全一致。平茬年限和林龄对沙冬青灌丛下土壤有机碳含量产生显著影响(P<0.05),但对土壤P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仅林龄对土壤全N含量影响显著(P<0.05)。随着平茬年限和林龄的增加,土壤C、N含量呈上升趋势,土壤P含量呈下降趋势。3)在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中,叶片P与C:P对平茬年限和林龄变化反应最为敏感,对于沙冬青更新恢复生长及种群动态变化规律具有指示意义。平茬恢复1、3和8年的沙冬青叶片N:P平均值分别为14.79、15.77、17.81,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沙冬青叶片N:P平均值分别为15.32、18.23、21.76,可见随着平茬年限和林龄的增加,沙冬青生长由N、P共同限制逐渐转向更受P的限制。  相似文献   
13.
14.
将2010年化学诱变所得的玉米材料192进行种植,对该玉米材料的形态特征和生理代谢特性予以分析。结果表明,该变异玉米品种具有优良的补偿性生长特性;苗期下部叶片出现了明显的自我凋亡,而到了生育后期,中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提高37%,可溶蛋白含量提高24%,硝酸还原酶活性提高24%,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提高22%。该玉米品种的变异是可遗传变异,可用于改良玉米种质。  相似文献   
15.
荒漠草原不同放牧强度下长芒草种群补偿性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宁夏盐池县四墩子荒漠草原,比较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下长芒草种群地上净初级生长量及家畜采食率的变化,并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适度放牧条件下,长芒草种群具有补偿、超补偿性生长,而在重度放牧条件下,长芒草种群表现为欠补偿生长.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于2010年在本氏针茅温性草原进行不同载畜率植物净生长量的比较研究,主要探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本氏针茅草原不同载畜率对植物补偿性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K、A、B、C、D区群落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E、F区(P〈0.05),表现为欠补偿性生长;主要植物种群的净生长量在不同放牧处理间存在差异,从而表现不同的补偿性生长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是自然生态系统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植物根系与菌根真菌的共生体。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维持家畜放牧是其最重要的生态学功能之一。目前关于AM真菌—宿主植物—草食动物相互关系的研究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其中AM真菌与宿主植物的关系,以及草食动物与植物的相互作用研究已经较为深入,但有关AM真菌对宿主植物与草食动物的互作研究尚待加强。基于此,本文从AM真菌介导植物对放牧行为响应的角度,围绕AM真菌对放牧行为影响下植物的补偿性生长及其机制、植物形态的可塑性变化及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等的影响和作用机理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研究AM真菌—宿主植物—草食动物之间的多重作用关系进行阐述,完善草食动物与植物的相互作用机制、阐明放牧草地退化的机理,了解AM真菌在植物放牧响应中的作用,为放牧管理决策系统的建立和天然草地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青海省环湖区高寒草甸草场天然牧草生长胁迫与再生力关系的试验研究,认为高寒草甸草场对生长胁迫的耐受、补偿能力较低海拔地区的弱,在遭受生长抑制后对不利天气的抵抗能力也减弱。牧草对刈割强度的补偿性生长表现为:轻度和中度刈割后牧草为超补偿生长,重度以上为欠补偿生长。放牧强度和放牧时间均为影响牧草再生能力的显著因子,并且放牧强度的影响要大于放牧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补偿性生长是指动物继营养不足甚至饥饿后,在恢复正常时表现出超越一直正常摄食个体的生长速度。补偿性生长是动物生产中经常利用的方法,但多用于经济生长周期比较长的肉牛生产。商品肉鸡利用补偿性生长原理进行生产的报道在国内外并不多见,但是肉仔鸡经历营养不足后的生长补偿已得到证实。一些学者采用对肉仔鸡前期限饲的方法来诱发其补偿性生长,发现在不影响肉鸡出栏时间、体重的前提下,限饲可能会对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前期快速生长带来的代谢紊乱(如各种腿病、死亡综合征等)和提高胴体品质方面有所裨益。1早期限饲的补偿性生长效应关于…  相似文献   
20.
在草甸草原家庭牧场比较研究了不同放牧制度对群落物质动态变化规律及植物补偿性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划区轮牧较自由放牧可提高现存量、生长量、生产力;与对照相比2001年两种放牧制度下群落均表现为欠补偿生长;2003年划区轮牧区群落表现为等补偿生长,自由放牧区群落表现为欠补偿生长;两种放牧制度草群营养物质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