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07篇
  免费   215篇
  国内免费   237篇
林业   2420篇
农学   613篇
基础科学   382篇
  434篇
综合类   4032篇
农作物   258篇
水产渔业   717篇
畜牧兽医   2101篇
园艺   1236篇
植物保护   166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82篇
  2022年   167篇
  2021年   230篇
  2020年   219篇
  2019年   253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201篇
  2015年   325篇
  2014年   717篇
  2013年   652篇
  2012年   800篇
  2011年   865篇
  2010年   805篇
  2009年   860篇
  2008年   995篇
  2007年   796篇
  2006年   761篇
  2005年   740篇
  2004年   469篇
  2003年   425篇
  2002年   216篇
  2001年   220篇
  2000年   176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6篇
  1965年   10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猪链球菌病是由C、D、E及L群链球菌引起的猪的多种疾病的总称。自然感染的部位是上呼吸道、消化道和伤口。表现为急性出血性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关节炎、哺乳仔猪下痢和孕猪流产等。本病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但有夏、秋季多发,潮湿闷热的天气多发的特点。有时甚至可呈地方性爆发,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给规模化养猪造成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2.
猪钩端螺旋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大多数呈隐性感染,少数急性病例表现发热、血红蛋白尿、神经系统病变、贫血、水肿、黄疸、出血性素质、皮肤和黏膜坏死等特征.2002~2004年,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猪钩端螺旋体病68例,治愈61例,治愈率96%.  相似文献   
103.
人为影响下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小尺度生态环境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沙漠中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公路建设和重大工程相继实施 ,对生态环境的人为影响日益加深。本文以重大工程实验点为例 ,通过研究对比工程影响区内人工沙垄和自然沙垄的砂质新成土理化性状和植被群落特征 ,指出了沙漠生态环境在人为干扰下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以及受损生态环境在人们采取积极补救措施的情况下所具有的自然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104.
自然生长的柑树 ,分枝角度小 ,树形紧凑郁闭 ,容易造成大小年结果 ,果实品质下降。金水柑是从柑中选育的优质丰产、果大耐贮、商品性强的新品系。其树体生长特性与普通柑基本相似。1996— 2 0 0 1年我们对该品种的几种树形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 ,并试验培育出一种较理想的树形———改良自然圆头形。该树形较其他树形在早结丰产、稳产优质和抗病性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1 改良自然圆头形的树形结构树高 2 5m左右 ,主干高度 2 5~ 30cm ,主枝5~ 7个 ,无明显的中心干 ,侧枝、小枝多 ,主从关系明显 ;分枝角度适当 ,主枝基角为 6 0°~ …  相似文献   
105.
适宜的自然气候地理条件,良好的社会生产环境是我国发展瓜菜种子产业的基础。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政府农业部门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充分利用本地区较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人力资源的前提下,组织和培训农技人员和农户从事甜(辣)椒制种生产,已经取得了相当的经济效益。现在该项产业正在逐步成为该区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的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6.
果树栽培要求株行距的特殊性,使果树株行间间作成为果农增收节支的有效途径.但随着树体的逐年增长,树体渐大,枝叶繁茂,行间通风透光差,很难满足农作物正常生长成熟需要的光照,迫使果农闲置株行间地块,即浪费了地力,又增加了田间除草的额外负担,而此时行间遮光度在70%左右,恰好适宜食用菌生长.我们尝试在果树间套栽食用菌,效果很好,即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增加经济效益,又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现简要介绍给大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7.
几种落叶果树H2O2含量变化与自然休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以设施栽培中常见的几种核果类果树品种和两个葡萄品种为试材, 分析了芽休眠期间 H2O2含量变化动态, 并探讨了温度、生长调节剂及化学破眠物质对H2O2含量影响的效应。结果表明: 休眠期间,不同树种( 品种) 芽内 H2O2含量存在差异, 基本趋势是晚熟品种高于早熟品种, 花芽高于叶芽, 但葡萄品种相反, 早熟的‘京秀’高于晚熟的‘巨峰’; 休眠期芽内 H2O2含量基本呈稳步上升后急剧下降的趋势,不同品种急剧下降的时间略有差别, 且与自然休眠解除的时间相吻合。低温(5 ℃) 处理显著增加了芽中 H2O2含量, 中温(10 ℃) 使 H2O2含量略有增加, 而高温(20 ℃) 却导致 H2O2含量降低。休眠前期50 mg.L-1 ABA 处理显著提高了芽中H2O2含量, 而100 mg.L-1的GA3和6-BA 处理有减少 H2O2含量的趋势, 但二者差异不明显。热带地区常用的化学破眠物质对芽 H2O2的影响因树种( 品种) 、使用时期不同而异, 硫脲、KNO3前期使用对核果类果树影响明显, CaCN2对核果类无明显效应, 但对葡萄品种作用显著。果树芽 H2O2含量的动态变化表明, H2O2可能是低温解除自然休眠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8.
本文综述了对螟虫长距茧蜂的研究概况,包括该寄生蜂的主要生物学习性、对玉米螟自然寄生率及田间防治玉米螟效果等。  相似文献   
109.
黄大斌  杨菁  陈明忠  陈坚 《食用菌》2003,25(6):9-10
由自然变异经定向选育的花菇菌株98—1,其农艺性状较原始菌株有明显的改善,本文应用RAPD技术对98—1菌株与939、135,08进行DNA指纹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DNA多态性,从分子水平上验证花菇菌株经自然变异和定向选择后,其农艺性状与原花菇菌株间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0.
每年春末夏初,蜜蜂发展到顶峰时期必然会产生“分蜂热”,这已形成规律。自然分蜂会给蜂场造成重大损失:凡起分蜂热的蜂群,工蜂出勤大大减少,蜂王产卵骤降,蜂王身体缩小,巢门前“呆蜂”增多,呈“怠工”状态。此时,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蜂王会带领一半左右的工蜂,飞离原巢,另建新巢。防止自然分蜂,首先要探索和掌握蜂群产生自然分蜂的机理,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实践证明,蜂群产生自然分蜂的原因:一是群势过于强大;二是巢内闷热;三是哺育蜂过剩;四是巢内储存的粉、蜜过足;五是蜂王衰老,释放的“蜂王物质”减少;六是外界蜜粉源充裕,蜂群分出去不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