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15篇
林业   128篇
农学   8篇
  3篇
综合类   179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茧蜂标本基因组DNA提取及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茧蜂标本总DNA的3种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改进的十六烷基三乙基溴化铵(Cetyllrirnethyl Ammonium Bromide,CTAB)法效果最好。在优化反应条件下用25个随机引物对蚜茧蜂亚科下的6种蚜茧蜂供试材料进行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技术分析,共得到159条带,各片段长度为200~3000bp。依据RAPD标记数据聚类分析,确定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与传统分类的一致。  相似文献   
62.
《林业科学》2021,57(5)
报道采自中国浙江天目山、可能为害山核桃的棒蜂科巨棒蜂属一新种:白痣巨棒蜂Megaxyela leucostigma sp. nov.,该种可能是山核桃的新害虫。新种翅完全透明,无烟色,翅痣和翅脉全部乳白色,锯鞘端黄白色等,与同属已知种类差别显著。新种与蓝腹巨棒蜂M. euchroma Blank,ShinoharaWei,2017同域分布,寄主可能也相同,2种差别除上述虫体颜色外,白痣巨棒蜂的锯鞘端明显更窄长;此外,2种COⅠ序列差异十分显著,K2P距离为10.85%,与同属其他种类间K2P种间距离(7.6%~13.5%)近似;文中还编制了巨棒蜂属亚洲种类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63.
64.
肖刚柔 《林业科学》1992,28(2):128-130
本文记述了叶蜂科一新种。本种在山东泰山危害元宝槭甚为严重,影响了泰山的景观及树木的生长。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昆虫标本馆内。  相似文献   
65.
赤眼蜂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眼峰属于膜翅目赤眼蜂科,可寄生于鳞翅目、半翅目、直翅目等10个目200多个属400多种昆虫卵内,在我国已成为应用面积最大、防治害虫最多的一类天敌。目前赤眼蜂的防治对象有20多种农林作物的60多种害虫,主要有玉米螟、棉铃虫、黏虫、黄地老虎、草地螟、菜粉蝶、  相似文献   
66.
李实蜂属膜翅目叶蜂科,又名李叶蜂,主要为害李果。李实蜂虽1年只发生1代,但危害严重。近年来在豫南许多李园危害株率达100%,受害果率达60%~80%,发生严重果园达到90%以上,造成李树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67.
中国纽扁叶蜂属一新纪录种(膜翅目,扁叶蜂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记述纽扁叶蜂属中国一新纪录种——珍珠梅纽扁叶蜂Neurotoma sibirica Gussakovskij。其中卵、幼虫及蛹(浸渍标本)的形态均为首次记载。  相似文献   
68.
丝角叶蜂属一新种(膜翅目:叶蜂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记述叶蜂科、丝角叶蜂亚科一新种——杏丝角叶蜂Nematusprunivorous。本种在浙江省淳安县严重危害杏树。  相似文献   
69.
杨忠岐  魏建荣 《林业科学》2003,39(5):T004-T005
报道和记述了在中国发现的寄生于美国白蛾的姬小蜂科啮小蜂属黑棒啮小蜂种团(Tetrastichus howardi species group)的2个新种:山东白蛾啮小蜂Tetrastichus shandongensis Yang,白蛾黑基啮小蜂T.nigricoxae Yang。这2种啮小蜂均群集内寄生于美国白蛾蛹中,每寄主蛹平均出蜂分别为77头和124头,平均寄生率分别为6.2%和9.8%,在生物防治上具有良好的利用前景。文末列出了啮小蜂属黑棒啮小蜂种团中国已知3个种的检索表。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70.
杨忠岐  谷亚琴 《林业科学》1995,31(3):223-232
调查发现,大兴安岭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superanssibiricusTschetverikov共有5种卵寄生蜂(其中包括1个新种)。它们的总寄生率达54.63%(±1.70%),在自然控制这种害虫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对5种卵寄生蜂作了较为详细的形态描述,并对一些误名作了更正。这5种卵寄生蜂为:落叶松毛虫黑卵蜂TelenomustetratomusThomson(细蜂总科);松毛虫卵宽缘金小蜂Pachyneuronsolitarium(Hartig),松毛虫迈金小蜂MesopolobussuperansiYangetGu(新种),落叶松毛虫卵跳小蜂Ooencyrtuspinicolus(Matsumura)和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dendrolimiMatsumura(小蜂总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