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91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304篇
林业   161篇
农学   756篇
基础科学   144篇
  82篇
综合类   2707篇
农作物   620篇
水产渔业   336篇
畜牧兽医   1444篇
园艺   466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270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305篇
  2011年   313篇
  2010年   293篇
  2009年   302篇
  2008年   326篇
  2007年   341篇
  2006年   342篇
  2005年   316篇
  2004年   276篇
  2003年   290篇
  2002年   251篇
  2001年   250篇
  2000年   211篇
  1999年   188篇
  1998年   171篇
  1997年   127篇
  1996年   142篇
  1995年   137篇
  1994年   121篇
  1993年   135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106篇
  1990年   118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9篇
  1973年   7篇
  195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克服亚种间杂交稻的各种生殖障碍,从Akihikari//IR36/Dular杂交后代中选育出在ga11和S5、S7、S8、S9、S15、S16位点上聚合有不同育性亲和基因的品系.经测交分析,2个品系聚合可改良亚种间杂交稻花粉育性的雄配子亲和基因ga11-n和6个雌配子亲和基因S5-n、S7-n、S8-n、S9-n、S15-n和S16-n,另2个品系聚合了6个雌配子育性亲和基因.育成品系与测验种杂交F1的育性检测表明,这些品系能消除各种雌、雄配子导致的败育障碍.2个粳型育成品系与籼型两用核不育系S27配制的杂种与汕优63相比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这些品系可用作亚种间杂交稻育种的亲本或有利基因供体.  相似文献   
992.
蜂王的质量制约着蜂群的经济效益,提早有计划地进行育王,是获得蜂产品优质高产的决定性因素。然而,高寒山区蜂群越冬期长,3月末4月初蜂群出窖后,经过35~40d才逐渐进入增殖期,怎样提早育王、提高蜂王质量已成为高寒山区蜜蜂饲养的难题,作者就此作以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993.
为了评估长牡蛎(GG)和近江牡蛎(AA)的配子兼容性和合子育性,本实验探究了盐度(16、20、24、28和32)、温度(18、21、24、27和30 ℃)和精子浓度(100、101、102、103和104个/μL)对受精率、胚胎畸形率和孵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盐度的增加,GG组的受精率和孵化率逐渐上升,而AA组和AG组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先上升后下降;GA组和AG组分别在盐度28和24时具有较优的配子兼容性和合子育性,受精率、畸形率、孵化率分别为7.45%±5.05%、2.00%±0.90%、63.60%±9.88%和14.26%±9.26%、1.74%±0.93%、66.16%±9.43%。随温度上升,AA、GA和GG组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先升高后下降,而畸形率先下降后上升;GA组和AG组均在27 ℃时表现出较优的配子兼容性和合子育性,此时GA组和AG组的受精率、畸形率、孵化率分别为7.95%±4.04%、1.79%±1.04%、57.11%±9.95%和14.70%±7.27%、1.66%±0.85%、67.25%±15.19%。随精子浓度的增加,GG组的受精率逐渐上升,孵化率逐渐下降,GA组和AG组的受精率逐渐上升;GA组和AG组均在104个/μL时表现出较优的配子兼容性和合子育性,此时二者的受精率、畸形率、孵化率分别为9.09%±7.53%、1.59%±0.48%、67.97%±19.96%和14.30%±6.04%、1.06%±0.68%、67.33%±12.65%。研究表明,温度、盐度和精子浓度对长牡蛎和近江牡蛎种间配子兼容性影响较小,但对合子育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94.
郑伟 《中兽医学杂志》2023,(11):55-57+60
牛出败病又称牛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高度致死性疾病,牛出败病是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发病时会导致牛只出现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病牛常发生头颈、咽喉及胸部炎性水肿,传染性强、死亡率高,若不能及时干预与治疗,会对饲养者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为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养殖户必须对牛出败病引起重视,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诊断和防治。结合牛出败病发病特点和临床症状,分析了该病的诊断方法和防治策略,为该病的诊断与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玉米营养团育苗、覆膜玉米与大豆套作红苕新旱三熟作物高产种植模式,能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和空间位置,目的是实现玉米丰收并增加一个生长季节的大豆和红苕收成,实现农户增产增收的目标,缓解生猪散养农户养殖生猪青饲料缺乏矛盾,解决人们对红苕尖、红苕块根的市场需要。玉米营养团育苗方式加覆膜栽培模式能有效减轻玉米因直播导致野鸡、斑鸠、雀鸟践踏玉米种,减少玉米用种量,降低生产成本。采用育中苗移栽方式,能有效防治野鸡、斑鸠、雀鸟损害玉米种子,还能节省用工。根据浅丘陵地区的生态环境条件选择高产、优质、合适的玉米、黄豆及红苕作物品种,把握好育苗和移栽等技术关键,加大田间管理和病虫防治力度,并适时收获。  相似文献   
996.
翟辰洋  陈斌 《中国种业》2023,(4):7-9,14
“育、繁、推”是种业发展的3 个重要阶段,分别决定着种业发展方向对不对,供种水平高不高,发展成效好不好。“十三五”至今,江苏种业在“育、繁、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着多数品种抗逆性不强、转化应用效率低,繁制种基地稳定性不足、种源区域性供给不平衡,良种良法配套不充分、侵犯品种权事件多有发生等问题。分别从种业“育、繁、推”3 个方面切入,通过分析共性和个性问题,提出与新形势下种业发展机遇相适应的对策,以期为江苏省和其他存在相似问题省份现代种业发展提供积极参考。  相似文献   
997.
张蕾 《中国种业》2023,(8):11-16
农作物种业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对推动农业现代化意义重大。“十三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取得了显著进步。在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总目标,推动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种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内蒙古农作物种业尚存在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不足、科技创新实力有待提升、种子企业产业化发展能力较弱、种业市场监管体系有待健全等突出问题。在国家实施民族种业振兴,大力推动现代种业发展的契机下,内蒙古自治区要增强种质资源保存能力,打牢种质资源基础;深化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提升种业创新能力;引导企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变革,培育种业龙头企业;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优化种业发展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998.
为充分发挥控制灌溉水分管理模式的效能,节约灌溉用水,提升田间管理及综合防控水平,有效指导吉林省水田高效节水灌溉健康发展。根据吉林省的自然气候条件、水稻的需水规律,因地制宜地优化集成化控育壮秧技术、综合防治技术、种植模式、施肥制度等多项节水增效技术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合理构建以“化控育壮秧—控制灌溉—水肥联合调控—综合防控”为主体框架的吉林省水田高效节水配套关键技术模式。该技术模式可有效解决水稻控制灌溉土壤水分阈值缺失、全生育期水肥脱节等主要技术难题,实现化控育壮秧、水肥精准调控、田间综合防控,节水20%以上,水稻单产提高2%以上,达到农业节水、粮食增产、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9.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对粮食产量的需求与日俱增。在种植水稻过程中,育秧插秧工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是实现水稻高产、丰产的关键所在。桐城市隶属于安徽省,由安庆市代管,位于长江下游北岸,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降雨量较大,因此适合大规模种植水稻。随着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能提升种植效率,还降低了农户的工作强度,一举两得。本文将结合实际详细探讨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要点以及农机农艺融合关键技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方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的理论指导,使本地的水稻种植业能朝着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希望能为我国农业技术的长远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冬暖大棚西瓜坐瓜难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坐瓜难的原因1.1 育苗期温度管理不当 两瓜的花茅分化在苗期基本完成,二片真叶展平时,主蔓第一雌花开始分化,五片真叶展平时,主蔓第三雌花已经分化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