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4篇
农学   10篇
  6篇
综合类   76篇
农作物   17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为了探讨联苯菊酯在绿茶和乌龙茶中的残留及其消解动态的差异,明确其在福建茶区使用的安全性,在福安、安溪和武夷山进行福云6号、金观音、铁观音和水仙等4个不同品种茶树上联苯菊酯残留田间试验,用2.5%联苯菊酯乳油1 000~4 000倍液进行施药,药液干后以及施药后1、3、5、7、10、15d分别取样,采用丙酮和石油醚提取,气相色谱检测,样品添加回收率为93.9%以上。检测统计结果表明,联苯菊酯在茶叶上的原始残留量随着农药稀释倍数的增加而减少,而且差异变小。除福安绿茶2003年秋茶期的原始残留量较高外,不同品种同一季节或同一品种秋茶与春茶期间原始残留的差异均不显著,1 000~4 000倍液的平均原始残留量在同一品种不同季节间均表现出气温高,原始残留量低的负相关关系。联苯菊酯在茶叶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福安、安溪和武夷山,4个不同品种联苯菊酯1 000、2 000、3 000和4 000倍液的平均残留半衰期差异不显著,平均为4.22d,而同一茶季不同地域间(品种)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安溪2003年秋季1000~4 000倍液的残留半衰期最长,平均达8.48d;在相同地域相同气候条件下,福安绿茶品种和乌龙茶品种上的残留半衰期平均分别为2.19、6.16d,季节间差异不显著,而品种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试验期间的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和降雨量与残留半衰期均未表现出统计学相关性。2.5%联苯菊酯乳油1 000~4 000倍液的原始残留量均小于3.5mg.kg-1,超标风险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22.
为明确茶园施药因素与采摘标准对茶叶中联苯菊酯残留量的影响,本试验设2种施药浓度、2种施液量、2种施药方向和4种采摘标准,探讨不同处理下茶叶中的联苯菊酯残留量.结果表明,施药浓度增加使农残含量显著提高,推荐浓度施药7 d后采摘一芽三叶农残符合安全标准.联苯菊酯施液量增加使初始残留量显著提高,但其影响效果弱于施药浓度.叶背...  相似文献   
23.
联苯菊酯是一种广谱高效杀虫剂,大规模的应用使其广泛残留在环境中,因此筛选联苯菊酯的高效降解菌具有重要意义。从扬州农药厂附近的地表土壤取样,利用富集驯化培养分离得到一株编号为S8的降解细菌,经表形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其为醋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该菌株在pH7.0和30 ℃的条件下,对100 mg·L-1联苯菊酯的3 d降解率达56.4%,半衰期为60.7 h。其最适生长条件为:pH6.0~8.0,温度30~35 ℃,接种量5%。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治理联苯菊酯残留污染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4.
联苯菊酯杀虫剂,美国富美实公司于1988年、1989年、1999年在我国正式登记商品天王星10%、2.s%-~l油,天王星原药。制剂登记防治棉花棉铃虫、红铃虫和红蜘蛛用量(有效成份,下同)分别为30—52.5%克/公顷和45—60克/公顷。防治茶树茶尺蠖、茶毛虫用量7.5—15克/公顷;茶小绿叶蝉、粉虱30—37.5克/公顷;茶树象甲45—52.5克/公顷。防治番茄保护地白粉虱7.5—15克/公顷。防治苹果树桃小食心虫、叶螨使用浓度20—30毫克/千克。防治柑桔树潜叶蛾、红蜘蛛使用浓度分别为7.5—10毫克/千克和20—30毫克/千克。据对农药产品登记动态统计至今年(登记号至1279号),全国14个省、区、市50家企业登记产品60个厂次(原药11个、单剂45个、复配制剂4个)。其中江苏省1998年至2006年有16家企业登记产品22个厂次(原药9个、单剂12个、复配制剂1个),  相似文献   
25.
为评价4种农药在乌龙荼品种茶树新梢上的残留水平及安全性。以铁观音和武夷肉桂两个典型乌龙荼品种为材料,利用气相色谱分析技术,研究4种化学农药(联苯菊酯、甲氰菊酯、氯氰菊酯和优乐得)在茶树新梢上残留的自然降解动态。联苯菊酯、甲氰菊酯、氯氰菊酯和优乐得在铁观音新梢中的半衰期分别为6d、5d、4d和4d,在武夷肉桂新梢中分别为7d、4d、3d和5d。建议在乌龙茶的出口基地上,喷施联苯菊酯和氯氰菊酯后的安全间隔期分别为13d和24d。  相似文献   
26.
进行不同产地的25 g/L联苯菊酯乳油防治茶小绿叶蝉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江西省科泰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生产、提供的25 g/L联苯菊酯乳油的防效表现为随用量增大而提高,速效性好,持效期3~7 d。药后3 d,25 g/L联苯菊酯乳油37.50 g.ai/hm2的防效最高,为91.98%,与其他处理及江苏皇马农化有限公司生产的25 g/L联苯菊酯乳油的防效差异显著。使用剂量以33.75~37.50 g.ai/hm2为宜,施药适期应在茶小绿叶蝉低龄若虫盛期,可作为防治茶小绿叶蝉的药剂登记使用。  相似文献   
27.
根据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十二五"任务部署和成都综合试验站的安排,南充市嘉陵区农业局农技站承担了豌豆象田间灭杀示范。供试品种陇豌一号,供试药剂6种,设置空白对照不防治。示范结果统计表明,联苯菊酯和阿维菌素防效最好,分别达到87.0%和86.6%;氰戊马拉松防效最低,只有  相似文献   
28.
《中国茶叶》2008,(5):41-41
以铁观音和武夷肉桂两个典型乌龙茶品种为材料,利用气相色谱分析技术,研究4种化学农药(联苯菊酯、甲氰菊酯、氯氰菊酯和优乐得)残留在茶树新梢上的自然降解动态。联苯菊酯、甲氰菊酯、氯氰菊酯和优乐得在铁观音新梢中的半衰期分别为6天、5天、4天和4天;在武夷肉桂新梢中分别为7天、4天、3天和5天。建议在乌龙茶出口基地茶园中,喷施联苯菊酯和氯氰菊酯后的安全间隔期分别采用13天和24天。  相似文献   
29.
更正     
《中国茶叶》2020,(3):49-49
本刊2020年第1期P6左栏第18行“到2019年,GB/T 8321已规定了顺式氰戊菊酯、联苯菊酯、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等50种农药在茶叶上的使用准则。”应为“到2019年,GB/T 8321已规定了顺式氰戊菊酯、联苯菊酯、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等20余种农药在茶叶上的使用准则。”特此更正。  相似文献   
30.
浙西北茶区茶尺蠖对联苯菊酯等药剂抗药性初步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铁锋  黄海涛 《茶叶》2015,(4):204-206
茶尺蠖是浙江茶叶主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其抗药性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茶叶生产,测定浙江茶叶主产区茶尺蠖对常用药剂的抗药性对其合理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测定了浙江省萧山区、西湖区、富阳区、余杭区和安吉县等茶叶主产区茶尺蠖对联苯菊酯、溴氰菊酯、功夫菊酯和辛硫磷四种常用药剂的抗药性。结果显示:浙江省主要产茶区茶尺蠖种群对以上四种常用药剂均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抗性,且对辛硫磷产生的抗性水平最高,其次是联苯菊酯,几个主要产茶区中以余杭区茶尺蠖的抗性水平最高,这与其茶园管理模式有密切关系。浙江省各茶叶产区需要根据本地茶园管理模式合理选择药剂防治茶尺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