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7篇
综合类   54篇
水产渔业   14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91.
为了解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1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事件对茎柔鱼(Dosidicus gigas)耳石形态的影响,以不同海洋环境年的秘鲁外海茎柔鱼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分析ENSO对其耳石形态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海洋环境年,茎柔鱼耳石均有明显的翼区、吻区、背区和侧区;雌、雄个体耳石形态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海洋环境年间耳石形态存在显著差异(P<0.05)。通过主成分分析,选取耳石总长、吻区长和背侧区长作为耳石长度表征参数,选取翼区宽和吻区宽作为耳石宽度表征参数。厄尔尼诺年,茎柔鱼耳石整体形态较大,吻区长且窄,翼区较大;拉尼娜年,茎柔鱼耳石整体形态较小,吻区短且宽,翼区较小。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利用耳石进行茎柔鱼种群鉴定和生活史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研究气候变化对头足类硬组织生长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2.
根据2016年4~6月于南海北部采集的中国枪乌贼(Uroteuthis chinensis)样本,采用梯度森林法筛选影响个体生长的关键环境因子,并通过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建立耳石日增量与关键环境因子的关系,分析环境因子对个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本研究中的中国枪乌贼孵化于2015年10月~2016年1月,孵化高峰期为11~12月;SST(Sea Surface Temperature)、Temp_25(Temperature of 25m)和SSS(Sea Surface Salinity)是影响枪乌贼产卵群体(11~12月)的关键环境变量。SST在23~28℃范围内变化时,耳石日增量宽度随随着SST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当Temp_25在23~28℃范围内变化时,耳石日增量宽度随着Temp_25的增加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当SSS在33.2~33.8‰范围内时,耳石日增量随着SSS的增加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根据结果可以推断,水温和饵料丰度对中国枪乌贼的生长影响显著。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枪乌贼耳石日增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其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3.
鱼类遗存是考古遗址中常见的动物遗存之一,目前针对鱼类遗存进行的专题研究,涉及种属鉴定与量化统计、表面改造痕迹研究、体长复原、肉量估计、捕鱼工具推测及环境重建等,而死亡年龄鉴定的相关工作的成果相对较少,且研究材料以脊椎等骨骼为主。耳石是随鱼类年龄增长稳定沉积在淋巴系统中的碳酸钙结构,其形成原理与特殊性质使得耳石成为有效鉴定鱼类死亡年龄的绝佳材料。利用耳石进行年龄鉴定在国内外渔业研究中已经拥有漫长的发展历史,在国外的考古遗址中利用耳石进行鱼类死亡年龄鉴定也日益普遍,已经产生许多成功案例。本文拟从鱼类死亡年龄研究简史,耳石基本特征及采集方法,利用耳石进行鱼类死亡年龄鉴定的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来阐释耳石在鱼类遗存研究中的学术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94.
耳石是头足类重要的硬组织之一,存储了大量微化学信息,能够反映其栖息环境变化,是研究头足类生活史的重要材料。本文根据2017年3月—5月我国灯光罩网渔船于中国南海南沙群岛海域采集的1002尾鸢乌贼样本,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LA-ICP-MS)分析了17枚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的组成及分布。结果表明:南沙群岛海域的鸢乌贼耳石主要由56种微量元素组成,含量最多的前10种元素依次为钙(Ca)、锶(Sr)、钠(Na)、磷(P)、硅(Si)、钾(K)、镁(Mg)、铁(Fe)、钡(Ba)和硼(B)。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性别间Ca、Sr、Na、P、Si、K、Mg、Fe、Ba、B的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孵化期的群体间Ca、Sr、Na、P、Si、K、Mg、Fe、Ba、B的分布也无显著性差异;不同耳石部位间Si、K、Fe无显著性差异,而Ca、Sr、Na、P、Mg、Ba、B则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