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03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506篇
林业   61篇
农学   435篇
基础科学   3350篇
  1014篇
综合类   3197篇
农作物   328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153篇
园艺   153篇
植物保护   237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88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65篇
  2016年   202篇
  2015年   232篇
  2014年   448篇
  2013年   419篇
  2012年   594篇
  2011年   738篇
  2010年   623篇
  2009年   631篇
  2008年   589篇
  2007年   566篇
  2006年   508篇
  2005年   523篇
  2004年   340篇
  2003年   290篇
  2002年   196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0年   6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7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2篇
  1953年   15篇
  1952年   4篇
  195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71.
蒸发水——西部开发的新水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水资源紧缺是制约西南地区农业开发的瓶颈,经过10年多的试验,调查和查阅资料,认为自然降水中60%被蒸发,它比流入到河流湖泊和地下的水资源总量大6倍,是西部开发的新水源,通过对农田自然降水去向进行试验观测和作物耗水量分析,提出了应用新的耕作技术开发农田蒸发水,它是解决农田干旱,防止水土流失,实现增产节支,维持农业持续发展的有效耕作措施。  相似文献   
72.
旱地果园咋深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干旱地区春季土壤解冻后,常常会看到果农在果园大锨深翻,这种做法足不科学的。首先,这样做铲断了大量分布在表层30cm以内的毛细根,影响短枝和花芽的分化形成。其次,由于此时春早严重,深翻后的果园土壤裸露在阳光下,蒸发量加大,使果园更旱,加速根系的干枯死亡,严重影响果树的正常生长发育和果园经济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73.
莼菜又名水葵、莼头、马蹄草,多年生宿根性浮生水生植物,原产于我国,以苏州太湖、杭州西湖出产较多,也最为著名。明末清初开始在我市东太湖人工栽培的太湖莼菜,其嫩叶、嫩茎、嫩梢富含蛋白质、糖类及多种氨基酸,是一种较早闻名的特色蔬菜,是我市出口创汇的重要蔬菜品种之一。现将其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田块选择①选用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环境要求的湖泊、池溏、河道、港汊及低洼田,以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有机质丰富、理化性状良好、淤泥层厚度20cm左右、pH值5.5~6.5为宜。②根据生长与管理的需要,修筑田埂、沟、渠、灌排设…  相似文献   
74.
稻瘿蚊综合防治新技术与示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80年代后,稻瘿蚊发生危害明显回升,损失相当严重。以大田试验示范为主,系统研究了新耕作条件下稻瘿蚊综合防治,首次总结提出“喷药除草、压低虫源、抓住晚秧、做好测报、挑治本田”的综合防治新技术体系。室内外试验和大田示范表明,应用草甘膦杀死越冬寄主游草,可显著减少虫源基数;灭线磷(商品名益舒宝)、氯唑磷(商品名米乐尔)是防治稻瘿蚊的高效药剂,抗蚊青占品种高抗稻瘿蚊。此外,合理利用杀虫植物、性引诱剂和天敌等亦是防治稻瘿蚊的重要措施。在面积达12.46万hm^2的示范推广实践中,本田防治效果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75.
旱地农业三种耕作措施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23  
在4年多的玉米传统耕作,深公覆盖和免耕覆盖耕作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3种耕作措施下的土壤物理性状,作物产量,以及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表明,深松覆盖和免耕覆盖具有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含水量,提高作物产量,减少作业量,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减少地表  相似文献   
76.
聚水集肥,带松茬种少耕法的水分利用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围绕对冀北高原高寒半干旱区降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对多年定位的土壤耕作试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耕层土壤沟垄构型,配合垄下覆膜,带松茬种,利用微域径流聚水也集中施肥,使土体形成水,肥,气的局部富集带,此聚水集肥,带松茬种耕作法使作物产量较传统耕作提高22.77%-28.36%2m土体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4.8%-90.0%,并使周年水分保持了正平衡。  相似文献   
77.
2004年,陕西猕猴桃溃疡病发生严重。据岐山县调查,平均发病面积占栽植面积的21%,其中易感病品种“红阳”染病田块达85%以上。如五丈原镇西星村8.67hm^2红阳就有7.33hm^2左右感病,个别田块感病率达95%以上,其中1hm^2已造成毁园。较抗病的秦美感病率达9%,其他品种如95-1、海瓦德也有部分感病。  相似文献   
78.
新毛香籽芋又名红梗芋,江南一带俗称芋艿,为天南星科芋属湿生作物,是苏州太仓市的地方名特优品种,栽培历史久远。该品种全生育期210天左右,株高100~120cm,叶互生,叶片长约80cm、宽约50cm,叶柄长120cm左右。根为白色肉质纤维根,着生在母芋及子芋下部节上。茎为地下球茎,卵圆形,属多籽芋类。母芋中等大小,圆形,下部稍尖。  相似文献   
79.
豇豆荚螟幼虫发生危害特点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豇豆荚螟又名豆野螟,是如皋地区豇豆上的常发重发害虫,常年危害盛期在7~9月份。一般田块豇豆荚果被害率在30%~40%,重发田在50%以上.甚至达100%,严重影响豇豆的产量与品质。在实际生产中,多数药剂防治豆荚螟的效果不理想,且盲目滥用农药现象严重。为控制该害虫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80.
《山东饲料》2004,(3):26-26
下田作业时,为增加稳定性,应将轮距调至最大;耕作时勿偏行,地头须留整齐,杜绝漏耕、重耕,尽量减少少空行;清理地边地角时,可视情况调整犁的牵引线,逐齿调整,以减少偏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