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8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2篇
  7篇
综合类   56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01.
组合生态浮床的水体净化效果与作用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美人蕉(Canna glauca)底部悬挂生物陶粒基质构建组合生态浮床,与仅有生物陶粒的基质组和空白组比较了对室内配制富营养化污水的净化效果,分析了各组水体中的微生物数量和活性,研究组合浮床中植物、基质和微生物对水体净化的贡献率及其相互间协同作用.结果表明,经过48 d的运行,组合浮床对总氮、总磷和氨氮的去除率依次为64.03%、95.82%和96.43%,美人蕉对氮、磷的去除贡献率分别为36.03%、37.96%.组合浮床组水中的细菌总量、基质上附着的生物膜脱氢酶活性和耗氧速率均高于基质组,说明植物吸收不是组合浮床去除氮磷的主要机制,但植物对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有积极作用;组合浮床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存在着植物、基质及微生物之间的协同作用.与基质组和空白组相比,组合浮床可以有效提高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02.
在总磷(TP)、总氮(TN)、叶绿素a(Chl a)分别为0.91、3.80、0.10 mg/L的水体中分别培养2.73 g/L美人蕉浮岛(A组)、8.77 g/L背角无齿蚌(B组)及2.66 g/L美人蕉浮岛+8.89 g/L背角无齿蚌(A+B组),并设置空白对照,以TP、TN、Chl a为监测指标,研究各实验组对水体水质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对TP的去除率依次为:A+B(83.27%)A(82.53%)B(71.51%)空白组(59.45%);对TN的去除率依次为:A+B(77.82%)A(72.77%)B(57.58%)空白组(31.68%);对Chl a的去除率依次为:A+B(99.53%)B(98.49%)A(96.16%)空白组(93.38%)。实验组对TP、TN、Chl a的去除率均显著(P0.05)高于空白组,美人蕉浮岛和背角无齿蚌搭配组对TP、TN、Chl a的去除效果最好,但对TP、TN的去除率均与单一移栽美人蕉的实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对Chl a的去除率与单一投加背角无齿蚌的实验组间差异不显著。实验结果表明,美人蕉对水体中氮磷的去除具有显著作用,背角无齿蚌对水体中藻类的去除具有显著作用,在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中美人蕉和背角无齿蚌的协同搭配能够加强水体中氮磷营养的循环,起到耦合强化净化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3.
在成都市龙泉驿区,随处可见坐着拖拉机、一路欢声笑语下地上工的妇女们。她们年轻的不过20岁出头,而年长的已近花甲,留神查看拖拉机上印的名字才知道,原来她们都是成都金果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原名龙泉黑金果业妇女合作社)的成员。听理事长唐蓉介绍,合作社妇女成员比例达到95名以上。  相似文献   
104.
美人蕉带芽根茎为起始材料,建立通过直接器官发生途径获得美人蕉再生植株的快繁体系,美人蕉不定芽增殖系数2.8,生根率100%,组培苗移栽成活率100%,快繁体系达到产业化生产要求。以无菌萌发苗为材料,剥离长度为0.2~0.5 mm的美人蕉茎尖进行培养,最终获得茎尖再生植株。对茎尖再生植株进行病毒检测,从71株再生植株中筛选获得40株未携带3种检测病毒的植物材料,脱毒苗得率为56.3%,美人蕉脱毒组培苗生产技术体系基本达到种苗产业化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05.
美人蕉瘟病菌种内分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南省白沙、海口、儋州、万宁、东方、三亚、昌江7个县市的美人蕉瘟病菌的7个菌株作研究材料,从形态、培养特征、产孢量、致病力以及RAPD标记等方面测试美人蕉瘟病菌的种内分化情况,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在种内尚无质的分化。   相似文献   
106.
以脱毒的大花美人蕉种子为外植体,采用不同的消毒时间及不同的培养基、切割方法等研究美人蕉的组织培养,结果表明:美人蕉种子消毒时间在5月较12月萌发率要高30%~40%;BA浓度适度的提高,有利于侧芽的分化;糖浓度对芽的分化生长有重要影响。通过不同的试验观察,发现其中使用的3个配方:MS+2 mg/L BA+8 mg/L KT+0.2 mg/L NAA,MS+8 mg/L BA+2 mg/L KT+0.2 mg/L NAA,MS+8 mg/L BA+0.1 mg/L IAA+6%糖,能较好地诱导分化丛生芽,植株生长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07.
美人蕉具有花大、叶茂、色艳、花期集中且在夏季高温其它花卉较少的季节开放、生长强健、适应性强等特点,但由于生长高度一般在1m以上,且不整齐,一般只是点缀应用在花坛。美人蕉矮化技术,就是控制美人蕉生长高度,使美人蕉平均株高控制在70cm~90cm,保持花坛平整,这样就能片植应用,南方城市已有成功经验。2005年起,我们尝试引进矮化美人蕉进行种植,并取得了不错的景观效果,现将其种植、矮化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8.
采用液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HgCl_2(0,1.0,2.5,5.0,10.0,20.0,40.0,80.0 mg·L-1)对水慈姑等3种水生植物幼苗根系构型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营养液中HgCl_2浓度的升高,水慈姑和大花美人蕉根系总长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2.5 mg·L-1(HgCl_2)时达最大值;水生鸢尾根系总长则随着HgCl_2浓度的增加呈持续下降;水慈姑的根系总体积、根系总表面积和根系直径随着营养液中HgCl_2浓度的升高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且均在2.5 mg·L~(-1)(HgCl_2)时达最大值,而大花美人蕉和水生鸢尾的则持续减小。由此可见,大花美人蕉、水生鸢尾对溶液中HgCl_2胁迫敏感,水慈姑在低浓度的HgCl_2胁迫下钝感,在较高浓度的HgCl_2胁迫下敏感。  相似文献   
109.
利用泡沫塑料作为漂浮栽培系统在猪场氧化塘废水中种植美人蕉,通过根系的吸收和吸附等作用,去除废水中的N、P元素,降低废水中的CODCr浓度,并通过美人蕉在猪场废水中快速生长的特性,来探讨美人蕉对废水的净化效果和修复系统作为快速育苗的苗圃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美人蕉在猪场废水中生长良好,生物量大,根系发达,经美人蕉漂浮栽培之后废水中的N、P元素去除效果显著,废水中总氮、总磷和CODCr的去除率均在90%左右,每株美人蕉在废水中生长35 d的平均分蘖数为2.5个,每年的分蘖数可达20~25个,是作为苗圃快速育苗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0.
3 种挺水植物吸收水体NH4+、NO3-、H2PO4- 的动力学特征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用动力学试验研究了具有景观价值的3 种挺水植物—— 水生美人蕉(Canna generalis)、细叶莎草(Cyperus papyrus)、紫芋(Colocasia tonoimo)对H2PO4-、NH4+、NO3- 的吸收特征及差异。试验结果表明: 3 种挺水植物吸收H2PO4- 时, 美人蕉的吸收速率最快, 且在较低离子浓度条件下也可以吸收该离子, 说明其具有嗜磷特性, 能够适应广范围浓度H2PO4- 环境; 吸收NO3- 时, 细叶莎草的速率最快, 但对低浓度NO3- 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 美人蕉吸收NO3- 的特性与细叶莎草刚好相反; 吸收NH4+ 时, 细叶莎草的吸收速率最快, 且在低浓度NH4+ 环境下仍能吸收该离子, 而美人蕉的吸收速率最慢, 但能在低浓度NH4+ 环境下吸收该离子。说明不同植物对养分的吸收特性存在较大差异, 各自的污染水体修复适用范围也不同。美人蕉可用于各种浓度H2PO4- 污染的水体修复; 而NO3- 污染严重的水体最适宜用细叶莎草作先锋植物, 修复到一定程度后再种植美人蕉来维持水质; 细叶莎草在各种浓度NH4+ 污染的水体中均适用, NH4+ 污染较轻的水体也可用美人蕉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