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256篇 |
免费 | 1186篇 |
国内免费 | 356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861篇 |
农学 | 4348篇 |
基础科学 | 200篇 |
1160篇 | |
综合类 | 17313篇 |
农作物 | 3484篇 |
水产渔业 | 2009篇 |
畜牧兽医 | 12638篇 |
园艺 | 2356篇 |
植物保护 | 6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59篇 |
2023年 | 1044篇 |
2022年 | 1389篇 |
2021年 | 1369篇 |
2020年 | 1073篇 |
2019年 | 1214篇 |
2018年 | 629篇 |
2017年 | 946篇 |
2016年 | 1213篇 |
2015年 | 1143篇 |
2014年 | 1827篇 |
2013年 | 1744篇 |
2012年 | 2543篇 |
2011年 | 2764篇 |
2010年 | 2511篇 |
2009年 | 2697篇 |
2008年 | 2820篇 |
2007年 | 2271篇 |
2006年 | 2154篇 |
2005年 | 1785篇 |
2004年 | 1396篇 |
2003年 | 1359篇 |
2002年 | 1040篇 |
2001年 | 1055篇 |
2000年 | 842篇 |
1999年 | 764篇 |
1998年 | 715篇 |
1997年 | 649篇 |
1996年 | 610篇 |
1995年 | 639篇 |
1994年 | 601篇 |
1993年 | 553篇 |
1992年 | 508篇 |
1991年 | 511篇 |
1990年 | 429篇 |
1989年 | 411篇 |
1988年 | 139篇 |
1987年 | 85篇 |
1986年 | 61篇 |
1985年 | 27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20篇 |
1982年 | 22篇 |
1981年 | 27篇 |
1980年 | 11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2篇 |
1975年 | 3篇 |
1974年 | 4篇 |
1963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近年来,随着国内家禽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肉类食品的消费需求也越来越挑剔,华东地区的老百姓特别偏爱三黄鸡。其实沉积在鸡脚胫、皮下脂肪上的黄色都是相同的化学物质——叶黄素,叶黄素是一类天然色素的总称。由于鸡不能自身合成叶黄素,所以存在于鸡体内的叶黄素都来源于饲料。 相似文献
42.
43.
影响猪生产性能的三个重要元素(遗传、健康和营养)之间的无法解脱的联系决定了养猪生产的成功或失败.一个永恒的三角关系(图1)将它们连在一起,并且在此关系中每一个元素会持续地影响其它二个中的每一个.健康是这三者中最难以定量的一个,往往也是此三角关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能够改善此薄弱环节的计划和重视猪群健康的打算将会提高猪的总体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德南牛的群体遗传结构和解析影响其重要性状的关键基因。[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群体进化树分析、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等方法,研究德南牛的遗传结构和与其他品种的亲缘关系;同时,利用全基因组SNP数据,计算德南牛与德国黄牛、南阳牛群体固定指数(Fst)和核苷酸多样性比值(π ratio)、复合似然比(CLR)、XP-EHH等多种选择信号指标,以筛选出德南牛基因组上受到选择的信号,鉴定出重要的候选基因。[结果] 德南牛具有欧洲普通牛(0.789)、东亚牛(0.176)、中国瘤牛(0.035)的混合血统。在θπ和CLR方法中鉴定出93个共有基因,使用FST和XP-EHH方法鉴定出17个共有基因。进行富集以及基因功能注释后,发现这些基因可能与生殖性能(TUBB3、NSD2、GRM1、ERBB4)、生长性状(RFX3、FGFR3、GABRB1、PDE4D)、环境适应性(PGR、GRIA4)和免疫系统反应(P2RY12、P2RY13、GPR87、P2RY14、GPR171)有关。[结论]本项研究发现德南牛血统受德国黄牛影响较多,且挖掘了德南牛基因组内可能具有经济意义的性状相关的选择特征,为德南牛种群的选育提高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究甘孜藏牛的mtDNA基因组遗传多样性与母系起源。[方法]采用mtDNA全基因组序列比对及生物信息学方法。[结果]结果显示:在28头甘孜藏牛mtDNA 基因组中,共检测到1232个变异位点,确定了22种单倍型,其单倍型多样度(Hd)为0.98820±0.00010,核苷酸多样度(Pi)为0.02420±0.00003,表明甘孜藏牛具有丰富的母系遗传多样性。系统发育树和网络分布图表明,28头甘孜藏牛mtDNA基因组包括4种母系支系,分别为普通牛的T2、T3与T4支系,还有牦牛支系,其中T2支系占7.14%,T3支系占64.29%,T4支系占3.57%,牦牛支系占25 %。[结论]甘孜藏牛具有较丰富的母系遗传多样性,为普通牛母系起源,但与牦牛有杂交。 相似文献
46.
为探索狐尾藻对重金属铜的积累和耐性机制,本研究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不同浓度铜处理(0、20、50 mg·L-1)对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生长生理特性以及叶片表皮细胞形态的影响,分析各器官中铜吸收转运及铜在各组织器官亚细胞中的分布和化学形态。结果表明:各浓度铜处理下狐尾藻均能存活,但铜浓度高于50 mg·L-1时,狐尾藻根、茎、叶生物量相比对照(铜 0 mg·L-1)处理降低53.48%、36.99%和32.22%。铜处理后,狐尾藻根、茎和叶铜含量分别为11.81~186.34、1.32~7.89、2.11~11.99 mg·kg-1,根系中铜含量均高于叶片和茎部。铜在狐尾藻中的亚细胞分布主要位于根、茎、叶的细胞壁部分(36.49%~49.61%、45.44%~49.92%、41.45%~55.92%),其次是可溶性组分(21.65%~25.99%、23.03%~27.65%、18.01%~34.63%)。狐尾藻中铜的赋存化学形态以盐酸提取态、醋酸提取态和乙醇提取态为主,所占比例为76.34%~86.67%,均是活性较低的形态。因此,狐尾藻是铜富集较好的植物,其根部的耐性大于茎、叶。铜以吸附态或蛋白质、果胶酸盐等低活性形态赋存于细胞壁或可溶性组分(液泡)中是狐尾藻积累和耐受铜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7.
为探究猪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NLR)家族端酶募集(CARD)结构域-5(NLRC5)在PK15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猪白细胞抗原I类分子(SLA I)表达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利用不同终浓度(1μg/mL、1.5μg/mL、2μg/mL)Poly I:C刺激PK15细胞后24 h,通过荧光定量PCR(qPCR)和... 相似文献
48.
目的 初步探究人参皂苷Rb1是否具有抗皮肤衰老的作用,使用不同浓度过氧化氢探究并建立人体真皮成纤维细胞(HSF细胞)氧化衰老模型,随后观察人参皂苷Rb1预处理是否具有预防HSF细胞氧化衰老的作用,并研究人参皂苷Rb1对HSF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使用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处理HSF细胞并建立HSF细胞氧化衰老模型,随后使用人参皂苷Rb1预处理细胞后再加入过氧化氢诱导,观察各组细胞形态,计算细胞活力,以及检测细胞氧化应激水平以细胞及凋亡进程。结论 600μM的过氧化氢可引发HSF细胞的氧化应激,导致细胞活力下降及死亡;500μM的人参皂苷Rb1预处理细胞2小时后可有效缓解过氧化氢的引起的细胞毒性,降低细胞内活性氧ROS的水平,并且抑制HSF细胞的凋亡,本研究揭示了人参皂苷Rb1的抗氧化作用以及在皮肤衰老治疗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