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73篇
林业   1篇
农学   15篇
  5篇
综合类   235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762篇
园艺   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殷中琼  贾仁勇  刘世贵 《畜禽业》2002,(7):X014-X015
细胞因子是体内免疫细胞或非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组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异质性肽类调节因子,在体内能激活和调节免疫活性细胞,对免疫应答的产生和调节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应用细胞因子作为免疫佐剂在基因治疗中的研究已有许多报道,本文将IL-2、IL-12和GM-CSF作为分子佐剂在基因免疫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2.
牛磺酸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理活性的氨基酸.在机体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及抗肿瘤上都发挥着积极作用。其具有保护淋巴细胞并可促进其增殖、产生抗体的作用。还可促进巨噬细胞产生白细胞介-1。此外,牛磺酸与中性粒细胞的吞噬杀菌功能密切相关,在机体的防御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3.
本文探讨了捻转血矛线虫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HC29)体外对山羊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功能的影响。颈静脉采取无捻转血矛线虫感染的山羊血液,分离单核细胞后加入终浓度为5μg/mL的HC29重组蛋白进行体外培养,通过免疫荧光抗体技术观察重组蛋白与单核细胞的结合情况;HC29刺激山羊外周血单核细胞,用qPCR技术测定各试验组单核细胞中IL-2、IL-4、IL-10、IL-17、IFN-γ和TGF-βmRNA的转录水平;重组蛋白刺激单核细胞,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的增值情况;将重组蛋白与巨噬细胞共培养,测定巨噬细胞吞噬和分泌NO的情况。结果表明,重组HC29能够与外周血单核细胞结合并刺激细胞因子IL-10和IFN-γ的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1),能够引起单核细胞增值(P<0.01),巨噬细胞吞噬作用增强(P<0.01)和NO分泌增加(P<0.01)。结果表明HC29是捻转血矛线虫的一个重要抗原,主要诱导Th1类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994.
为了研究蜂胶作为佐剂对猪细小病毒(PPV)灭活疫苗细胞免疫效果的影响,试验将20头25-30日龄健康仔猪随机均分为4组,1-3组分别颈部肌肉注射2 m L蜂胶、铝胶和油佐剂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第4组为空白对照组注射2 m L生理盐水,2周后以相同剂量进行第2次免疫。分别于首免后第7,14,35天颈静脉采血5 m L,采用MTT法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变化,ELISA法检测淋巴细胞上清液IL-2、IFN-γ(Th1型)和IL-6(Th2型)细胞因子含量。结果表明:蜂胶佐剂可以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和提高各细胞因子含量,效果优于油佐剂和铝胶佐剂。说明蜂胶提高细胞免疫的效果较好,可以作为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佐剂使用。  相似文献   
995.
本试验旨在研究天蚕素A-马盖宁杂合肽对小鼠小肠黏膜结构、黏膜免疫功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18只健康且体重相近的BALB/c小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生理盐水0.75 m L/d灌胃)、低剂量杂合肽组(0.26 mg/m L的杂合肽0.75 m L/d灌胃)、高剂量杂合肽组(0.52 mg/m L的杂合肽0.75 m L/d灌胃)。试验期为6周。结果表明:1)2个杂合肽组十二指肠绒毛长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各段小肠的隐窝深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段小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2个杂合肽组各段小肠黏膜内免疫球蛋白A阳性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3)2个杂合肽组小肠黏膜内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γ(IFN-γ)及IL-4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IFN-γ/IL-4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4)2个杂合肽组盲肠内容物中的大肠杆菌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双歧杆菌与乳酸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天蚕素A-马盖宁杂合肽灌胃能改善机体小肠黏膜结构;可促进免疫球蛋白A的表达来提高小肠黏膜免疫防御功能;可促进IL-2及IFN-γ的分泌来提高肠道细胞免疫水平,促进IL-4的分泌以提高肠道体液免疫水平并能够保持辅助性T细胞(Th)1/Th2的平衡状态;可有效降低肠道致病菌大肠杆菌的数量并显著增加肠道益生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  相似文献   
996.
锦鲤疱疹病毒ORF134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感染锦鲤疱疹病毒的患病鱼为材料,通过RT-PCR克隆ORF134的编码序列,在细胞水平分析其表达模式,并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获得可溶性的ORF134重组蛋白。结果表明ORF134在锦鲤疱疹病毒裂解感染中转录,证实ORF134为非结构功能基因。ORF134全长为624 bp,含有1个内含子,编码179个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ORF134同已报道的高等脊椎动物病毒编码的vIL-10具有较低的序列同源性,但具有较高的结构相似性。体外表达分析显示ORF134呈分泌性表达,但不能形成寡聚体,与其他病毒编码的vIL-10具有差异。进一步通过原核表达获得可溶性的ORF134重组蛋白。  相似文献   
997.
为了研究方剂对羊支原体肺炎的防治效果,将感染山羊支原体前后的羊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IL-10、IFN-γ和TNF-α含量。同时,每日观察临床症状,对迫杀的试验羊进行病理剖检和组织切片观察。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未见异常,阳性对照组症状明显,死亡4只,方剂治疗组均比阳性对照组临床症状有明显的改善,银芩麻杏石甘汤中剂量组全部治愈。7天时阴性对照组与其他7组之间IL-10、IFN-γ和TNF-α差异均极显著(P<0.01);14天时阴性对照组与其他7组差异极显著(P<0.01),阳性对照组与6组中药组差异极显著(P<0.01),银芩中剂量组与其他5组中药组差异显著(P<0.05);21天时IL-10、IFN-γ阴性对照组与其他7组差异极显著(P<0.01),阳性对照组与6组中药组差异极显著(P<0.01),银芩中剂量组与其他5组中药组差异极显著(P<0.01),银芩中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21天时TNF-α阴性对照组与其他7组差异极显著(P<0.01),阳性对照组与6组中药组差异极显著(P<0.01),桔芪高剂量组与其他5组中药组差异极显著(P<0.01),桔芪高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由结果得到2个方剂均对治疗羊支原体肺炎有一定的效果,银芩麻杏石甘汤中剂量组对羊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98.
白细胞介素34(Interleukin-34,IL-34)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在先天免疫和炎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IL-34在细菌和病毒感染后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IL-34在健康斑马鱼组织和胚胎发育过程中呈常量表达。腹腔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和聚肌苷酸-聚胞苷酸(Polyinosinic acid-polycytidylic acid,Poly (I:C))后,斑马鱼脾中IL-34表达在48 和72 h均上调,肠中IL-34表达均显著升高(除LPS刺激24 h时IL-34表达下降外)。斑马鱼感染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E.tarda)后,肠中IL-34表达明显增加(3、9和24 h),而脾中IL-34的表达则受到抑制(6、9和72 h)。腹腔注射感染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emia of carp virus,SVCV)后,脾(1、3、5和7 d)和肠(1和3 d)中IL-34表达也显著上调。体外分析结果显示,SVCV感染和LPS刺激增强ZF4细胞中IL-34的表达;LPS、IL-1β和IFNφ1诱导脾原代细胞表达IL-34。实验结果表明,鱼类IL-34基因在抵御细菌和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9.
为明确中国鲎基因工程抗菌肽不同处理方式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存活率的影响,分别在虹鳟仔鱼和成鱼两个阶段采用浸泡和混合饲料两种方式应用抗菌肽。采集仔鱼全鱼组织,成鱼血清及头肾组织,通过对SOD、ALP、CAT、IL-1β、IFN-γ、TNF-α等免疫相关酶水平及细胞因子表达量变化情况的检测,验证抗菌肽不同处理方式对虹鳟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应用84 U/mL抗菌肽浸泡虹鳟仔鱼10次,浸泡后第4天,试验组免疫相关酶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IL-1β、IFN-γ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差异显著(P<0.05)。浸泡后第15天,试验组免疫相关酶水平仍高于对照组健康鱼,其中IL-1β、IFN-γ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差异显著(P<0.05),但对照组发病鱼免疫相关酶水平与试验组相比显著下降,SOD、ALP、IL-1β、IFN-γ均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差异显著(P<0.05)。试验结束统计仔鱼存活率,试验组存活率高达95.1%,对照组存活率仅为29.9%。成鱼期采用混合饲料和浸泡两种方式应用抗菌肽。结果显示,混合饲料的最适添加量为50 mg/kg饲料,浸泡最佳浓度为84 U/mL,最佳浸泡时间为3 min。研究表明,对不同处理方式进行对比,在仔鱼期进行浸泡对虹鳟免疫指标的影响最为显著。其可能与抗菌肽种类、作用方式及养殖虹鳟疾病暴发特点有关。本研究可以为虹鳟养殖过程中抗菌肽的应用方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为分析不同浓度维生素C(vitamin C,VC)对β-伴大豆球蛋白(7S)诱导的仔猪肠上皮细胞(IPEC-J2)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取对数生长期的IPEC-J2用于试验,随机分为对照组、7S模型组(5 mg·mL-1 7S)和VC(25、50、100、200、400、600、800、1 000 μmol·L-1)保护组。细胞培养24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LDH、ALP、DAO、IFABP1含量和IL-1β、IL-6、TNF-α、IL-4、IL-10的分泌水平,用qRT-PCR法检测IL-1βIL-6、TNF-αIL-4和IL-10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7S可显著(P<0.01)降低IPEC-J2活力、破坏细胞膜完整性,上调细胞促炎性因子和下调抗炎因子的产生;与7S模型组相比,同时添加7S和VC的试验组细胞活力增加,细胞上清液中LDH、ALP、DAO、IFABP1含量显著(P<0.01)降低,促炎因子IL-1β、IL-6、TNF-α分泌水平降低,抗炎因子IL-4和IL-10的分泌水平升高。因此,不同浓度VC均可保护由7S诱导引起的仔猪肠上皮细胞损伤,100 μmol·L-1 VC的修复和保护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