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5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51篇
林业   132篇
农学   64篇
基础科学   30篇
  55篇
综合类   906篇
农作物   49篇
水产渔业   44篇
畜牧兽医   592篇
园艺   86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 毫秒
61.
三角帆蚌消化酶的分布特性和晶杆的形态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钢春  华丹  顾若波 《水产学报》2008,32(2):296-302
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eii)隶属瓣鳃纲、真瓣鳃目、蚌科,是我国的特有种[1],也是我国生产淡水珍珠的主要贝类[2],产出的珍珠以其品质高而享誉全球.  相似文献   
62.
63.
[目的]研究添加麸皮与纤维素酶对笋壳青贮后氰甙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异烟酸—吡唑啉酮比色法研究添加麸皮与纤维素酶对笋壳青贮后氰甙含量的影响。[结果]添加麸皮与纤维素酶均可降低笋壳青贮后的氰甙含量。麸皮添加水平越高,青贮笋壳毒性越低,当麸皮添加水平为15%时笋壳青贮后氰甙含量最低。[结论]该研究可为笋壳饲料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4.
茶是一种广受欢迎的软饮料,其中滋味醇浓且茶乳酪少的茶饮是最受青睐的。现代生物技术将外源生物酶应用于茶叶提取中,有利于茶叶细胞壁的浸渍、蛋白质的水解和茶乳酪的转溶,增加茶叶中茶多酚、茶黄素和氨基酸等的得率,改善茶叶色、香、味等品质。本文详细介绍了纤维素酶、果胶酶、单宁酶和蛋白酶等生物水解酶,并对这些酶在茶叶提取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同时对复合酶系在茶叶提取加工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5.
本文研究了香菇生长过程菌袋中不同料层木质纤维素的降解及有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栽培结束时,菌袋中不同料层木质纤维素含量的差异不大;在整个栽培过程中,菌袋中不同料层羧甲基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漆酶活性的变化大致相同。就菌袋中不同料层木质纤维素的降解和利用而言,菌袋的中层和下层与上层相似。  相似文献   
66.
皱纹盘鲍内脏酶的酶学性质及褐藻胶裂解酶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NH4)2SO4分段盐析、透析、阴离子(DEAE-52)交换柱层析、SephadexG-200凝胶柱层析等分离纯化技术,通过SDS-PAGE电泳分析了皱纹盘鲍内脏酶的组成,结果表明鲍内脏酶主要含有两种褐藻胶裂解酶Ⅰ, Ⅱ,一种纤维素酶,一种琼脂酶。对酶的酶学性质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褐藻胶裂解酶Ⅰ, Ⅱ的最适pH分别为8.6, 7.2,最适温度为35 ℃,分子量分别为35.2 ku, 67 ku;两种褐藻胶裂解酶的热稳定性比较差,且易受金属离子影响;纤维素酶的最适pH为5.0,最适温度为40 ℃。并确定了皱纹盘鲍内脏酶分离纯化的方法及参数,为进一步研究鲍内脏复合酶的性能提供了基础参数。图14表3参12 关键词:皱纹盘鲍; 褐藻胶裂解酶; 纤维素酶; 纯化 E-mail:wqk320@dlfu.edu.cn  相似文献   
67.
《水产科技》2008,35(4)
日本水产综合研究中心成功开发利用海藻制作饲料添加剂,是在水产海藻中添加纤维素酶、乳酸菌、酵母菌等,使之在发酵缸内厌氧发酵而成。  相似文献   
68.
纤维素酶,果胶酶在茶叶加工中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若仲 《贵州茶叶》1998,(2):21-24,34
  相似文献   
69.
本试验瘤胃液来自3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阉公牛,体外人工瘤胃试验按不同纤维素酶的添加量分为6个组。分别是复合纤维素酶组(66.7、200、100mg/kg)和单一纤维素酶组(66.7、200、100mg/kg),人工瘤胃培养96h,测定产气量、瘤胃液PH值、干物质消失率、培养液中的NH3-N、TVFA产量及乙酸、丙酸、丁酸的产量,用以确定人工瘤胃内添加纤维素酶对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从产气量上看,复合纤维素酶100mg/kg组的产气量最大,96h时比对照组多产气23.7%(P〈0.05),产气量最小的是单一纤维素酶66.7mg/kg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从pH值看.96h除复合纤维素酶3组比对照组低0.2,其余各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96h复合纤维素酶100mg/kg组的干物质消失率比对照组高7.57%,其次是复合纤维素酶200mg/kg组比对照组高5.6%;NH3-N含量从0h~24h逐渐下降24h时最低,24h~96hNH3-N含量逐渐上升。12h~96h复合纤维素酶3组的NH3-N浓度在各组中均最高。分别比对照组高0.92、2.74、3、6、4.3mg/100ml,其余各组差异均不显著;96h,复合纤维素酶3的乙酸和TVFA含量最大.比对照组高7.62和9.16mmol/L(p〈0.05)结论:复合纤维素酶效果优于单一纤维素酶,其中复合纤维素酶100mg/kg组试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0.
麦糟固态发酵生产纤维素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麦糟为主要原料 ,利用里氏木霉 (TrichodermareeseiRutC 30 )固态发酵生产纤维素酶 ,在浅盘发酵中 ,通过对发酶过程品温和曲料pH的优化控制 ,得到了优化后的工艺条件。在发酵前期品温控制在 2 7~ 30℃ ,后期最高不超过 35℃ ,最高酶活达到 611U/g曲。当曲料pH第一次回升至 4 .3~ 4 .5时 ,用稀盐酸进行喷酸控制。采用优化后的pH和品温控制工艺 ,FPA酶活达到 50 8U/g曲 ,相当于 2 12 0U/g纤维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