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23篇
  免费   242篇
  国内免费   229篇
林业   3557篇
农学   133篇
基础科学   192篇
  769篇
综合类   3100篇
农作物   61篇
水产渔业   269篇
畜牧兽医   404篇
园艺   455篇
植物保护   154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230篇
  2022年   238篇
  2021年   271篇
  2020年   289篇
  2019年   399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298篇
  2016年   384篇
  2015年   412篇
  2014年   650篇
  2013年   673篇
  2012年   690篇
  2011年   628篇
  2010年   611篇
  2009年   579篇
  2008年   528篇
  2007年   464篇
  2006年   357篇
  2005年   286篇
  2004年   244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根据大理湿地的现状和特点,针对湿地保护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积极有效的保护对策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2.
湿地红线的确定与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湿地红线是国家湿地保护法律法规的另一种体现形式,是湿地管理的手段和工具,也是进行湿地评价的尺度和标准。湿地红线的制定已到了关键时期,条件已经成熟,利用目前最新的湿地调查成果,从生态系统安全、社会文化和经济三个方面进行理论指导,科学地确定湿地的数值与空间红线;同时,为了让生态红线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制定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出台相关经济政策等作为保障。  相似文献   
103.
104.
胡璟 《中国农资》2014,(36):25-25
<正>在这蓊蓊郁郁的季节,我走进了德州减河湿地。在平静的水面上,有海鸥低旋,有灰鹤漫步,有天鹅傲立,水面上柳蒲、芦苇越来越多,形成一道道绿色屏障。满眼的绿色越来越浓,似乎要将脚下的水染绿。这神奇的湿地,美丽了我的视线,撞击了我的神经,但拨开芦苇往前走,就见一簇簇亭亭玉立的莲花。这一池夏花,使我最最震撼。它的根茎延伸到湿地深处,那种顽强和固执的意志无以言述。时值夏日的傍晚,清风飒飒,细雨蒙蒙,倾洒于一池荷塘。坐于池畔,凝望沉思。此时,荷叶在风中跌荡,花朵在绿  相似文献   
105.
<正>莲藕是多年生宿根植物,种植历史悠久,为高效利用湿地,提高湖、库区湿地农民收入,山东省滕州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和滕州市盛世红荷藕业有限公司不断试验探索藕田该混养模式,为湿地藕农增加了一条致富途径。1混养藕池的建设1.1藕池挖建地的选择与面积选择避风向阳土质疏松、肥沃(土壤有机质含量1.5%),pH值中性,有灌溉和排水条件的田块挖建,单个藕池面积在100×667 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06.
芦苇是喜水植物,同大田作物一样,都需要实施科学管理,科学合理的灌排水对芦苇高产增效有着深远影响。根据芦苇春浅灌,夏深灌,秋落干,中间穿插晒田的灌溉原则及汛期引洪落淤改土培肥的灌溉方法,将芦苇湿地灌溉分为早春灌溉时期、夏灌溉时期和秋排水时期。  相似文献   
107.
蚯蚓是典型的大型土壤动物,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运用样方调查方法,于2016年对南泥湾湿地的蚯蚓种类、密度、生境等进行了调查,运用DNA测序技术对蚯蚓种类进行了鉴定,并分析了蚯蚓分布与土壤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发现陆栖蚯蚓3科3属3种,分别为梯形流蚓(Aporrectodea trapezoides)、湖北远盲蚓(Amynthas hupeiensis)和天锡杜拉蚓(Drawida gisti),湖北远盲蚓是优势种;湿地退化区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开垦区,蚯蚓密度夏季高于秋季;影响蚯蚓分布的主要土壤因素是土壤pH值、总有机碳含量和总氮含量,蚯蚓密度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总氮含量显著正相关,与pH值显著负相关。蚯蚓生物量与环境因子关系,将有助于定量的预测和评估蚯蚓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08.
《中国林业》2020,(1):52-55
保护修复举措不断强化湿地保护修复,是我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2019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深入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举措不断,成果凸显。湿地保护修复制度逐步完善。扎实推进湿地分级管理,印发了《国家重要湿地认定和名录发布规定》,组织申报和考察论证国家重要湿地127处。开展了《制度方案》实效评估,已出台国家湿地保护管理制度14项。全国湿地面枳稳定在8亿亩,湿地保护率达到52.19%,到2020年湿地保护修复的目标任务基本完成。系统梳理总结《制度方案》贯彻落实情况,提出了坚持和完善湿地保护修复制度的思路和举措。  相似文献   
109.
刘昕 《内蒙古林业》2020,(2):F0002-F0002
2020年2月2日是第24个世界湿地日,主题为"湿地与生物多样性——湿地滋润生命"。旨在认识湿地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发展的积极影响,强调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湿地是陆地与水体的过渡地带,它同时兼具丰富的陆生和水生动植物资源,形成了其它任何单一生态系统都无法比拟的天然基因库和独特的生态环境,特殊的水文、土壤和气候提供了复杂且完备的动植物群落,40%的物种在湿地生存繁殖,它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难以替代的生态价值。中国的湿地类型众多,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不仅物种数量多,而且有很多是中国特有物种。  相似文献   
110.
我国有较丰富的湿地资源,加强对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能节约大量的资源,提升经济效益,也能提高环境保护质量,满足新时期发展需求。通过分析了我国目前湿地资源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以此为我国湿地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整改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