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5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796篇
林业   77篇
农学   1042篇
基础科学   371篇
  553篇
综合类   2622篇
农作物   790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55篇
园艺   75篇
植物保护   97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78篇
  2022年   194篇
  2021年   204篇
  2020年   202篇
  2019年   199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177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178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238篇
  2012年   275篇
  2011年   288篇
  2010年   264篇
  2009年   240篇
  2008年   263篇
  2007年   291篇
  2006年   247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72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3篇
  195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961.
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龙辐麦12品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给农场(户)和制粉企业提供龙辐麦12较全面的品质信息,作者研究了龙辐麦12的籽粒、磨粉、蛋白质品质、粉质仪参数和拉伸仪参数等性状。结果表明,龙辐麦12的容重、硬度、角质率、出粉率和籽粒与面粉颜色等品质均优于参照的优质小麦品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面团粉质仪与拉伸仪特性以及烘焙特性等11项品质指标中,除形成时间较参照的优质品种短1min以及最大抗延阻力小42EU外,其余指标皆高于参照的优质品种。分析了2000年~2002年103个点次龙辐麦12及其参照优质品种的主要品质指标的变异。结果表明,龙辐麦12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和稳定时间均高于参照优质品种(除克丰6号的湿面筋含量之外),而且蛋白质含量、稳定时间的变异系数小于各参照品种。表明该品种品质优异且品质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962.
收获期降雨对春小麦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收获期降雨对春小麦品质变化的影响,比较分析了降雨前与降雨后春小麦的品质,结果发现,收获期降雨对小麦品质有不利影响.降雨导致小麦籽粒容重降低;α-淀粉酶活性增大,面团流变学特性变差,如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缩短、公差指数增大、面团断裂时间显著缩短、粉质质量指数降低,面团拉伸曲线面积、拉伸阻力、最大拉伸阻力、拉伸比值、最大拉伸比值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63.
稻麦与豆科作物的籽粒中均含较高IAA、GA、CTK与ABA,其中IAA与ABA以胚乳糊粉层中的含量最高。大多研究认为籽粒本身可以合成ABA。在籽粒形成阶段,CTK含量峰值出现,GA、IAA与ABA水平也逐渐升高,但在整个籽粒发育过程中仍属含量较低时期。因而此阶段CTK水平对胚乳细胞分化与籽粒库容形成有较大影响;在籽粒灌浆阶段,GA与IAA含量达到高峰,而ABA含量与籽粒灌浆速率呈线性相关,CTK水平降低;在籽粒成熟阶段,各种激素水平均降低,但其降低开始的时间先后不一致。众多的研究表明,利用外源激素的栽培措施,通过改变环境因素或施用外源激素等方法来调节籽粒内源激素水平变化,从而达到促进籽粒发育、提高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64.
盐胁迫下大豆耐盐性与籽粒化学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不同盐浓度胁迫下,研究了不同耐盐类型大豆品种耐盐性的表现和耐盐性与籽粒化学品质的关系。在14-15ds/m低盐浓度下大豆籽粒蛋白质,脂肪含量降低,18-20ds/m高盐浓度下蛋白质含量极显著提高,脂肪含量极显著降低,高盐浓度对蛋白质的胁迫效应和方向与低浓度相反。在低盐浓度下棕榈酸,亚油酸降低,油酸,硬脂酸,亚麻酸相对含量对IUFA(脂肪酸不饱和指数)提高。高盐浓度下油酸提高,其它脂肪酸降低,耐盐品种的油酸,亚油酸变化方向与敏感品种相反。相同盐浓度对不同耐盐类型品种作用效应不同,耐盐 蛋白质,亚油酸,亚麻酸含量及IUFA高于盐敏感品种,品质优于敏感品种。相关分析表明,大豆蛋白质,亚麻酸,亚油酸与IUFA呈极显著正相关,脂肪及油酸与IUFA极显著负相关。同一性状在不同盐浓度下相关方向有异同。  相似文献   
965.
不同粳稻品种籽粒灌浆特性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针对辽宁省中晚熟稻区研究21个高产、低产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与产量的关系,认为水稻灌浆过程存在品种间差异,最大灌浆速率W′和灌浆阶段I是影响籽粒重的重要因素;颖壳厚度与灌浆强度、灌浆阶段I和最大灌浆速度呈负相关,颖壳较厚的品种灌浆较慢,反之则快;灌浆天数过长的品种在生长后期受低温影响较大,不利籽粒增重。  相似文献   
966.
本试验对大麦进行了六种剪芒处理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麦的芒对大麦籽粒产量的贡献卓越,其贡献大小因品种而异,一般来说,长芒大麦>短芒大麦、多棱大麦>二棱大麦;芒在从大麦抽穗到成熟的各段时期内的贡献大小不一;二棱大麦麦穗一侧的芒对另一侧的籽粒产量不作贡献;剪芒对大麦结实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67.
美国大豆产量生理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刘晓冰  宋春雨 《大豆科学》2001,20(2):141-145
从籽粒生长调控的参与因互及其机理、源库关系在产量形成中的作用、全球气候变化对大豆生育和产量的影响以及冠层(群体)光合作用等方面综述了美国大豆产量生理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68.
2012年3—10月在甘肃省河西走廊石羊河绿洲灌区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0、140 kg(N)·hm-2、221 kg(N)·hm-2和300 kg(N)·hm-2]对小麦//玉米间作系统生产力、间作优势和水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施氮量达221 kg(N)·hm-2时,小麦单作籽粒产量(5 036 kg·hm-2)和水分利用效率(25.13 kg·hm-2·mm-1)达最大值;当施氮量达300 kg(N)·hm-2时,小麦间作籽粒产量(3 078 kg·hm-2)和水分利用效率(39.76kg·hm-2·mm-1)、玉米单作籽粒产量(9 921 kg·hm-2)和水分利用效率(38.96 kg·hm-2·mm-1)、玉米间作籽粒产量(6 895 kg·hm-2)和水分利用效率(46.31 kg·hm-2·mm-1)达最大值;当施氮量为0 kg(N)·hm-2时,小麦相对于玉米的竞争力(0.049)达最大值;当施氮量为300 kg(N)·hm-2时,小麦//玉米间作的土地当量比(1.33)达最大值;当施氮量为140 kg(N)·hm-2时,小麦相对于玉米的水分竞争比率(0.98)达最大值。与单作相比,小麦//玉米间作具有显著的间作产量优势和水分利用优势。间作方式中小麦的竞争能力大于玉米;小麦、玉米两作物对水分生理需求时间有效性差异是小麦//玉米间作高效利用水分资源的基础,合理施氮能促进间作种植产量优势和水分利用优势的发挥。  相似文献   
969.
覆盖材料和沟垄比对燕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改善半干旱地区土壤水分状况和提高降雨资源利用率,在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定西干旱气象与生态环境试验基地布置田间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以无覆盖平作为对照,研究不同覆盖材料垄作(普通地膜、生物可降解地膜和无覆盖土垄)及垄作不同沟垄比(60 cm∶30 cm、60 cm∶45 cm和60 cm∶60 cm)对燕麦土壤贮水量、干草产量、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就同一覆盖处理的平均值而言,土壤贮水量的排列次序为普通地膜≈生物可降解地膜土垄平作,在同一覆盖处理下,土壤贮水量随沟垄比减小而增加。土垄燕麦的干草产量、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比平作分别降低12%、18%和27%;生物可降解膜垄燕麦的干草产量、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比平作分别提高5%、4%和14%;普通膜垄燕麦的干草产量、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比平作分别提高7%、9%和23%。就大多数情况而言,燕麦干草产量、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随沟垄比减小而减小。对垄宽和实际籽粒产量的回归分析表明,当沟垄比为60 cm∶38 cm时,普通膜垄的燕麦实际籽粒产量达到最大值2 213 kg·hm-2;当沟垄比为60 cm∶34 cm时,生物可降解膜垄的燕麦实际籽粒产量达到最大值2 114 kg·hm-2。平作、土垄、生物可降解膜垄和普通膜垄燕麦经济效益分别为5 194元·hm-2、4 557元·hm-2、4 889元·hm-2和5 637元·hm-2。从燕麦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环保等方面考虑,在我国半干旱黄土高原区沟垄集雨种植燕麦,覆盖材料应采用生物可降解膜,沟宽∶垄宽为60 cm∶34 cm。  相似文献   
970.
土壤紧实胁迫对黄芩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土壤紧实胁迫对黄芩生长的影响,为提高黄芩产量与品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采用土壤容重分别为1.20、1.35和1.50 g/cm3的土壤模拟不同紧实度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土壤紧实胁迫对黄芩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土壤容重增大时,黄芩的株高、茎粗、根系芦头、根长、地上部质量、根系质量呈现递减趋势,土壤容重1.35和1.50 g/cm3处理的黄芩地上部质量比1.20 g/cm3处理分别减少了5.88%、22.35%,黄芩的根系干根质量分别减小10.72%、18.76%,且均在土壤容重1.35和1.50 g/cm3处理之间表现差异极显著;土壤容重1.35 g/cm3处理和1.50 g/cm3处理的黄芩苷含量较1.20 g/cm3处理分别减少了23.95%、52.75%,且土壤容重1.35与1.50 g/cm3处理之间差异显著;黄芩的根系活力下降,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叶绿素含量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强。在本试验条件下,土壤容重为1.20 g/cm3时黄芩生长发育良好,生物产量、有效成分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